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汤.花椒

2004-04-29石光华

青年作家 2004年7期
关键词:老汤卤菜花椒

石光华

1

三十多年前,四川的绵阳还是一个古旧的小城。秋天的一个夜晚,窗外风雨飘摇,室内灯光黯淡,重病已久的母亲把已近中年的儿子叫到床前,双手哆嗦着,从一个漆色斑驳的木盒子里拿出一蓝布包,打开包裹得层层叠叠的布包,里边有两张发黄的纸片,母亲神色紧张而庄重,把两张纸片交到儿子手里,话语很低,断断续续地,说完之后,面容变得平静,像心里终于放下了一块沉重的大石头。不久之后.母亲就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那两张纸片上究竟是什么内容?母亲对儿子说了些什么?为什么要到了临终之时,母亲才在夜里如此严肃地交给儿子?这一切,过了很久都没有人知道。那是一个寂静得叫人窒息的秋夜,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那时的人,不知道明天会是怎样一种生活。

直到那一夜的15年后,我们才零零星星地听说,儿子姓廖,叫廖开太,那两张神秘的纸片,一张上面写着廖家祖传的卤水配置秘方,另一张上面,是一幅笔法笨拙的图画,图画上,记着乡下老屋埋东西的位置,那是一坛深埋于地下的百年老卤水,是廖开太的曾祖父埋下的。廖家这位百年前的老人,曾经在宫廷中做过御厨,卤菜是他的绝艺,然而,他的儿子和孙子都没有做厨师,上个世纪的大多数年代,世事潦倒,民不聊生,他只有把一生心血的精华埋于地下,靠着两张薄薄的纸片,一代又一代,秘密地传递着他苦苦的心愿。

1981年,离开工厂的廖开太为了生计,就靠着先祖留下的一张秘方、一坛老卤,在绵阳的一条小街上,开了一家小小的卤菜店,招牌是“廖排骨”。如今,“廖排骨”卤香飘于川内,名声传于四方,连锁店达几十家之多,廖家因此而家道兴旺。我想,若非天心顺了民愿,世道重开百姓生路,廖家祖先的绝艺和一坛绝世老汤,至今还一定含恨于人世之外,而这百年之间,不知有多少这样的秘技,已经永诀于人寰。

这是祖先恩惠对后人的润泽,这是老汤带给子孙的幸福。

诗人柏桦有一首很有名的诗,诗名是《惟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当然,诗人感念的是人生和岁月中,那些永远萦绕于心的美好感情,是一种生命本质上最彻底的追忆。怀旧,是我们内心普遍的情结,因为,只有那些在时光中磨洗已久、却依然美丽的事物,才能给予我们最清晰的证明,才能让我们如此明确地与生活相认。作为饮食中的一种味汁,再醇厚的老汤也没有诗意所含的广阔和深远,但是,老汤中积淀的,也不仅仅是食物的鲜香美味,还有烹饪者日复一日的情思与心血。

饮食道上有句行话:“卤菜要香,全靠老汤。”所以,市面上大多开店卖卤的,都要向客人炫耀,自己的卤水前几辈几辈就起上了的,至少,也是多少多少年以前就熬炼出来了,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这卤水比你岁数还大。”成都市郊有一个非常幽雅的小镇。叫万春镇,很多人去都江堰玩了回来,都要绕道去一趟万春,为的就是去买一大包卤菜,那里的卤菜风味香浓。声名闻于川西。还有很多人专门从成都开车去那里。也是冲着卤菜去的。万春的小街上,卤菜店和卤菜馆子一家接着一家,大多店门前,都有一个牌子。写着“百年老缸”几个大字,是否真有那么多百年老卤,我们无从考究,但是,由此可见老汤对于卤家和食客,有多么重要。古人说,衣不厌新,人不厌旧,我加上一句,汤惟其老。

2

卤菜是中国烹饪独有的风味,生活在地球东方的炎黄子民,很早很早以前,就掌握了卤制菜肴的方法。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引用了《食经》里记载的“绿肉法”,这应该是见诸于文字的最早的卤制技艺,也就是说,中国人以卤为菜,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绿肉法”具体说来,是将猪肉、鸡、鸭切成方块,用盐、豆豉汁、醋、葱、姜、橘皮、胡芹、小蒜作为调味料,加汤进行卤制。这种以香料和各种味料调味起香、用卤汤煨煮的方法,是中国卤菜烹饪的原型,至今仍然没有太多改变。三千年卤香绵延,世界上可能很少有哪一个民族,连一种菜肴风味也有这么长的历史,而漫长岁月中,融会沉淀其间的灵感和智慧,是否也是一种精神的、文化的老汤呢?也许,对于一些说起古时候就头痛皱眉的人,我的话,自然是十分陈腐。不过,我始终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今天的饮食起居,我们最基本的生活,很多很多方面,根本上还在受着祖宗的恩惠,只是已经很少有人还对此怀着感激之心。

唐宋气象永远是中华历史中的洋洋大观,卤菜之法也已经遍于民间,特别是在物产富庶的江南,无论繁华之都,还是清幽小镇,卤坊四处可见。文人墨客走进店中,两三盘香卤,几壶清酒,古往今来的风雅,尽在醇香满齿的回味之间;豪侠之士拣了靠窗的座头,大盘卤肉,大坛好酒,酣畅之时,说起某侠士昨夜取了某狗官的头颅、某好汉前天要了某恶霸的性命,痛快得直呼:好酒!好肉!

前者的典范自然是苏东坡,他的“煮肉法”“食笋经”都深得糟卤的精髓。后者中最引人向往的。当然要数梁山泊上那帮快活自由的江湖儿女。我自幼喜欢《水浒传》,除了好汉们豪气干云的英雄事迹让我激动不已之外,他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狂放人生,也常常叫我抱憾自己生之也晚。小说中经常写道,梁山好汉走进店子,落座之后,一声吆喝:“小二,上好的牛肉切上十斤,再来一坛好酒。”我读过一个四川文人写的文章,说那牛肉,也就是白水煮熟,放了点盐巴,当然,他不是要讽刺粱山英雄胃口粗放,而是要表扬他们吃得朴实,有劳动人民的本色。对此,我不以为然。我以为,阮家兄弟和武二哥们嚼得兴起的,绝对是卤牛肉。宋代吴氏的《中馈录》中记载了当时许多饮食店铺里的菜肴,其中糟卤的肉食甚多,而且,价廉物美,寻常百姓也经常买食。同是宋代的《梦粱录》《清异录》,也有当时饮食行道中卤菜遍于市面的记载,可见,在梁山好汉走南闯北的年代,民间卤菜已经非常普遍,既有如此的美味风行,白水煮牛肉如何卖得出去?况且,自古以来,英雄爱美酒、爱美女,岂有不爱美食的道理,放着到处都有的鲜香的卤牛肉不吃,一定要大嚼那种能让嘴巴淡出鸟味来的白水牛肉,豪爽的哥们又不是傻逼。也许是受《水浒》的影响,直到现在的武侠小说里,只要写到江湖中人进馆子,总是要切上一盘卤肉的。诗人马松说过:“切上一盘上好的卤耳朵,全部是耳丝的那种,拿来下酒,很是快活。”好像很久以来,卤菜就不是下饭之物,女人吃来香嘴,男人用来下酒,这许是中国饮食的一种古风。

到今天,川、粤、鲁、苏四大菜系,无一没有卤菜;飞禽走兽,无一不可进卤。仅仅是川味卤菜,就有上百个品种,而且,以卤知名的店子,仅在成都就数不胜数,像耗子洞张鸭子、盘飧市,都是近百年的卤菜老店,许多过去的穷家寒户,现在都靠着卖卤发家致富。我高中时有个女同学,姓何,资质容貌都没有多少出众之处,家住老古巷,兄弟姊妹甚多,父母皆在街道小厂,家境十分贫寒。上个世纪80年代,为了生活,无奈之下,只有靠着卖一点自家卤制的卤鸭子贴补家用,谁知到现在,“何鸭子”竟然成了成都人无所不知的招牌,分店遍于城中,家资千万,昔日的同学老师,谁能想到当初最不起眼的何女,如今竟是风光占尽的富婆。人们说,成都有三多,一是火锅店,二是茶馆,三就是卤菜摊子,几乎每一个菜市场,都有几家卤菜摊,而且,大多都还好吃。川味卤菜与潮州卤菜的香软味浓、鲁式卤菜的成鲜红亮、苏式卤菜的鲜香回甜相比,更重香料在卤汁中的和味,强调用糖色调色,突出花椒香味在各种香料中的渗透浸润,而且,许多人在品食的时候,还要在卤品上淋入热卤,以求滋味更加纯粹和彻底。现在,川人嗜辣之风日盛,于是,便出现了许多辣味卤菜,卤水中加入了大量的干红辣椒,甚至辣椒面,像很多火锅店里的卤鸭舌、卤鸡肚、卤兔头,直接就是香辣味型,这算是新派的川味卤菜了。不过,我还是更喜欢纯正的传统卤菜,太烈的辣劲,掩去了卤菜的本色本味,偶尔食之,觉得新鲜和刺激,吃上三两次,总没有老老实实的卤菜那种一波三折的绵长之香。

虽然,这是个什么都要讲讲与时俱进的时代,烹艺一道也需要常现新意。但是,过分地追踪时尚和追求极端,尽管可能因其新鲜刺激而红火一阵,然而,违背了饮食之道“和味养生”的根本,终究不是道中人所为。回想这几年市面上闹腾的热门饮食,酸菜鱼来了,一窝蜂全吃酸菜鱼,不到半年,改吃鱼头火锅了,一窝蜂也改过去;呼啦拉一拨烧鸡公来,呼啦拉一拨炒龙虾去。有人说,现在的人,不仅心性,就是连口味也是浮躁的。为什么会这样,我没有细想过,只是觉得,以正立身,以奇取胜,这是做人做事的基本,也是做菜的基本。所以,对于我始终钟爱的川味卤菜,我们还是要回到祖宗们那世代相传的老汤,回到前辈们教给我们的传统中。我想,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事物,总是要回到自己的根子上,才能找到重新生长的方向,无根或者忘了根的东西,终不能成大器。

3

十余年前,因为忙于生计,我经常在外面吃饭,那时,我奶奶还在世,每天早上出门,她总要叮嘱我,晚饭回家吃。有一句话,我听得耳朵里快起茧子:“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千香万香,不如自家的饭香。”那时,总觉得这不过是一句老话,从没有往心里去,在外面吃了这么多年,从豪华的餐厅到简陋的农家小店,大大小小的馆子也不知进了多少,慢慢才体会到,奶奶说的老话是对的,最好吃的,的确是家里自己做的饭菜。其实,并不是家里人的手艺比外面的厨师好,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家里人吃东西喜欢咸一点还是淡一点、硬一点还是软一点,只有家里做菜的知道,只有家里人才会细心地拿捏饭菜味道的分寸。外面馆子的菜再好,也不可能专门照顾你一个人的口味。

所以,要想真正吃到自己的合口之卤,还是动手在家里起一锅卤汤吧。我们需要随时把鸡鸭鹅、猪牛羊以及各种可卤的什物丢进卤汤,用来下酒,用来招待朋友,用来在我们看电视、聊天的时候,啃得满手是油、一嘴喷香。千年之卤只是神话,百年老汤也偶有所闻,我们也没有爷爷奶奶传下来的老卤水,但是,天降美卤于世间,我们无法对它说不。这世界上,再老的卤汤也有起根发芽的时候,那么,我们自己的一罐好卤从哪里开始?

首先,你备上一锅鲜汤候着吧,若不嫌麻烦,红汤更好。如何熬汤,我在《好汤是怎样炼成的》一文中,已有详述,此处无须多言,只是为炼制卤水,鲜汤的分量一定要够。当然,盐、料酒、胡椒粉、大葱、老姜、冰糖、醪糟汁你也要备好,这些东西是家里常用的调料,只是品相质量一定要好,选料的一个小马虎,做出来的菜肴,就会还给你一个大糊涂。另外,你还要准备一堆鸡骨头和猪棒子骨,两三斤总是要的,洗干净后,敲破备用。最后,就是起卤这部好戏的主角——中国十三香。十三香是炼制卤水所用香料的统称,但是,到底是哪十三种,天南地北、赵钱孙李,说法各不相同,实际上,很多传世卤家所用,往往是二三十种,旁人问去,最多也就告诉你十来种香料的名称,其他的,传子不传女,就是徒弟,不到临终,也不会倾囊相授。那些口传身授的世代秘技我们无须惦记了,除非他只有独女,而你又有运气做了上门女婿,否则,你打破沙锅问到底,到底也只有十三香。但是,我们不是要卤出惊世绝响的天下第一卤来,也没有创出一个品牌、靠一锅卤菜当上百万富翁的奢望,对于家中起卤,十三香足够了。这些香料,大多伴随了中国烹饪上千年,借此,我们重温这绵绵不绝的世代之香,不仅仅是一种怀古,一种对传统的追忆,也是和这些自然精灵的一次娓娓相叙。

4

我素来把花椒推为十三香的花魁,于我此许,很多川外人大抵是不以为然的:“就这种长得皮子皱、疙

瘩小、麻不溜秋的玩意,也就你们四川人爱这味,凭啥就认她是大姐大?”其实,世间百味,众口难调,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谁想把谁奉为众香之首,要谁坐上头把交椅,都是各自的自由,这里面没有口舌可争。我把彩头许与花椒。一是我要说的是川味卤菜,川菜以麻辣为特色,而卤菜尤重花椒在众多滋味中的勾兑调和;二是民间久传的《十三香歌》,开口所唱就是花椒,看来十三香首重此物,也是由来以久。中国菜现在所常用的很多调料,都是从国外传入,像今天几乎举国皆喜的辣椒,华人不过三百来年的吃史。花椒却是中华古有之物,成书于汉代的《本草神农经》就有记载。秦、汉之时,后妃们爱在屋子里撒上花椒起味避虫、墙上也是花椒调和的椒泥涂抹,取芬芳、温暖、多子之义,因此,后宫群妃们所住之处,又称椒房,所以,国人于花椒,这传统实在是深去了。花椒是一味药,也是一味香料,《本草纲目》说:“椒,纯阳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气温以热,入肺散寒,治咳嗽;入脾除湿,治风寒湿痹,水肿泻痢:入右肾补火,治阳衰波数、足弱、久痢诸症。”我觉得,如果说大多香料是一种气息,辣椒是一种劲道,那么,花椒就是一种韵味,而有韵味的东西,是最美,最令人迷恋的,无论是女人还是香草。

最先让我对花椒记忆犹深的,并不是它的外形、味道和气味,而是它的名字。我少儿之时,听见一个邻居说一位容貌并不出色的女子是“如花似玉”,我大不解,等那女子走后,邻居又说:“如花椒似芋头,麻不死人噎死人。”这话自是刻薄了,但花椒一词,我就竟然由此深记。天下四方都有吃花椒的人,但以巴蜀为甚,四方天下也有花椒出产,但以四川为宗。所以,花椒又叫川椒、蜀椒。科属芸香,是为果实。明王象晋的《群芳谱》中说川椒:“肉厚皮皱,粒小子黑,外红里白,入药以此为良,他椒不及也。”我有一个朋友是个花椒迷,几乎无菜不花椒,算是口味中的极端主义,他后来定居北京,居然做菜全不放花椒了,问其故,他说,京师虽大,却无川椒,其他也算花椒吗?与其败兴,不如不食。我想,这在饮食中应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其实,川椒也只是西路和南路所产为好,西路当数茂县、金川、平武一线,粒大、肉厚、身紫红、味麻香;南路称雄于凉山、雅安一带,其色黑红,其油滋润,气息香浓,麻味浓烈而绵长。南路椒中,又是汉源清溪的花椒为群芳之冠,《汉源县志》说“本境方物,历为贡品”,可见,自古就只有皇帝老儿和他的亲戚老表们,才有品味汉源花椒的特权和口福,寻常百姓只有看看样子、嗅嗅气味、听听名头的份儿,就是辛辛苦苦栽种它们的汉源清溪人,谁敢偷吃,也得冒着杀头灭家的罪。如今,世道改变,据说众生平等,权利和口福都已经还归于民,只要你口袋里有足够人民的币,只要孔方兄是你的亲哥哥,不要说汉源清溪盛产的花椒,只要你高兴,就是其中的珍品“母子椒”,也可以当作胡豆豌豆一样,大把大把地嚼着吃。不过,我总是在想,如果你没有善用之能,那也只是鱼翅如同粉丝,人参作了萝卜,白白糟蹋了天地灵物而已。当然,有钱能使鬼推磨,自己不会做,大把钞票还请不来烹饪大师!但是,美味佳肴也需得你有善品之才,没有对美食色香味形的欣然会心,长得一副笨嘴笨胃,如牛饮甘露,如山猪嚼灵草,不仅暴殄天物,亦气煞高厨也。即使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科技发达得可以在你的基因上捣鼓一阵,搞得你的味觉、嗅觉如有神助,你恰好也有有义之财或者不义之财大搞一番,但是,一张“转基因”的嘴巴如何得来契合自然的灵性?如何得来饮食中几近审美的修为?至多是个饕餮之徒,止于口腹之欲而已。这个世界之所以还没有坏完,就是还有一些最美好的感受是再多的银子也买不来的,比如对于艺术、对于爱情、也对于美食。

几颗花椒,说了那么多晃眼义正词严的话,委实多余,借题发挥总是我这种酸腐之人的恶习。幸好这几天正是新花椒上市的时节,即使身处都市,菜市场上,也时有新鲜花椒特别浓郁的香气飘来。依旧历算的所谓“六月椒”,六月青,七月红,这段时间是厨道方家幸福的日子,当然,也是忙碌的日子。虽然到了国庆前后,也还有新花椒下树,但色泽香味都次第而去了。刚入门的厨师都知道,红油辣子、花椒油、泡红辣椒、泡姜、郫县豆瓣五大调料,是川菜之为川菜的根基所在,是川菜滋味的灵魂。要炼得麻香浓厚、绵长,回口醇和的上好花椒油,非六七月的新鲜花椒不可。市上买得半斤南路的新花椒,拣去枝梗黑籽,冲洗后晾干水气,置于能够密封的容器中,同时放入一些八角,不要太多,八九个够了,两三斤菜油(色拉油也行)铁锅中炼熟,炼油时放入拍破的老姜、大葱头,等油温近凉时,徐徐入器皿,加盖密封,浸泡半月以后,椒味出透,椒香诱人,在不能时常买到好花椒的地方,一年的香麻都是它了。十天半月从中舀出一些,装在小些的缸子里,随用随取,不要每次都从大容器中开盖取油,经常敞气,香味也就散了。川人喜食火锅,火锅滋味的好坏,全在底料的炒制,而夏日八月,正是炒制火锅底料的时候。因为这时才有青花椒,因为只有青花椒才有那种被天地日月渲染了一般的浓香,过了这时节,干透了的花椒再好,也难寻那份椒香入骨的风情。当然,这也是开锅起卤的良时,“有得三钱青花椒,可当十年老卤水”。这话对川味卤菜来说,绝不是夸张,只是如此说来,买不到青花椒的外省兄弟姐妹就只有干瞪眼的份了。其实,四川的青花椒毕竟是一年之中难得之物,俗话说,离了红萝卜难道我们就不办席了,找不到绝世美女难道我们就不娶老婆了,无论青红,只要花椒的质量好,一样可以让我们自己动手的新卤有味有色。或红,或紫红,色泽要正要深,隐隐中有一分亮意,手心一碾,油渍浸然,近鼻一嗅,香麻入腹,有如此花椒,好卤何愁。

猜你喜欢

老汤卤菜花椒
对手
只需一小步
我国古代的玫瑰:花椒
只需一小步
只需一小步
当前花椒价格走低 椒农如何积极应对
不是为我考虑
摘花椒
花椒泡脚好处多
百年老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