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复逻辑学研究的学术贡献

2004-04-29刘惠娟

华夏文化 2004年3期
关键词:逻辑学严复逻辑

刘惠娟

早在明代末年,著名学者李之藻就翻译过西方逻辑学著作《名理探》。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此书尚未在学术界产生太大影响,西方逻辑学没有在中国真正扎根。直到清末,严复在学习和研究西学的过程中,发现了西方逻辑学的奥秘,并由此倾注很大精力与时间加以翻译和介绍,从而在晚清学术界掀起一股提倡逻辑学科学方法的热潮。

《穆勒名学》原名A System of Logic,Ratiocinative and lnductive,出版于1843年。原书分为名与辞、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归纳方法、诡辩、伦理科学的逻辑等六部分。作者穆勒·约翰(J.S.Mill,1806—1873)是英国近代哲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严复在1900——1902年间翻译了该书的前半部分,1905年金陵木刻出版。1912——1921年间,商务印书馆又以铅字排印出版,文中错字较多。新中国成立以后,三联书店又据此刊本标点出版。

严复在研究和宣传过程中,充分认识到逻辑学作为思维方法论的重要性。他认为,逻辑乃为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西方国富民强的根本原因,正在于有新的认识论一一逻辑学为指导,西方逻辑学是科学发明、文明进步的关键。而中国要富强,最根本的也在于掌握科学逻辑方法。为此,严复本着救国救民的良苦用心,在中国大力宣传西方逻辑,翻译了穆勒的《穆勒名学》及耶芳斯的《名学浅说》,并且组织名学会,以各种方式促进逻辑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严复在译介西方逻辑学著作时,通过大量按语,表达了自己的逻辑思想。首先,严复阐发了归纳、演绎两种科学方法。他说:“格物穷理之用,其涂术不过二端。一日内导;一日外导。”“内导者,合异事而观其同,而得其公例。”“学至外导,则可据已然已知以推未然未知者。”“及观西人名学,则见其于格物致知之事,有内籀之术焉,有外籀之术焉。内籀云者,察其曲而知其全者也,执其微以会其通者也。外籀云者,据公理以断众事者也,设定数以逆未然者也。……二者即物穷理之最要涂术也。”其次,严复针对中国旧学弊端,强调归纳方法。严复认为吾国向来为学,偏于外籀,而内籀能事极微。并且,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虽有演绎推理,但却缺乏演绎推理的大前提,即由逻辑归纳得来的“公例”(规律性的结论)。“旧学之所以多无补者,其外籀非不为也,为之又未尝不如法也,第其所本者大抵心成之说,持之似有故,言之似成理,媛妹者以古训而严之,初何尝取其公例而一考其所推概者诚妄乎?”严复把所有经验知识严格建立在归纳基础之上的穆勒逻辑学引人中国,他看到这种逻辑对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某些错误倾向有独特的纠正与解毒作用。这些逻辑错误在严复心目中是与中国文化的主要弊病,如消极、惰性、拒绝付出最大的努力紧密相联的。他认为“外籀之术重矣,而内籀之术乃更重。”一切新知识,一切科学公例,即关于事物普遍性的认识、规律性的认识,都是通过归纳法才能获得。不但社会科学的“公例”,而且自然科学的“公例”也都由归纳所得。“明者著论,必以历史之所发见者为之本基。其间抽取公例,必用内籀归纳之术,而后可存。”“公例无往不由内籀,不必形数公例而独不然也。”

严复对西方逻辑学的输入,不但在当时对于纠正中国学术之弊病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我国近代社会诸多领域产生深远影响。首先,开创了研究逻辑学的新时期,推动了中国文化建设。逻辑学在中国曾有过两次较广泛的传播,第一次就是在严复翻译《穆勒名学》和《名学浅说》之后。减如近代学者郭湛波所言,自严先生译此二书,论理学始风行国内,一方学校设为课程,一方学者用为治学方法。此时的逻辑学被视作救危扶国、济世安民的良药和工具,输入尤为当务之急。逻辑学著作也风靡一时,很多逻辑学著作是甫一出世,海内争先睹,再版皆罄。孙中山、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胡适、章士钊、金岳霖、冯友兰、牟宗三、朱光潜等中国近现代文化论坛上的代表人物,都在严复影响下对西方逻辑学的推广和研究作了大量工作,从而使西方逻辑学这个真正的舶来品在中国思想文化界扎下根,促进了中国逻辑学的发展。

随着逻辑学被成功输入,并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为国人所接受,逻辑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引申自然就介入了中国的思想文化与学术的建设,成为中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许多学者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应用逻辑方法,章太炎在《无神论》一文中,以形式逻辑的论证方法批判基督教教义。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里,以研究古代西周时期的部落分布情况为例,详细介绍了运用归纳法的具体步骤,从而使中国学术由于吸收了逻辑学的成果和方法而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定义和划分的运用,推理和论证的讲究,成了现代学术著作有别于古代学术著作的一大特色。有的学者甚至认为逻辑学的传人改变了中国文化的特征。可以说,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已逐渐地、初步地形成了第二个文化传统即现代化,它与第一个文化传统即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引进了西方逻辑。

其次,促进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变。中国在近代国门开启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传统的思维方式依然保持以往固有的形态。从鸦片战争后魏源的“师夷制夷”和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维方式,以及八九十年代早期维新派的思维力·式看,都没有超越直觉体悟和实用经验型的思维方式。对传统思维方式最早提出质疑与诘难,并通过西方逻辑学对其进行改造的第一人便是严复。他引人中国传统思维中没有的实证归纳方法,对根据“心成”(直觉体悟)之说或“古训”进行思维的传统方式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传统“尊圣法古”的价值观念开始遭到学者的唾弃,而“重估一切价值”的怀疑思潮得到张扬,这为新的认识范式的确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给人们的思想解放锻造了利器。同时,归纳主义所崇尚的实证精神纠正了传统思维方式由偏重直觉体悟所造成的随意性和模糊性,使中国的思维方式得以向科学靠拢,并使之进一步发展成一种科学方法论。

再次,严复把西方逻辑与中国传统正名论相结合,促进了中国科学用语的精确化。严复一贯强调语词意义的明确性,他认为:研究科学必须作到这样两点:“一是求名义了晰,截然不紊,二是思理层析,非所习惯。”而科学人手,第一层功夫便是“正名”。“言名学者深浅精粗虽殊,要皆以正名为始事。”但在正名中制名与用名的逻辑错误却影响了“致知穷理”。“所谓一物之名,她称日远,至无可举之定义,此弊诸国之语言皆然,而中国尤甚。……同名互训,以见古今之异言而已。且科学弗治,则不能尽物之性,用名虽误,无由自知。故五纬非星也,而名星矣;鲸、鲲、鲟、鳇非鱼也,而从鱼矣;石炭不可以名煤,汞养不可以名砂,诸如此者不胜偻指,然此犹为中国所前有者耳。海通以来,遐方之物,诡用异体,充斥于市;斯其立名尤不可通。此如‘火轮船、‘自鸣钟、‘自来水、‘电气、‘象皮、‘洋枪之属,几无名而不谬。”“夫语言之纷至于如此,则欲用之以为致知穷理之事,毫厘不可苟之功,遂至难矣。”循此,要正名,第一,必须“审名”。通过对中西方语词分类的对比,严复认为“西文用字母以切音成字,是以八类(名物、动作、区别、形况、代名、缀句、缀名、嗟叹)之宇易于为别。中文以六书制字,形、意、事、声为经,假借转注为纬;字形既立,不容增损,故变之以声。在古有长短缓急之读,迨四声用而有读破之法,本缓者急之,本仄者平之,凡以为虚实异用之别而已。故西文不可为名之字,五尺之蒙有以知之;而中文则名非名之间,非达于文理者不能辨也。”为增强中文正名的准确性,严复认为“则宜增语助一类,焉、哉、乎、也,为西文之所无者”。第二,严复认为“用一名义,必须界释明白”。并列举了界说的五条规则:“一、界说必尽其物之德,违此者其失混。二、界说不得用所界之字,违此者其失环。三、界说必括取名之物,违此者其失漏。四、界说不得用训诂不明之字,犯此者其失荧。五、界说不用‘非、‘无、‘不等字,犯此者其失负。”同时,还必须明确名的内涵与外延。

严复将西方逻辑学中关于名称的理论与我国传统正名理论联系起来,对中国传统用语的非科学性、模糊性提出批评,并用科学的正名方法予以纠正,从而促进了中国语言的规范化、准确化发展。

最后,严复对逻辑术语的翻译定名工作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逻辑”一词源自英文的“Logic”,而Logic”又源自古希腊语逻各斯,原指思想、理性、言辞、规律性等,严复首创音译作逻辑,但同时也译为“名学”。他说:“逻辑此翻名学。其名义始于希腊,为逻各斯一根之转。逻各斯一名兼二义,在心之意、出口之词皆以此名。引而申之,则为论、为学……而本学之所以称逻辑者,以如贝根言,是学为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名其为体之尊,为用之广,则变逻各斯为逻辑以名之。学者可以知其学之精深广大矣。”而李之藻所译之《名理探》、税务司所译之《辨学启蒙》等逻辑著作,“曰探,曰辨,皆不足与本学之深广相副。必求其近,始以名学译之。盖中文惟‘名字所涵,其奥衍精博与逻各斯字差相若,而学问思辨旨所以求诚、正名之事,不得舍其全而用其偏也。”后经章士钊《论翻译名义》一文推广而使“逻辑”一词被中国人广泛接受,成为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外来词。正如章士钊自己所说:“至Logic,吾取音译而、日逻辑,实大声宏,颠扑不破,为仁智所同见,江汉之所同归,乃崭焉无复质疑者。”其他如“内籀”、“外籀”、“思籀”、“推证”等诸词,虽现在多不使用,但在西方逻辑学输入初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之,严复译介西方逻辑学,为国人展示了逻辑途径,促进了我国逻辑科学的普及与发展,在中国近代逻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严复在介绍西方逻辑学时,夸大了归纳法,他甚至认为依靠归纳法,就可以找到社会历史的规律,从而使他在理论上走向错误。

猜你喜欢

逻辑学严复逻辑
严复全集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浅析《逻辑学》的教学方法
创新的逻辑
严复“惟适之安”视域中的民主与科学
杰文斯逻辑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简单的逻辑学》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国内逻辑学教育普及理论模型的建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