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不是孩子的“优势”等
2004-04-29
早熟不是孩子的“优势”
编辑老师:
您好!我的女儿刚读初一,只有13岁,举手投足、待人处事显得比一般的孩子成熟,少有孩子的天真童稚。她还特别善于察言观色,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学校特别会讨好老师,在家里则对爷爷奶奶甜言蜜语。孩子的表现,使我隐隐地产生了一种担忧,这是优点还是缺点?我是否该适当地指导她,教育她?特向您请教。
母亲李严
李严:
你好!信中所涉及的现象,是一个具有共性的话题。教育者和家长们普遍感觉到,如今的孩子越来越早地脱离童真,表现得像个“小大人”似的。孩子们的行为只是类似或模仿成人,而不是真的长大成人。分析促成孩子过早成熟的原因,无外乎社会和家庭对其产生了作用和影响。
从社会的角度来讲,现代社会中的各种信息瞬息万变,孩子们在好奇中飞快地接受着,小脑瓜里“容纳万千”,变得相对复杂起来。成长中的孩子生活在一个被信息包围的环境中,泛滥的书刊,各种电视、录像、网络等外界传媒使孩子单纯的头脑中产生了许多自身年龄不应有的思想意识,过早表现出成人化。
从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来看,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成年人是孩子惟一的伙伴,可以说孩子们完全生活在一个成人的世界中,可模仿的也只能是成人。于是,在不知不觉的熏陶中,我们在孩子身上看到了不合时宜的“早熟”。另外,成人对社会的各种认识,对一些新事物的不同看法,也直接地影响着心理正在发育的孩子们。他们在思索、领悟、接受众多观念的同时,心理逐渐趋向于成人,自认为了解“整个社会”,看透人情世故。
很多父母经常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伴侣,领着孩子旅行、逛街、串门、看成人电影等,使孩子过多地接触成人的世界,说是开阔眼界,实则剥夺了孩子自己的爱好和关注点,使孩子只能以父母的活动为中心,结果是,孩子在成人的世界里耳濡目染,过早表现出类似成人的言行举止。
过早成熟对孩子好不好呢?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小孩子表现出成人的成熟和老练,则意味着他们过早地丧失了幼儿的天真烂漫,缩短了无忧无虑的快乐期。对孩子来说不是自然成长的结果,因此不宜提倡“催熟”的做法。如果一个孩子只是比同龄孩子显得乖巧懂事,善于理解和表达,就不必当做问题。另外,一个孩子因“精明世故”而受成人宠爱,他会不会遭到同龄孩子的排斥呢?成人会对孩子的“世故性聪明”作出怎样的反应,与孩子是否维持和沿用这种行为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孩子因为处事能力超出同龄人,并体验到由此带来的便利和快乐,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他得意于自己的“优势”,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愿脚踏实地付诸努力。了解了造成孩子早熟的原因,你不妨看看自己的孩子属于哪一种情况,然后再看看能否在某些方面加以引导。至于“开锁的钥匙”,原则上是鼓励孩子回到同龄人的世界。成人对孩子来说,并不是最理想的伙伴。孩子在同龄伙伴中玩耍、学习、模仿,感受同龄人的团结、友爱和处事方式,才能感受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快乐,找到童心、童趣。孩子自然成长为好,不过多干涉孩子的事情,不以大人的观念指挥孩子、限制孩子的行为和思想。要让孩子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允许他们表现出幼稚、天真和率直,甚至允许孩子在某些事情上犯点傻……
总之,孩子就是孩子,让孩子的成长顺其自然,符合每一个年龄段的规律,孩子才会在成年后获得真正的成熟。
勿忘给自己留出"呼吸空间"
编辑老师:
您好!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很称职的妻子。熟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性格柔和、对人宽容的人。在家里,我不仅处处照顾丈夫,甚至就像宠小孩子一样宠着他,像敬领导一样敬着他。结婚三年来,我放弃了自己的追求和爱好,一心一意地协助他。不论是生活中还是精神上,我都尽力做到与丈夫同步,如影随形。大家都说我这样会把他宠坏了,我觉得夫唱妇随嘛,哪有妻子不想着自己丈夫的。可是,我怎么也没想到,丈夫竟对我有那么多的不满。一天,喝多了酒的他说出了对我的抱怨,他说他一直不满意我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什么都听他的;他讨厌我没有一点自己的个性;他还讨厌我只知道做家务,没有一点情趣,和我在一起没意思。换句话说,就是我对他没有了往日的吸引力……
听了他的这些话,我真是委屈极了,真不明白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您说,我错在哪里?
华云
华云:
你好!你的问题提得很有意义,可能不只你一个人有这样的困惑。妻子贤惠体贴,一心一意地爱着自己和这个家,丈夫理应感到幸福和满足才对,为什么还如此不满意呢?
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你有两盆红玫瑰,别人向你要一盆,你会不假思索地选择任何一盆送给他,因为两盆都是红玫瑰,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可是,如果你拥有的两盆玫瑰,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黑色的,面对别人的索取,你要作出选择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为两盆各有特色,你哪盆也不愿失去。
那么,我们现在把这一比方“移植”到夫妻身上。两个人都是“红玫瑰”,本质上没有区别,那么相对于其中一盆来说,另一盆就是多余的了;假如一个是“红玫瑰”,一个是“黑玫瑰”,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辉映,共同构建美丽的风景。
这就是为什么当你做到“合二为一”时,丈夫反倒心生不满的原因。在婚姻生活中,人们向往和追求“琴瑟和鸣”、“夫唱妇随”,其意是指因相知而和谐,而不是要求一方一味地迎合另一方,以失去个性和自己的心理空间为代价。看来,一个既爱丈夫又追求自我的妻子,在丈夫的眼里才更有魅力。如果因为深爱着而变得迁就和迎合的话,其中的一方就会日渐忽视另一方存在的意义,只是把对方当自己的影子和附庸,这是付出一方的悲哀。而这种不幸的发生,恰恰又是深爱着的一方自己造成的。这不是更可悲吗?所以对于你,以及许许多多的像你一样的好妻子来说,和丈夫保持和谐一致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也是共同生活的基础。但同时又要保持各自的人格和对生活的追求,勿忘了在一致中给自己留出充足的“呼吸空间”去完善自己。让丈夫感到你是独立的、新奇的,因而是有魅力的。使自己成为绽放在“黑玫瑰”旁边的风姿绰约的“红玫瑰”,你们的感情才能日久弥新,婚姻关系才能稳固,夫妻之间才能更和谐。
不妨试试,自己找找感觉,把握尺度很重要。祝愿你们幸福!
软弱时,困难是一座山
编辑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入伍一年多的战士,是个性格腼腆、老实懦弱的人,再加上长得瘦小,从小就受人欺负。我的家在河南农村,泥里滚爬长大的我,没有一点豪爽气,被人欺负却又得不到别人的同情,相反换来的只是嘲笑。1998年初中未毕业,我就辍学了。不是学习成绩不好,而是受不了同学的冷遇。
后来经人介绍,我到了镇上一家私人开的汽车修理厂当学徒。那段日子,我吃了很多苦,脏活累活抢着干。因为厂里不提供住处,我每天下了班还要拖着疲惫的身子往家赶。尽管这样,师傅还是烦我。师弟能说会道,特别会来事儿,很会讨师傅欢心。我也想给师傅留下好印象,但是无论我怎样卖力地干活,还是得不到师傅的笑脸。失望至极,我跑回了家,说什么也不肯再去上班了。
后来,我到深圳去找工作,就像一只迷路的羔羊,没人来理睬。年底开始征兵时,我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决定入伍当一名战士。我想到部队这个大熔炉里锻炼一下自己,让身体健壮起来,意志坚强起来。
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部队的生活比想象的要艰苦得多,枯燥得多。而最苦恼的是,我仍然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越来越承受不了这种环境带给我的压力,也越来越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我真想离开这里,摆脱被人瞧不起的处境。可是,我还能干什么呢?哪里才有属于我的一片天空呢?老师,您能告诉我该怎么办吗?
徐昌
徐昌:
你好!你的信写得很长,感受也很多,帮助我理解了你的困惑。我想你一定知道自己最大的弱点是什么,那就是太软弱,遇到事情总是选择退缩。
你信中也总结了这些年你所做的一切,读书、学徒、打工、参军,没有一件事情善始善终,做出成绩来。为什么呢?因为半途而废。从信中看,你似乎每放弃一件事都有充分的理由。比如:辍学是因为忍受不了同学的冷遇;放弃学徒,是看不得师傅的偏心和责难;而打工不成,是因为找不到工作;参军又有了放弃的念头,是因为你适应不了部队艰苦的生活……而实际上,这些现象看上去似乎是生命中某个阶段的、独立的问题,而实际上连起来看是很有意义的。说明你不是不能做任何事情,而是在不如意时就马上为自己寻找一条退路、后路,一个让你感觉舒服的路,同时也是一条没有出路的路。
我曾经听到这样一种比喻,说困难就像一根弹簧,在困难面前,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觉得此话非常有道理,所以一直记着它。在软弱者的眼里,困难就像一座山,是无法攀登、征服和逾越的。因为你性格软弱,所以在你眼里,读书、学徒、打工过程所遇到的种种不如意,就显得很“庞大”,让你很无奈,于是你选择了逃避。如果你稍稍再坚持一下,再坚强一点,局面或许就会有所改观,逐渐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而如果每每遇到不如意就选择放弃或逃避,那么你真的将一事无成,因为你选择了这样一个结局。每个人都不愿在失意中度过,前提是我们要对自己负责,命运是自己为自己铺就的一条路,怎样走取决于自己。
你当初选择参军,实则是选择了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如果你不想继续做一个意志软弱的人,就不要放弃这一锻炼的机会,把这段经历作为一次体验,争取从中得出一些积极的东西。至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肯定有你自己的原因,分析一下你能改变自己什么。必要时人际关系问题需要进行专门的心理咨询。努力尝试不要放弃,当你自身具备了发展的资本,机遇自然会垂青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