APP下载

谁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

2004-04-29魏金树

金山 2004年12期
关键词:杨修孙权周瑜

刘备同学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这件事在校园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在班主任刘老师的办公室里。刘备“呜呜”地哭了,哭得很伤心。

几天前的一个早晨,班长曹操同学的手机在宿舍里被盗了。曹操与刘备、孙权住在一个宿舍,当时只有刘备因病在宿舍里睡觉。大家做完早操回来,曹操的手机便不见了。

一开始刘备也不肯承认,后来刘老师发了怒,说你们若全不承认,就统统停课反思,查不出来谁也别想上课。刘老师说到做到,课,真的就停了。同学们情绪很大,对刘备也“另眼相看”了。不到两天,刘备就挺不住了,向刘老师承认自己偷了手机。可追究赃物时,刘备却说又弄丢了。

刘老师强抑怒火,心平气和地对刘备说,念你平时表现还不错,你只要将手机交出来就没事了。如若继续顽固不化,哼!———你先回去想想吧。

刘备刚走,刘备的朋友诸葛亮敲门进来,刘老师,我看这事可疑,我刚才看见刘备同学很委屈的样子,料定其中必有冤情。

你有什么依据吗?

当然有!诸葛亮摇着一把扇子,不紧不慢地说,据我分析,发案现场只他一个人,按说最易成为怀疑对象,刘备若行窃岂不是太蠢了吗?何况刘备同学平时仗义疏财,上次给希望工程捐款,他连生活费都捐了,怎能做这种鸡鸣狗盗之事呢?

可是,他已经承认了啊。

不错,但我想他可能另有苦衷。现在高考临近,寸阴足惜,为追查手机,你给大伙停了课,刘备同学定是为了让大伙尽快复课,才被迫选择了牺牲自己的下策。

嗯,这样解释倒也符合刘备同学的为人。可是,那谁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呢?

我也不敢肯定,只是,我怀疑孙权。

孙权?他连作案时间都没有,当时他在操场做操啊。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他请假去了一趟厕所。操场离宿舍很近啊。

啊,我想起来了。刘老师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他说拉稀去厕所,而且时间还很长。对,肯定是孙权偷的。

不,不可能是孙权偷的!门一响,孙权的朋友周瑜推门进来。

周瑜同学有何高见呢?刘老师问。

孙权家中非常有钱,为人也很豪爽,他不可能去偷别人的东西。倒是刘备最为可疑,如果孙权回宿舍,刘备能毫无察觉吗?刘备虽不爱财,但可能由于打牌、谈恋爱等原因急需用钱,而他家中很穷,便只有去偷。

不!诸葛亮打断周瑜的话,谁不知道刘备胆小怕事,而曹操同学身强体壮,性情暴戾,咱班上哪个同学不畏他三分。不怕他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副班长孙权。

周瑜望着诸葛亮微微冷笑,诸葛同学如此向着刘备说话,不会是得了刘备的好处吧。

耶,你是得了孙权的好处?诸葛亮还以颜色。

好了,你们别争了。刘老师站起来说,这样吧,周瑜同学去调查刘备,诸葛亮同学去调查孙权。就这样吧!

二人走后,刘老师将曹操叫来,说了刚才的事情,然后问,你说谁有可能偷了你的手机呢?

曹操很大度地摆摆手,说,无论是谁偷的,都应以大局为重,我看这事就算了吧。同学之间,别伤了和气。

不行!难得你如此宽宏大量,别人要都像你这样就好了。此事虽小,但关系到咱们三国中学的声誉,曹操同学你就别管了。

曹操还想分辩,刘老师挥挥手,曹操只好退了出去。

周瑜和诸葛亮受命后,分别对刘备和孙权展开调查,虽无进展,却搞得刘、孙二人声名狼藉。

后来学校推选唯一一名重点大学保送生时,刘老师理所当然地提名曹操。曹操一再推辞,并力荐与他同样成绩优秀的孙权和刘备。此举再次获得同学们的由衷赞叹,唯曹操的朋友杨修在一边冷笑。

毕业了,大家收拾东西各奔前程时,性情不羁的杨修忽然站了出来,大声说,你们想知道到底谁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吗?

嗯,是谁呢?人群一阵骚动。

杨修掏出自己的手机,只摁了一遍曹操手机的号码,就听曹操身上“滴滴滴”地响了起来。

大家都怔住了。

随后有人问杨修,你怎么知道曹操自己藏了手机呢?

杨修哈哈大笑,说,诸葛亮,是刘备的朋友;周瑜,是孙权的朋友;我,是曹操的朋友啊!言罢,扬长而去。

评析:

写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最为关键,同时作品还要承载一定的思想内涵,这需要很高的艺术功力。《谁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构思精巧,立意深刻,人物形象鲜活生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刘备、孙权、曹操三同学住同一宿舍。曹操丢了手机,刘备和孙权自然是怀疑对象。小说一开始就把“贼”锁定刘备,而刘备又是一个大好人,为了不耽误全班同学学习竟然自己承认是“贼”。然而,刘备毕竟不是“贼”,他的朋友诸葛亮积极为他“开脱”,并将目标锁向孙权。孙的朋友周瑜也极力为孙权“开脱”。结果互相猜疑,进而展开调查,“虽无进展,却搞得刘、孙二人声名狼藉”,最终曹操“渔翁得利”。读罢全文。读者方才明白,曹操“丢”手机原本就是一个早有预谋的“圈套”。可惜的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诸葛亮和周瑜竟然双双中计,成全了曹操。

尤其是描写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一不留神就会落入窠臼,受累不讨好。本文的这几个人物,人们通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都可谓非常“熟悉”,自然很难把握和创新,而作者魏金树先生则非常娴熟地驾驭了这些历史人物,在尊重了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又能让历史人物为本文主题服务,处理得极为巧妙。作品虽然只有一千多字,几个人物却都有出色的“表现”。刘备的忠厚善良,诸葛亮和周瑜的注重友情,曹操的阴险奸诈,杨修的放荡不羁,均跃然纸上。

一篇优秀的微型小说,都须承载较为深刻的主题内涵,这篇小说也不例外。实际上,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把“三国中学”比作了人生的大舞台,形形色色的人物纷纷登台演出,是非善恶,因果报应,环环相扣,又合乎情理,并给人以长久的思考和回味。刘备因为“仗义疏财”、公而忘私,所以有真心朋友诸葛同学鼎立支持;孙权因为“为人也很豪爽”,所以有真心朋友周瑜同学积极维护;曹操因为狡猾奸诈,即使朝夕相处,也难得真朋友。最后杨修在揭露了真相后一句“我,是曹操的朋友啊”,以不言之言的弦外之音,一语道破了其中缘由,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对曹操的所作所为给予了鞭辟入里的揭露与讽刺,也留给读者深深的思索。作者巧妙地借鉴了人们喜闻乐见的推理形式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比如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交友等非常严肃、非常深刻的大道理,令人警醒。

从行文构思上,作者则写得一波三折、有声有色,颇为引人入胜。透过那简洁的语言以及曲折谨严的章法,使情节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似剥笋一般,卒章显志,逐步将故事推向高潮,既有欧亨利的结尾,又不落窠臼,达到了可读性和艺术性俱佳的高度。由此也足见作者艺术功底之厚和功力之深。

猜你喜欢

杨修孙权周瑜
Fraud detection on payment transaction networks via graph computing and visualization①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孙权:“包邮”好有说服力
PHOTO FINISH
任用拆台的人
真正的聪明人
杨修解字
囧版三国之偷袭周瑜特别行动
绝妙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