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听到不同的声
2004-04-29梅芙
梅 芙
我的女儿平平今年15岁,上初中二年级。都说青春期的孩子变化大,主意多,个性强,不把家长放在眼里,亲子间的矛盾增多……作为母亲,我也开始有了类似的感觉。但毕竟平平从小就和我亲密无间,我也远未到更年期,所以我们母女之间并没有出现青春期和更年期水火不容的情况。不过,平平的变化还是明显的,除了身体逐渐长得亭亭玉立外,心理上也与我有所疏远,话少了,心思多了。
最近,我发现平平的学习成绩有些下滑,并发现她好像迷上了一本书,经常捧在手里,一副如醉如痴的样子,有时还趴在被窝里看,盯着一页能看上半个时辰。我自认比较开明,从不干涉平平的课外阅读。多读书能够开阔眼界,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我明白;但这次仿佛与以往不同,她似乎过分沉溺其中而且确实影响了功课。
我暗中着急,但没有贸然从事。青春期的孩子有强烈的自尊心,一不留神就容易使他们受到伤害,教育和帮助就更无从谈起了。有一天她上学后,我发现那本书就放在她的床头,便趁机拿起翻了一下。看了两三页,除了觉得文字很华丽,语言很跳跃,却抓不住什么切实的东西。或许我年龄大了,思维迟钝?或者这样的东西是平平一代人的时尚?说真的,我很难说这书好,也无法说它坏,但它牵扯了孩子过多的精力,必须想办法把她从沉溺中拉出来。
强拉硬拽肯定不行,以理服人我还拿不出足以让她口服心服的理。我提醒自己,要稳住,仔细寻找机会,切记欲速则不达。
我的工作中经常用电脑,家里的电脑也联了网,闲暇时我常上网“溜达”,特别关注有没有对平平有用的资料。一天,我进入一个以青年人为对象的网站,读网友的文章,突然我发现一篇这本书的读后感,作者说:
“……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我很不情愿地买了一本,以免被认为跟不上潮流。
“读完之后我终于能对广大人民群众提出善意的忠告了:如果你没有看过,那就千万别看。如果你看过了,那就再看第二遍。
“从翻开书的时候起,我就开始吐,然后为了减肥我就一边翻一边吐,翻完之后我吐啊吐啊也就习惯了,这期间我什么都吐过,差点连肠子都吐了出来——完美的减肥。其实我只看过一遍,但是像我这样看过一遍就能吐的人何其多也?所以劝那些看过一遍的人们再看一遍,保证帮你们彻底清洗肠道。
“凭良心说,这本书还是有些读者的,譬如那些经常盲目崇拜的中学生们。我觉得这本书真的是毫无内容,完全是作者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起来的垃圾。我周围也有很多追捧者问他们对这书的印象,他们回答说好,问他们为什么好,又说不上来……
“作者称他自己为忧伤的孩子。那么,在几年后寂寞忧郁不再流行的时候,不知道盗版书摊上是否还会出现他的影子……”
这篇读后感深深吸引了我,我一连看了好几遍。当然,作者说得不一定全对,或许有偏激之处和感情用事的地方,但起码代表了一种态度,传达了一种声音,从兼听则明的角度来说,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文中尖锐泼辣的语言我是说不出来的,就是说出来了,平平也不见得听得进去;但这话在网上由别人说出,或许能给平平一点震动,一点启迪。
我不露声色地对平平说:“有个青年网站你去过吗?听说有不少好文章。”此后,我也没有再问她,更没有催促她,免得起消极作用。据我观察,平平把那本书收起来了。当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考试由前五名滑到了十名之后,肯定强烈地刺激了她的自尊,而网上的这篇读后感大概也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青春期的孩子敏感而又易陷入着迷,一有问题就由家长出面简单地进行“正面教育”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有意识地发现和借助某些外力,巧妙地“曲线救国”或“旁敲侧击”,是一种可以一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