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记者”——闫治凯等7则

2004-04-29王振兴等

新闻爱好者 2004年6期
关键词:通讯员稿子稿费

王振兴等

今年54岁的闫治凯家住商水县练集镇闫桥村,是新闻战线上的“老兵”,他酷爱新闻写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新闻报道工作,至今已有20多年了。20年来,无论酷暑寒冬,从未间断“爬格子”。农闲时,他骑着自行车,身背挎包顶风霜、冒雨雪,整天穿梭于乡村和镇政府之间,采访、记录、写稿、寄稿。2001年冬季,天寒地冻。他听说商水县李埠乡范营村两个私营企业家范伟和范学林分别捐款建校和修路,事迹感人。为抓住这条“活鱼”,他骑自行车用3个多小时来到有20多公里远的范营村,经过现场采访,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回到家后,他挑灯夜战,连夜写出《范伟捐资建校》和《周口汇林置业公司总经理范学林修路3公里》两篇稿子,不久被《周口日报》、《中州统战》采用。随着年龄增长,他的眼“花”了,为便于采访、写稿,他就配一副老花镜,继续“战斗”。同时,他又自费买一台照相机,经常深入田间农户,“聚焦”世间万象,发稿数量有增无减,去年他又被评为市模范通讯员。

面对已取得的成绩,他并不满足,如今他又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我用稿费买书

我向报刊台投稿是最近几年的事。由于编辑老师的“厚爱”,加上自己的努力,偶尔有文章被报刊台采用,也就有了收到稿费的喜悦。

记得第一篇新闻发表在《松藻矿工报》上,收到10元稿酬,自己很是高兴,把汇款单瞧了又瞧,放在家里看了一个星期,才到松藻邮局去领款。区区10元钱,取款小姐漫不经心,把我的身份证瞟了一眼,信手记下号码后递了出来。而我则堂堂正正,挺胸走出了松藻邮局的门。后来,我就拿着10元稿费,到松藻矿区新华书店买了两本书,并在书的扉页上写道:“《松藻矿工报》采用《松矿掘进5队连续安全高产》稿费所购,罗兴华,1983年3月于松藻煤矿。”以后凡是用稿费买来的书,都这样写上。

每每有稿费,我便到松藻矿区新华书店逛一逛,直到把稿费逛在某本或几本书上才会离去。稿费,在我的眼里不是“钱”,是文章发表的标志,是心血得到社会承认的缩影,是我购书资金的一个渠道。现在,我家有两大柜书籍,便是我最近几年近万元稿费购买的。

通讯员要学会“养”稿子

和一些基层通讯员朋友在一起交流采写体会,大家不知不觉中谈到一个共同的话题:要学会“养”稿子。

所谓“养”,就是当一个新闻苗头出现后,不要窥一斑而知全豹,马上就拔苗助长式地报道出去,特别是牵涉到企业人事制度改革、企业发展改革等重大举措的出台等一些敏感问题时,更要慎之又慎。

因此,当一些新闻苗头出现后,首先要耐心观察事情的发展动态,耐心琢磨体会,理出报道思路。

笔者所在的单位近几年进行了一些较大幅度的改革举措,其中一项就是提高艰苦岗位的待遇。像这样的稿子当时在报上比比皆是,如果作为一个动态性的稿子报道出去,报纸即便发表,也只能是个小豆腐块,很难收到“轰动”效应。当时我耐住性子,静观其变。随后的两个月里,单位对这些大幅度提高待遇的岗位进行了招聘,这一举措在厂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一些在后勤工作的同志也主动报名应聘,厂领导也为这些同志大开方便之门,一时间应聘艰苦岗位的人员远远超过了所需的人数。我的头脑中马上蹦出了“艰苦岗位缘何变成了香饽饽”这一题目,随后我便从厂领导到普通工人进行了十余次的采访,稿子也在思考中逐渐成熟,一篇3000余字的通讯稿也拿了出来。

随后的半个月中,《艰苦岗位变成了香饽饽》的通讯在《河南石油报》、《河南工人日报》的头版头条,《中国石油报》、《中国化工报》的二版头条等多家报刊相继发表,新闻界的老师和单位的领导对这篇稿件给予了充分肯定,年底,这篇稿件还被评为油田对外报道的好新闻。

但这里所说的“养”,并不是说所有的稿子都需要养起来,有的动态性的稿子还是要按照新闻规律来进行,以确保报道的时效性。

卢氏县地税局信息工作连续6年受表彰

该局充分发挥信息工作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和交流工作经验的重要作用,1998年以来,先后采取了四项措施,制定了严格的奖罚措施,按季考核,对信息员进行奖罚,强化督导,确保信息均衡上报和刊发。

抓信息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卢氏县地税局年年都完成了市县下达的税收任务,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通报表彰和上级局表彰。

一片丹心写春秋

检察官党松岭为了适应信息化、数字化办公的需要,她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并熟练掌握了电脑技术。检察科的有关文件、资料、图表等,都是她利用休息时间打印出来的,而且从来不要任何报酬。繁忙时,她一天能工作十几个小时,办公室成了她的“快乐之家”。不少同志称颂她是:“头顶国徽的活雷锋。”

党松岭最大的爱好除了玩电脑外,就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学习新闻写作知识。她很喜欢爬格子。检察院领导为她订了有关报纸和《纪检与监察》、《新闻爱好者》等杂志。党松岭天天记学习笔记,写出了许多有分量的心得体会,并常与同志们一起切磋交流。这一切,提高了她秉公办案、廉洁高效、执法为民的综合素质。

勤勉的学习和从事新闻写作,使社旗县检察院的信息传递和新闻报道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成就总是垂青于勤奋加执著的人。去年,她在中央、省、市有关报刊上发稿20多篇,并在高检、省、市检察院发表信息40多条,她撰写的《社旗县检察院监所检察工作一日内规范化管理》、《社旗县检察院实行押犯期限告知制》等文章,被《检察日报》、《经济日报》分别刊载,她写的《维护良好的监管秩序》一文,在《南阳日报》上发表后,在全市检察系统内广为传播和推广学习。随着这些佳作的频频问世,党松岭这位女检察官在检察系统内和新闻界同仁中名气越来越大。

笔端凝聚英雄情

济源人民在“向高山水利化进军”中,涌现出一名“铁脚板”运输英雄翟荣兴。

翟荣兴,邵原镇人,大个汉,憨厚老实。当时,邵原大队水利工地100多名水利大军,每天需用的水泥、炸药、粮食,都得从7.5公里以外顺山坡羊肠小道背往工地。当时指挥部决定抽3个劳力搞运输。可翟荣兴说他一个人就行了。他顶寒风、冒酷暑,一背就是6年,行程8万公里,等于绕地球转了两圈,为水利工地背送各种物资35万多公斤,被人们誉为“铁脚板”运输英雄。当年,我陪新华社记者、《河南日报》记者多次采访过他。我主编的《愚公家乡新面貌》一书,1977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发行,记载有他的先进事迹,是我笔尖下结识的老朋友。

今年3月,我登上王屋山到邵原镇,想起了这位英雄,便登门拜访。一进门我惊呆了,满院都是破烂 ,77岁的老英雄,正钻在破烂堆里分类,以捡破烂为生。我是一个重感情的人,看到老英雄如今的情景,我鼻子一酸,眼泪夺眶而出……

我回来后,把昔日英雄的奉献和今日目击的实情,给济源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薛兴国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感动了市领导,薛市长收到后很感动,也很重视,特事特办,很快作了批示。市政府办王飞打电话告诉我说:“你的信薛市长已批,我们正催有关部门办理。”停几天,王飞又打电话告诉我:“市民政局专程上王屋山给老翟家里送去800元现金,作为救济款。农村社会救助,薛市长批按最高标准,每人每月发20元,已经落实。”我心里这块石头也落了地,放了心。这一呼,也算给老英雄解决了一点困难,尽到了一个老新闻工作者的责任,笔端凝聚英雄情,联络接触情更浓。

写作路上艰辛行

那天是个好日子,也就从那天起,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写作的信心和勇气。我在军区的报纸上发了两篇小“豆腐块”,虽说两篇加起来也不过百余字,却开了我队见报的先河。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我的文章屡屡被《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教师报》、《新闻爱好者》等军内外报刊刊登,我也因此荣获四本荣誉证书。当然我的写作也由“地下”转为“地上”,名正言顺地成为队里的报道员,还被院“校园生活广播”聘为“特约通讯员”。

军校毕业后,我放弃了留校任教的选择,下到基层连队当了一名排长。因为我知道,基层有我写作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基层才是展示自我的舞台。我的根在基层,写作的根在基层,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段日子,一定努力发奋图强,争取在写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远……

《通讯员园地》画龙点睛

贵刊的《通讯员园地》是画龙点睛、是炽热的一团火、是新时期的擂鼓和号角,我喜爱这个栏目。

这个栏目是新闻写作者在工作中的心得体会、是汗水心血的结晶、言简意赅发自肺腑的心声。易看易懂易学、时间短收获大。

每看一篇心中就会燃起一团火,鼓起一股劲,心中就有一股冲刺的感觉。下决心搞好新闻报道。

所以贵刊一到,先阅《通讯员园地》,费时少、收获大,其乐无穷。企盼在新的一年里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增加页码。

《通讯员园地》好,好就好在画龙点睛。

猜你喜欢

通讯员稿子稿费
红领巾小记者 “幸福”通讯员
30元稿费怎么花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虽是深秋,“热”度不减!
通讯员专栏
“稿费”的由来
稿费“行贿”
当我收到稿子时,我在干什么
一波三折领稿费
拖稿的各种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