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的日本因素
2004-04-29经道
经 道
如何根据日本国内的情况,综合运用政治经济等手段,积极化解日本的部分政治势力在中国解决台湾问题上的阻力,关注日本在防卫体制方面的动向,将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
近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亚太室主任晋林波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日本对台湾的影响日益加强,台湾问题更趋复杂。从中日两国的外交关系来讲,台湾问题已经成为比历史问题更紧迫,也更危险的问题。他预言,台湾问题将成为中日关系中最难啃的骨头。而一位日本学者则在最近新“日台交流会”举办的演讲上称,现在解放军的军力增长许多,长年以来积极进行各项渡海“攻台”的准备,美中关系也已改变,所以即使出现1996年的状况,台湾或日本都不要对“美国航母还会再来”抱有太大的期待。
晋林波先生的判断是很有道理的。而日本学者将台湾的命运与日本相联系的讲法,则吐露了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历代战略家对台湾的战略价值的重要看法。美国人最初启发了日本人对台湾的战略意识。19世纪60—70年代,美国认为分化中国和日本、推动亲西方而地域狭小的日本侵略台湾和朝鲜半岛,比美国直接侵占台湾更有价值。日本明治时期的外交顾问、美国人李仙得曾把台湾和琉球的地图献给日本的官房长官副岛种臣,向日本政府细析台湾和朝鲜半岛的战略意义,并告知美国愿意支援日本。不久后日本即出兵台湾。甲午战争之后,日本自1895年至1945年对台湾实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
日本国内对台湾岛的战略意义的这种认识,以及在历史上曾得手的渊源,不可能不对日本二战战败后的国家战略产生重大影响。而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退守台湾,也留下了历史悬念和大国博弈的战略空间。如果说,在国民党统治台湾时期,日本部分政治势力以推动台湾“独立”来谋取日本的战略空间的企图还难以大肆施展,“民主化”之后的台湾则让这些日本战略家感到,日本在台湾的未来可以重新图谋。而对于美国来说,继续19世纪中后期的传统,通过台湾来引发中日之争,仍然是其乐见的前景。所以不难理解,从中日建交到1990年代以前,日本政府中断了与台湾的官方关系,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比美国还要谨慎和积极,乃是因为在当时台湾海峡两岸的战略均势中,日本并无太多活动空间。但是在台湾开始“民主选举”以及民进党上台之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台湾未来的迷惘正可以让外人上下其手。于是,日本部分政治势力积极推进“台独”,与岛内“台独”势力特别如李登辉互相应和,激起海峡两岸的敌对意识,力主加强日美军事同盟,扩大“防卫”范围,乃是必然之势。而日本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开始逐渐倒退,例如在对台湾的“三不政策”上拒不明确表态,几年前给李登辉发签证,在前年底批准前首相森喜朗赴台访问,等等,也是合乎逻辑的。在此次台湾“公投”事件上,日本到目前为此也没有如美国一样表态反对。
目前,日本部分政治势力与“台独”势力协作推动“台独”已经浮出水面的一个策略着力点,就是在台湾社会制造一种对抗意识和受压制者意识,激化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负面和对立情绪。李登辉3月将在日本出版新书《武士道解题》,使出了他数年来在文化和理论方面磨练的“攻心”刀法。这个处心积虑的“台独”“教父”,讨论“武士道和日本甚至台湾精神有什么关系”,希望藉此“唤醒台湾人心中潜在的台湾精神”,解读所谓的“名誉、忠义和克己”的涵意,提示“自杀和复仇”。这种攻心之术的企图就在于挑起民粹情绪,制造对立气氛,培育越来越偏激的岛民心态,并使偏激心态为引狼入室者的慷慨所引导,只知兄弟对抗而不晓虎狼在侧。
对于日本一些政治势力来说,让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统一台湾,是无法容忍的事情,因此必然在台湾大力推动“独立”和对抗情绪的生成,而将中国大陆“妖魔化”。也不难预料,如果台海局势有所变化,日本政治势力的介入会比美国要急切得多。
在两岸统一这一内政议题的进展过程中,日本一直都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外在因素,并非今日才出现。在日本部分政治势力将台湾问题纳入日本前途考量视野的情况下,经济或者其他问题的制衡作用都相当有限,难以分散其注意力。因此,如何根据日本国内的情况,综合运用政治经济等手段,积极化解日本的部分政治势力在中国解决台湾问题上的阻力,关注日本在防卫体制方面的动向,将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