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迁都 世界关注

2004-04-29

世界文化 2004年6期
关键词:汉城韩国政府韩国

思 奇

韩国有九个道、一个特别市和五个直辖市,面积9.9万平方公里,面积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45%;人口约4800万,人口密度居世界前列。而韩国首都汉城仅有600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的1/30),但人口却有1200万(与北京相同),是世界上最拥挤的城市之一。汉城始建于公元前18年,位于朝鲜半岛中西部,临近西朝鲜海的汉江下游右岸。公元1394年,朝鲜王朝在此建都,时称汉阳。汉城目前共有22个区,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与丰富的古代遗产和谐并存的国际化大都市。历代皇朝修建的众多宫殿使其享有“皇宫之城”的美誉,汉江沿岸绿树成荫、碧草连天,汉城体育中心和奥林匹克公园设施具有世界水平,第10届亚运会和第24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使汉城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正是因为如此,有关韩国将把首都迁离汉城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全世界范围引起关注。

鉴于来自各方的质询与压力,韩国政府官员对迁都的性质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韩国政府为减轻迁都一事所带来的困扰,坚持认为将国家行政机关迁出汉城并不是“迁都”,只是“迁移行政首都”而已。但是,按常理来说,一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所在之地便是首都。反对者对此抓住不放,认定总统将来要离开汉城,“迁都”之说成立,于是,有关韩国迁都的争论也由此展开。

各国迁都 方兴未艾

从上世纪中叶开始,一些国家开始把迁都作为自己国家调整经济、促进全面开发的重要步骤。就目前全世界范围而言,迁都已成为首都“减负”、控制规模的一种有效手段,正在涌起一股不大不小的潮流,成为一种以人为本的国家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举例来说,首先是巴基斯坦把首都从印度洋岸边的卡拉奇迁到伊斯兰堡,极大地促进了该国北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南美洲第一大国巴西历史上南富北穷,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早在1822年,就有人倡议把首都从南部滨海的繁华城市里约热内卢迁往内地。1956年,巴西政府在中西部戈亚斯州一片荒原上选中了新都地址,定名为巴西利亚。1960年4月,巴西首都正式迁往巴西利亚。

尼日利亚将首都从拉各斯迁到阿布贾。拉各斯是尼日利亚西南海岸的重要港口城市,也是尼日利亚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但由于与该国内地相距遥远,使得该国的经济发展极不均衡,造成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经济繁荣,而内地则贫穷落后,而且北部少数民族的分离主义情绪由于贫穷也日渐高涨,权衡再三,尼日利亚政府终于下决心将中部城市阿布贾作为新首都的所在地。

德国将首都从波恩迁到柏林。1991年6月20日,德国决定将联邦议院和政府所在地从波恩迁往柏林。1999年8月25日,德国总理施罗德按计划搬入柏林的临时总理府办公。对于统一后的大多数德国人来说,柏林是“德国唯一的世界都市”同时也是最适合作为首都的城市。

坦桑尼亚将首都从达累斯萨拉姆迁往多多马。早在上世纪70年代,坦桑尼亚政府就开始筹划将首都迁往中部城市多多马,但迁都过程十分缓慢,至今依然没有实现,但坦桑尼亚政府表示,坦桑尼亚首都最终将会是多多马。

哈萨克斯坦将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到阿斯塔纳。1997年12月10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宣布以阿克莫拉取代阿拉木图,作为哈永久首都。1998年5月,又将阿克莫拉更名为阿斯塔纳。阿斯塔纳位于哈国家版图的中部,从上世纪50年代起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哈北部重要的公路和铁路枢纽。

科特迪瓦将首都从阿比让迁到亚穆苏克罗。科特迪瓦原名象牙海岸,是非洲少数可以称得上富庶的国家,为了使国内经济能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科特迪瓦政府将首都从全国工商业中心阿比让迁往亚穆苏克罗。

另外,刚果(金)、南非、佛得角等国也都相继传出了迁都的消息,正是在国际上迁都热潮的大背景下,韩国决定迁都;也正是因为朝鲜半岛问题的特殊复杂性和汉城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此次韩国迁都又几乎吸引了全世界所有国家的目光。

韩国国内 针锋相对

韩国朝野对迁都的态度之所以截然不同,是因为各有其道理,而且各自的道理又都相当充分。韩国政府力推“地区经济均衡发展”为迁都的首要原因。早在上世纪70年代,冷战正盛,为了利于“避战”,韩国政府就曾动议迁都。

在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韩国形成了过分集中的经济布局,以汉城为中心的首都京畿圈变成了超经济带。在仅占国土面积12%的地盘上,竟然集中了全国半数以上的人口和近七成的经济力量。在这种情况下,韩国政府迫切希望建立新的行政首都,以便辐射周边,均衡发展。与此同时,韩国拟通过迁都改善各道、市之间关系和经济利益分配问题。国会此前通过了《地方分权特别法》和《国家均衡发展特别法》,行政首都迁移,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利分配和协调,促进了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首都京畿圈南移到国家中部,就可以推动和促进经济相对落后的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平衡人口密度和辐射其他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然而,反对者则认为,迁都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而且时间长,见效慢,远水解不了近渴。另外,燕歧—公州地区距汉城仅百余公里,将首都迁到那里不仅不会减轻汉城的压力,还将适得其反,会形成更庞大的城市集群,并不能实现地区经济均衡发展。

韩国迁都是要在旷野上新建一个首都,这是一个大工程,至少要数百亿美元的投资额、8300多万公顷的占地面积、长达23年的建设周期。面对这么一个耗资、耗时又前景不明的超级项目,韩国举国上下产生歧见和争议实属正常。无论从政治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来看,迁都工程的利弊得失,均可罗列出一个长长的清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便是很自然的事。所以,目前在韩国,随着新行政首都迁移工作在逐步推进的同时,韩国国内反对迁都的声音也越来越大,汉城市议会甚至决定要提请韩国宪法法院裁定迁都违宪,还要发起1000万人签名运动,要求政府就迁都问题进行全民公决。

汉城市市长李明博多次敦促韩国中央政府就迁都问题进行全民公决,他表示,迁都必须在征求人们尤其是汉城市民的意见后才能进行。他还重申,宪法法院应该否决国会通过的关于决定迁都的《新行政首都特别法》,因为该法案缺乏全民共识,与宪法精神相悖。

李明博警告说,迁都将大大削弱汉城作为韩国以及东北亚经济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而一些跨国公司和西方国家政府对于韩国迁都似乎并不支持。汉城市民则担心迁都后汉城首都地位被剥夺,而政治地位边缘化会导致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乏力,因此本能地反对迁都,并且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迁都运动。

但韩国的一些文化界知名人士则积极支持政府迁都,他们认为,对大首都的崇拜,隐含着对等级制度的认同,是反文明反文化的表现。首都必须最大,样样都要占争第一,别的地方不可超越。建了大首都并纵容它无限膨胀,最终形成了它不得不勉强维持的笨重局面。巨型的首都成为巨型的资源吸纳器和资源消耗器。汉城也是这样,在“首都样样第一”的畸形心态之下,汉城都市圈吸纳了全国半数以上的人口和70%的经济实力。

首都肥大症的结果,是首都在人口、环境、交通、能源、水资源、居住条件等方面的压力持续强化,房地产炒作持续高温,市民对高房价苦不堪言,对机动车与人争道积怨很深。所以,支持迁都的人打出的旗号是:“我们不要一个臃肿的经济动物,我们要一个人人可以自由自在奔跑的汉城!”

韩国新都 呼之欲出

韩国的新行政首都的“选秀”活动终于有了眉目,燕歧—公州地区以88.96分的成绩获得第一。而从其规划方案中的人口与面积来看,它也将是一个风貌清雅、体格匀称的“小首都”。燕歧—公州地区位于韩国中部的忠清南道的中北部,距离汉城大约160公里,总面积200余平方公里,人口13.3万。该地区背山临水,交通便利,是韩国锦江平原上有名的“米粮仓”,而且公州市在公元475年的时候曾经被百济王国文武王定为国家首都,直至公元538年。

韩国的新首都,是一个典型的“小首都”,规划居住人口只有50万人,从韩国政府的规划来看,政府各行政机关将占地230余万平方米,总统府和国会占地约为33万平方米。这样节省的用地面积,不仅是“小首都”,而且是“小政府”。

韩国迁都的建设与搬迁费用初步预计是380亿美元,政府搬到“小首都”后,将致力于韩国中东部的经济腾飞与文化发展。韩国政府认为,一个国家的形象不能仅仅靠大首都、大型建筑、大型团体操来维持;首都所要体现的也不仅仅是“天下为大”的大气,作为首善之区,环境清雅、布局舒畅、空气清新似乎更符合“首善”二字。而不断“摊大饼式”的、叠床架屋式的扩张,增加的只是混乱和笨重,而非文明和伟岸。

美国首都华盛顿人口只有大约80万,但华盛顿的肃穆、整洁、雅致、内敛的风范却是许多“大首都”难以比拟的。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人口只有30万,但却是世界上有名的花园之城。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同样是一座“小首都”,但它的清静与优雅世界闻名。

以华盛顿、堪培拉、惠灵顿和韩国燕歧—公州地区的某个尚未最后命名的地点等为代表的“小首都”不仅宣示了一个国家政府在文化上的自信,而且确实做到了以人为本,避免了“巨型首都综合症”对人居环境产生的负面作用,也避免了“巨型首都”的高昂运营成本。

“大首都”的过度臃肿和疲惫,引发了人们对这种地理集权格局的重新审视。而将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在不同城市中作适当的分工,这不仅是一种先进的人文地理观念,也隐喻着一种现代政治文明。

“二战”结束以来,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实施了自己的迁都计划,还有十余个国家已提出迁都动议。

韩国财政经济部的数据显示,在新行政首都建成后,由于用于改善交通混乱和环境污染的费用减少,首都京畿圈每年可节省相关花费10.02亿美元。

根据韩国朝鲜发展研究所最新公布的研究报告,在新首都建成之后流入的新移民中,将会有51.3万人来自汉城首都京畿圈,来自韩国其他地区的也会有13.8万人。汉城地区的土地和房屋价格将会分别下降1.5%和1%。此外,韩国政府的一项报告预期,迁都计划将会使汉城人口在2020年之前减少10%。

韩国政府表示,韩国工业和金融巨头的总部将继续留在汉城,因此汉城将仍然是国际经济中心,相当于纽约在美国的地位。

汉城自1948年成为大韩民国首都以来,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处于统领全国近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约4800万人口的枢纽地位,对韩国的经济起飞、国力上升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不均衡发展战略”导致汉城的“城市病”日益严重,人口密集、地价飞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成为这一东亚国际化都市未来发展的障碍。此外,随着驻韩美军的战略转移,尤其是美军从首都周边向中部腹地南撤,距北部军事分界线仅40公里的汉城,将有失去往日安全防护之虞。因此,首都南迁从军事安全的需要上,是韩国政府一项重要的历史性决定。

目前,韩国的燕歧—公州地区已经呈现出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人口和资金开始流入,地价开始飞涨。据估计,在新首都建成之后,燕歧—公州地区的土地价格和房屋价格将分别上涨8.5%和5.7%。虽然政府已经明令禁止不得私自出售新首都规划区内的土地,但是在周边地区例如东侧的燕歧郡,房屋价格比去年同期已经爆涨了60%。

自己的家乡被纳入新行政首都规划区,许多燕歧—公州地区的居民感到十分振奋,毕竟这意味着机遇,意味着经济发展,意味着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但是也有许多当地农民表示,他们在为家乡感到自豪的同时,也开始为未来感到忧心忡忡。因为当地许多农民耕种的土地是租来的,一旦土地被国家收购,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不但要被迫离开居住了祖辈几代人的家乡,而且对于将来如何谋生心中无数。更有农民不愿意看到在当地埋葬了多年的祖坟被迫迁移,成立了反对迁都的“特别对策委员会”,但历史就要展开新的一页,韩国的迁都已是大势所趋,人们能做的只是与政府一起默数新首都开工建设的倒计时了。

猜你喜欢

汉城韩国政府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在韩国走马观花
《郭汉城文集》简介
西安汉城湖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郭汉城先生致范正明的信
“闽越国”腹地的神秘古城——城村汉城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