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漓江人不喊他“日本鬼子”

2004-04-29席静华

旅游纵览 2004年3期
关键词:小董日本鬼子观景

席静华

兴坪来了一个日本“怪人”

兴坪是漓江边的一个小镇,距离桂林60公里。每天中午,从桂林到阳朔的游船都要经过这里。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们偶尔会以这个小镇的码头为背景,拍上几张照片。但是,没有人会在这里停留,因为游船的目的地是25公里以外的阳朔县城。对于小镇的居民们来说,那一拨拨的游客虽然每一天都经过兴坪,但他们和这个小镇的距离似乎很远很远。年复一年,小镇依然是那样的平静。直到有一天,一个东张西望的小个子日本人走进小镇,这里的情况才慢慢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个日本人就是林克之。当时,他是一个旅游者,但是,他不是一个普通的旅游者。说他不普通,是因为1996年11月他第一次到兴坪看了风景以后,居然在小镇上住了下来。

镇上的老人是第二次看到日本人从自己的家门前走过,上一次是1945年日本军队侵占兴坪的时候。所以,很自然兴坪人把林克之叫作“日本鬼子”。尽管林克之本人和他的父亲都没有在日本军队中呆过,但他毕竟知道60年前日本军队侵略中国这段历史,所以,虽然他很不喜欢被叫做“日本鬼子”,他还是能够理解小镇居民对一个陌生日本人的态度。

老寨山,是兴坪码头边一座海拔500多米的山峰。山虽然不高,但是,山形险峻,一般人很难爬到山顶。据说,当年镇上的居民就是跑到这座山上躲避日本鬼子的。刚到兴坪的时候,林克之对这座山的历史并不了解。他只是觉得,这座山一边是漓江一边是古镇,到山顶看风景一定很美。所以,1996年11月中旬,林克之和一位当地向导借助绳索,艰难地爬上了老寨山山顶。山上美丽的风景把林克之惊呆了!他没有想到,还有这样美丽的山水景色“待在闺中无人识”。就在那个时候,他作出了一个奇怪的决定留在兴坪,无偿修建老寨山登山路和山顶观景亭。他想,交口果来兴坪旅游的人多了,小镇上的居民就可以增加一些收入,日子就会过得更好一些。

听说一个日本人要在老寨山修登山路和观景亭,兴坪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很多人猜测:林克之的父亲当年可能参加过侵略中国的日本军队,林克之是来替父亲赎罪的。由于林克之只能说几句简单的中文,兴坪人对林克之的初步了解,是在林克之租用的房间里,看到了一篇介绍林克之本人的文章。那篇文章的标题是——

喜马拉雅的灯光

1946年,也就是日本投降后的第二年,林克之在日本的静冈县出生。由于家境不太好,林克之在东京二松学舍大学文学专业毕业后,又在该大学读了两年的研究生便退学了。退学后,林克之做过公司职员和出租车司机。如果不是去了一趟尼泊尔,林克之可能仍旧是成千上万的日本小职员中的一个,今天我们也不会看到他的故事。日本中学英语教材里有一篇叫做《喜马拉雅的灯光》的文章,说的是一个日本人为了保护喜马拉雅山的森林,减少当地村民对林木的砍伐,花费了差不多10年的时间,为山脚下的一个尼泊尔村庄建设小水电站的故事。这个日本人就是林克之。那是1979年的事,那一年林克之33岁。拿自己的钱去国外做善事,对于收入不高的林克之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尼泊尔建小水电站的10年里,他不得不半年在日本打工挣钱,半年在尼白尔和村民们一起干活。为此,林克之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没有稳定的收入,没有积蓄,到41岁才结婚,一直没有要小孩,甚至遇到生命危险。1987年11月26日,是林克之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日子。这一天,他在山上和村民们架设电线时,不慎从陡峭的山坡上摔了下来,当场就晕了过去,被紧急送回日本治疗。一检查,他的身上总共有13处骨折,林克之在病床上躺了整整三个月才慢慢康复但是,这次意外没有让他打退堂鼓,而坚定了他投身环保事业的信念,为,他在尼泊尔的义举,不但受到了泊尔人的欢迎,在日本国内,也得到了新闻等各界人士的支持,许多民众在报纸电视上看到有关他的报道后,非常感动,纷纷向他捐款捐物。也就是从那时起,林克之成为了一个不属于任何组织的个人国际志愿者。

1990年,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小水电站建好了,林克之又去了泰国北部的山区,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妇女之家”,帮助当地的少数民族妇女学习刺绣、养殖等技术。没想到在这里,他又一次险遭不测。当地一个贩毒团伙以为他是有钱人,有一天突然绑架了他,威逼他拿出十万美元,否则就砍下他的头。好在林克之在当地人缘很好,有人告诉贩毒团伙的头头,林克之在日本是—个普通职员,不是大老板,而且,他是来做史事的。那头头还算良心未泯,下令把林克之放了。离开泰国后,林克之没敢再回去,毕竟那里是有名的毒品“金三角”,危险性太大了。

回日本工作一段时间后,1994年11月,林克之来到了离泰国不远的中国云南的一个叫那洪的小村庄,帮助那里的瑶族群众修建小水电站。在这期间,林克之自费到昆明云南民族师范学院学习汉语,因此,他可以说几句简单的中文。在云南的这段日子里,林克之对中国的了解日益增多,他慢慢地爱上了中国。所以,当他看到兴坪的美丽风景之后,毫不犹豫的决定在漓江边的老寨山上修建—

“友好亭”和“和平亭”

1997年1月,在征得兴坪镇政府的同意后,林克之开始修建老寨山登山道和山上的观景亭。刚开始的时候,兴坪人都把他当成一个“怪人”,因为,一般来说,捐助者捐完钱或物后都会很快地离开。但林克之却与众不同,他不但出钱,而且出力,几乎每天都和请来的民工一起劳动。所以,小镇上的居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个又黑又瘦的日本人背着一个脏兮兮的背包,步子蹒跚地走过兴坪的街道。

由于林克之的资金有限,主要是自己打工的收入和日本朋友的捐助,所以,他平时非常节俭,甚至可以说很“抠”。他说,自己参加劳动,就可以少请一个民工,节省一些开支。而且,各种材料的开支,他都要细细核算,希望能够用最少的钱建好登山道和观景亭。把水泥背上山,是件非常累人的工作,林克之也亲力而为。为此,他专门用木头做了一个架子,每次可以背15公斤水泥上山。老寨山山形陡峭,一个年轻人即使空手爬上去,也不免气喘吁吁,何况林克之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还要背着30多斤的重物爬山。看到林克之常常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样子,兴坪人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们说,人家一个外国人,不在家里舒舒服服过日子,跑到我们这里来无偿搞旅游开发,我们应该感谢他、尽力帮助他。镇上“莲花旅馆”的女老板管小妹主动把林克之的房租降到了最低限度;水泥店的老板给林克之提供了最便宜的水泥,还免费送去了许多沙子;阳朔县建筑公司免费为林克之提供了观景亭的设计图纸兴坪镇政府也为林克之提供了很多方便。最让林克之感到欣慰的是,再也没有人叫他“日本鬼子”了,镇上的男女老幼见到他,都热情的叫他“林先生”。

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工作,老寨山的登山道和山顶的观景亭终于建好了。1998年2月3日这一天,林克之和兴坪镇的群众一起高高兴兴地给山顶的观景亭挂牌。林克之特意给这座观景亭取名为“友好亭”,表达了他希望日中两国人民永远友好相处的美好愿望。兴坪镇政府为了感谢林克之对兴坪的无私贡献,专门给林克之颁发了荣誉证书,称他为兴坪镇的“荣誉居民”。兴坪镇政府和当地居民的热诚相待让林克之心里热乎乎的,特别是一年多来,他已经和居民们建立了十分融洽的关系,兴坪给了他一种家的感觉,他已经有点舍不得离开这个小镇了。因此,友好亭落成不久,他又作出了一个让大家吃惊的决定:继续留在兴坪,在老寨山的山腰上再建一个亭子,供游人爬山时休息。说干就千,林克之和民工们又开始了艰苦的劳动,1999年8月,老寨山山腰的亭子也建好了。应林克之的请求,阳朔县为这个亭子取名为“不口平亭”,并欣然题词:“中兴华夏九州齐奏和平曲,日耀寰宇四海频开友谊花”,句中包含了“中日和平友谊”的良好寓意。

路修好了,观景亭也修好了,兴坪人民以为林克之会跟兴坪说再见了,没想到,这位倔犟的日本小老头竟然说不想回日本了,因为他在兴坪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林克之说,做好事最好做到底。一下步,他要把兴坪的美丽风景介绍给日本民众,他希望做一个民间的——

兴坪旅游形象大使

在林克之租住的房间里,最奢侈的物品是一台电脑。电脑虽然有点贵,但他买它却是为了省钱。因为,他与日本朋友的联系很密切,不管是打电话还是寄信费用都十分昂贵,女口果用电子邮件联系就可以节省很多开支和时间。在兴坪的日子里,他常常利用晚上的时间给日本的朋友发电子邮件,告诉他们在兴坪建登山路和观景亭的情况,一来汇报他如何使用日本朋友捐助的资金,二来他也希望有更多的日本朋友到兴坪来旅游,增力口当地居民的收入;他还在日本的报刊上撰写文章,介绍兴坪的美丽风光和自己在当地所做的善事。

日本的多家报刊,如《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三井宏报》、《南日本新闻》、《朝日周刊》等等,还有日本NHK电视台,都用相当大的篇幅报道了林克之在中国桂林无偿修建登山路和观景亭的善举,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一时间,兴坪突然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变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旅游点,一拨又一拨的日本旅游者踏进了这个他们以前从未听说过的地方,而且,他们都要找到那个叫林克之的日本同胞,都要爬上老寨山留个影。这个时候,林克之变成了一个最佳的导游,这也是他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他知道,这次来了5个日本游客,他们回去一宣传,下次可能会来10个日本游客。来的游客越多,兴坪的旅游业发展得就越快,他的愿望就能够越早实现。

林克之的事迹不光在日本传为美谈,在中国也赢得了极高的赞誉,包括《人民日报华南新闻》、《人民日报海外版》、《广西日报》、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在内的众多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林克之的义举,称林克之为“洋雷锋”和“中日民间友好交往的使者”。林克之很欢迎日中两国新闻媒体对他的报道,因为他明白,报道他本人,也就是报道兴坪、宣传兴坪,知道兴坪的人多了,来兴坪旅游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事实也正是如此,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到兴坪旅游的中外游客达到了5万人次,而在1997年游客只有几千人。兴坪镇上“莲花旅馆”的老板管小妹说,林克之修登山路和观景亭后,来兴坪的客人多了,我们的生意也好多了。兴坪人高兴地说:“林克之是我们兴坪民间的旅游形象大使!”兴坪的旅游热起来了,林克之的愿望基本上实现了,他想他也应该回日本去了。但是,这一次,兴坪人却舍不得让他走了,他们对林克之说——

娶一个中国太太,

留在中国

1987年,41岁的林克之和39岁的报社记者平林千代子结婚,那也是林克之在尼泊尔修建小水电站的第八个年头。千代子是一位善良的女性,她理解和支持丈夫的事业,她知道,丈夫离不开尼泊尔的建设工地,所以,她和林克之一起来到了喜马拉雅山,在那个尼泊尔小村子里度过了他们的蜜月。由于林克之把大部分收入和时间都投入到了尼泊尔的小水电站建设中,他们在随后的好几年里都没有养育小孩的经济能力,再加上千代子的年龄也大了,因此,后来他们一直

没有要小孩。林克之在尼泊尔、泰国和中国的日子里,千代子就当起了林克之的联络员,负责转寄国内外朋友写给林克之的信函和捐赠的钱物。

1998年,林克之在兴坪建好登山路和“友好亭”后,萌发了在兴坪定居的念头,因为,他的年纪大了,不可能再像当年那样四处闯荡了,最重要的是,他已经不太适应本国那种虽然舒服但却平平淡淡的生活。如果留在兴坪,他就能继续从事他热爱的事业,继续为日中友好贡献他的力量。林克之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千代子,希望她一起来中国度过晚年。但是,千代子说她从未到过中国,也不会说汉语,恐怕适应不了在中国的生活。这样,结婚二十多年后,林克之和千代子不得不面对一个巨大的分歧。经过反复的思考,他们意识到分手可能是最好的解决办法。2000年2月,林克之和千代子正式离婚,但他俩还是好朋友。

如果说林克之离婚前,兴坪人让他娶一个中国太太是开玩笑的话,那么现在,如何找到一位真正愿意和林克之共同生活的中国女性哇则变成了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因为,林克之虽然小有名气,但他毕竟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又选择居住在远离城市的小镇里,有谁愿意跟他一块吃苦呢?尽管热心的中国朋友帮他介绍了一个又一个的女性,但是,一旦见了面,了解到林克之的具体情况后,来人都一个个摇头而去。有好几次,林克之还被不怀好意的人骗去了不少的钱。正当林克之心灰意冷的时候,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使林克之找中国太太的计划出现了“柳暗花明”的局面。

2002年1月8日,广西电视台播出了一部有关林克之的专题片,片中提到了林克之希望在中国找一位伴侣的情况。这个节目正好被一位住在广西钦州市的姑娘看到了,这位姑娘叫董彬才,当年28岁,在街上经营一家服装店。小董看到林克之不远万里,来到兴坪为当地百姓做好事,心里非常感动I她想,这样的人一定是个好人。因此,当晚小董就给林克之写了一封信,对他为中国老百姓做的事表示敬佩,同时也委婉的表示愿意跟他交往。林克之收到信后非常高兴,因为小董是第一位看中他的人品而跟他联系的中国女性。他也马上给小董回了信,并且附上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希望小董给他打电话。结果,通了几次电话后,他俩越谈越投机,越谈越有感觉,有时候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

时间一晃到了2002年2月13日,这一天是中国的春节。林克之又给小董打电话,他正式邀请小董到兴坪来做客,越快越好,最好是今天就过来。小董说今天不行,因为中国的传统习惯是陪父母在家里过年。林克之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如果你不马上过来陪我过春节,我就过去陪你好了,因为我太孤单了。听到这话,小董的心一下子软了,征得父母同意后,小董马上坐火车和汽车赶到了兴坪。两人一见如故,小董就在兴坪住了下来,成为了林克之事业上的得力助手,两人的感情也日渐加深,很快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用林克之的话来说就是:“我爱她,她爱我”。不过,当时林克之太忙了,可以说是忙得没有时间结婚,因为他正在建造——

日中文化交流会馆

1999年10月,建好老寨山“友好亭”后,林克之就萌发了在兴坪定居的念头。要在兴坪安家,住旅馆肯定不是长久之计。他就想能不能向兴坪镇政府申请一块地,建一栋房子?一来自己可以长期居住,二来可以把它建成一个“日中文化交流会馆”,让日本来的旅游者更多地了解中国,同时也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日本的文化。正好,从2000年3月起,桂林市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厕所革命”,要求各县各城区改造旧的公共厕所,尤其是各旅游点的公共厕所。

老寨山山脚下原来有一座厕所,由于年久失修,无人看管,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破烂不堪。林克之却偏偏看上了这座厕所,他想把它拆掉,然后在原址上重新建造一座两层楼的建筑,一楼是免费公共厕所,二楼是“日中文化交流会馆”。经过几个月的审批核查,由于林克之的计划符合桂林“厕所革命”的要求,2001年4月,阳朔县人民政府批准了林克之无偿修建新的老寨山公共厕所的申请,允许林克之拥有该土地50年的使用权。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林克之又忙开了:请人设计图纸,找建筑工程队施工,还要回日本筹集资金,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得操心。所以,小董2001年2月来到兴坪帮忙,对林克之来说,的确是雪中送炭。2002年5月,林克之筹建的“日中文化交流会馆”已经基本上完工了,会馆是一栋两层楼的建筑,一楼是免费公共厕所,二楼是有五个房间的小旅馆。由于旅游旺季到了,林克之希望尽快和小董结婚,便于两个人共同经营小旅馆。而且,这段时间正好有一位叫齐藤友子的日本女孩义务在兴坪帮他们做事,友子答应帮他俩看家,因此,2002年5月20日,他俩专门赶到钦州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由于手续齐备,在通过婚检后,钦州市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记处在5月21日给林克之和小董颁发了结婚证书。如今,他们两人正共同经营着那家很有日本特色的小旅馆,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林克之深情地说:我已经老了,但是将来,我不口小董的孩子会继承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动日中民间友好交往,让日中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猜你喜欢

小董日本鬼子观景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
包容
练习拉拉链的小董
麓湖春天观景
天台山观景(古体诗)
萨格勒布木结构观景塔
小林清:“日本鬼子”如何变成“日本八路”
1948年解放军为何还能抓到“日本鬼子”
屠辰飞室内设计作品
兼职电商路难行:淘宝卖家初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