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攀升时的中国窘况
2004-04-29陶冬
陶 冬
根据期货市场的走势,我们认为,如果年内油价处于每桶40美元以上,中国将是全世界受创最严重的国家,原因之一在于中国是全球制造业中心,但在国际贸易中没有多大定价力量;此外,中国经济的过热程度要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我们并不认为中国会出现经济危机,但高油价的冲击会通过以下四个渠道全面影响中国经济:
贸易盈余——迅速逆转为赤字:去年中国共消费2.45亿吨石油,其中进口9100万吨,平均进口价为每桶29.6美元。假设中国石油消费量年增幅为20%,今年的消费量将为2.94亿吨,其中43%都将进口。如果今年的石油平均价格为每桶39美元(今年迄今为止已创出近50美元的历史纪录),那么,中国的贸易盈余就会锐减74亿美元。因此,我们需要将中国经常项目盈余的预期从以前的183亿美元下调到100亿美元,占中国2004年GDP的比例从1.2%降至0.6%。这将导致中国今年的GDP增幅下降约0.6个百分点。
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CPI将升至7%高点,紧缩政策会持续更长时间:与贸易领域相比,当前经济形势下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更让人担忧。中国国家统计局从未公布过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具体组成部分和相应的权重,但我们估计燃油所占比例约为3%—4%。现在国内燃油价格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但略有时滞(当然,政府可以下令阻止燃油涨价,从而保护社会稳定)。如果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停留在每桶40美元以上,我们预计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就会增加0.6~0.8个百分点。再考虑到运输成本和电力价格等一些非直接因素,原油价格居高不下会导致中国通货膨胀率增加1.2~2.0个百分点。在我们看来,油价持续高涨会抵消食品供应改善带来的价格下滑,最终导致通货膨胀率上涨。当前,我们预计2004年底中国的CPI指数会较上年增长6.5%,但如果下半年油价一直保持在每桶40美元以上,CPI指数就会升至最高7%。
通货膨胀率如果达到7%,几乎可以肯定政府会上调利率。我们相信利率正常化既有必要也很有可能,油价飙升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大这种可能。油价上涨会给本来就处于瓶颈期的行业带来更大压力,尤其是电力产业。货币管理当局将被迫在更长时间内倾向于紧缩性货币政策立场。
全球市场需求——出口增幅很可能趋于缓和但仍处于可控状态:目前很难衡量油价对全球经济增长和需求的影响。今年的平均油价为每桶37.5美元,较2003年全年平均油价高出6美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这个增量会导致经合组织国家2004年GDP增幅下降大约0.2个百分点。从成本方面来看,油价上涨估计会导致经合组织国家整体CPI指数上涨0.7个百分点,导致美国通货膨胀率上涨1.0个百分点。综观全局,形势非常不利,但仍处于可控状态,所以,我们现在并不太担心中国出口会大幅下滑。以美元计算,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额较上年同期增长35.7%,我们预计下半年增幅约为20%。总而言之,全球经济增长和需求仍然表现强劲,也比我们原先的下半年预期更加平衡。但油价为这种状态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
企业利润率——无法将压力转嫁给买方的企业,利润率将大幅缩水:这种推动成本调整的通货膨胀趋势也是一种利润的再分配。许多生产商的利润率都会大幅缩水,不管是因为价格监管条例还是因为竞争加剧。但这主要还是微观层面的问题,需要从公司和产业层面来作出进一步分析。从消费角度来看,电力和汽油价格上涨时,需求弹性很低,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对其他商品的购买力有所减弱。但我们认为这对零售额的影响要远远小于汽油价格上涨给美国消费领域带来的影响。
经济增长一一下半年增幅将减少1个百分点:通过贸易盈余、通货膨胀、全球市场需求和企业利润率四个方面,原油价格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在贸易领域和通货膨胀本来就很严峻的形势下带来更大压力。油价效应与当前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关系可能更密切。如果年内油价一直保持在每桶40美元以上,我们就会将中国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增幅下调1个百分点,并预计油价的压力至少会持续到2005年上半年。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出现,但目前我们仍维持对中国2004年GDP增幅8.8%,2005年GDP增幅6.9%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