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汉团结奔小康的领路人
2004-04-26孙耀敏
孙耀敏
2004年农历正月十五一大早,81岁的回族老人丁文德来到村总支书记张继兵的家,对他说:“小伙子,你干得不赖,为全村出了不少力,大家不会忘记的,这把牛尾掸子是我亲手为你做的,出门回来掸一下身上的灰尘,也算我对你的感谢吧。”
1998年,张继兵在伊川县白沙乡白沙村汽车站投资创建金鹰大酒店,自任总经理。当时年方27岁,具有大专文化程度,共产党员的张继兵,以聪明和智慧使自己的生意红红火火,年获利润30万元左右。正当他生意兴隆,精心发展的时候,2002年8月白沙乡党委决定,张继兵担任白沙村党总书记。听到这个消息,好心人说:“放着每年三四十万元不去挣,回村去吃苦?”亲戚们说:“好容易生意做出个样,又回去受那份折腾”。张继兵不顾亲戚朋友朋的劝说,将酒店交给妻子经营,毅然回到了哺育自己的黄土地——白沙乡白沙村,就这样,刚过而立之年的张继兵挑起了白沙村党总支书记的重任。
然而,摆在张继兵面前的白沙乡白沙村是一个有7800口人,其中回族人口560人的民族杂聚村,人均不足0.4亩,全年人均收入不足800元,属省级贫困村。近几年来,由于基础设施差、道路泥泞不平,群众上访告状、纠纷不断,村干部工资没人发,三年内换了四任村总支书记,领导班子基本瘫痪,群众怨声载道。
面对这一切,张继兵决心不负众望,他要改变白沙村的现状,要对得起父老乡亲。上任开始,他不顾天气炎热和身体生病,用一周的时间,挨家逐户对全村进行摸底调查。决心找出制约全村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找准问题的症结后,他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发挥5个党支部、110个党员的作用。同时成立回汉代表参加的7人管理领导小组,张继兵亲自担任组长,将原来村委的29人调整为20人,选拔出具有致富带富能力、党性观念强,热心为群众办实事,年纪轻的新人充实两委班子;补发所欠村干部工资,全村每年转移支付只有1.4万元,张继兵自己拿出2万元给村干部发了四个月工资,改善了办公条件,稳定了村干部情绪,凝聚了民心。
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
张继兵认真分析村里情况,认识到只有全村回汉群众团结一心才能改变落后面貌。首先要解决好回族群众关心10余年的回族义地问题,正当张继兵组织人员着手开展工作的时候,发生了两件事,对他和村干部教育颇深。2002年9月28日,一醉酒的汉族群众到清真寺将阿匐殴打后逃跑了,张继兵得知后迅速赶到现场,清真寺内已聚集很多气愤的回族群众,情绪激昂,为避免冲突发生,张继兵立即采取措施,一方面安排车辆将阿訇送往县医院治疗,并同回族代表一起稳定回族群众情绪;一方面劝阻外地群众来村声援,及时配合公安部门,从重从快处理此事。另一件是2002年全县实行殡葬改革,汉族火化后统一入公墓,该村一回族群众去世,汉族群众却不让在自家承包地上安葬,双方争执,张继兵及时赶到,召开双方协调会。宣传民族政策,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使问题及时得到处理,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也教育了全村回汉群众,这两件事的妥善处理使张继兵加快了解决回民义地的进程。由于村两委同心协力,县土地局、民宗局大力支持,经过多次与回族众协商后,村两委决定为回族群众解决7亩义地。但由于土地实行承包30年不变,汉族群众因承包地被划为义地开,回汉群众聚集百余人发生纠纷,张继兵一边做工作,一边自己拿出300元让回族群众代表到医院看望受伤汉族群众并道歉,尔后,张继兵带领树干部多次到相关群众家走访,讲政策,使双方终于达成协议,化干戈为玉帛。村两委对承包人被划走的土地,决定由村委从干部工资中每年给予补偿600余元承包费,至此,上访10余年的义地遗留问题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此事的处理使张继兵赢得了全村回汉群众的好评,也为全村回汉群众团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积极为全村回汉群众办实事
俗说话:家和万事兴。张继兵带领村干部立足“三个代表”和村里实际,恪守为民之责,想群众之所想,争群众之所急,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办教育,他多方筹措资金3万元,在少数民族聚居较多的村改建了村回民小学,使回族儿童就近入学,结束了近百名学生上学翻沟过岭的历史。
抓基础,他通过有关方面争取100余万元,对全村农网线路进行了改造,并在少数民族聚居村安装了专用变压器,为少数民族群众农副产品加工创造了条件。
稳民心,他通过与派出所多次联系沟通,减轻各族群众负担,为全村50多名没有户口的孩子入了户,解决了多年来家长的后顾之忧,为孩子们学习就业提供了方便。
排险情,他心系群众安危,村里地势低洼,在百年不遇的连阴雨季,回族群众房屋倒塌严重,他以最快速度组织人员安排回族群众搬出危房,使全村无一伤亡,并积极协调争取2万元,为10家特困户群众重建了新居。
解困难,他为12名回汉特困生支付学杂费2000元,使这些辍学的孩子又重新获得学习的机会,清真寺阿訇的亲戚没钱上学,他及时帮助解决,使其重新入学。
促团结,近两年来他协调处理民族矛盾、家庭邻里纠纷近40起,维护了全村的民族团结和家庭和睦,使全村上下出现了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加大经济发展力度团结一心奔小康
要想富先修路,面对全村晴天一溜烟,雨天水一片的几十条土路。决定对白沙村清真寺到回族聚居区的一条道路进行改造拓宽。在全村动员大会上,张继兵表态,没有钱修路怎么办,我先垫资10万元启动,不能让群众吃亏。回汉群众被他的行为感动了,全路段106户9800平方米房屋拆迁及补偿仅用了20天全部结束。2003年底,一条长750米,宽17米,两侧1米宽下水道的标准水泥路基一期工程顺利完工,张继兵又协调有关单位对道路上通信电路等进行配套安装。为进一步加大村经济发展的力度,又投资10余万元建起了占地10亩的集贸市场,建门面房10余间,200多个摊位,各种商品达100余种,5天一会,营业额日达8万元,全年利润80万元,人均收入4000元。为扩大村第三产业规模,张继兵及村委决定,本村少数民族凡是投资经商的:子女上学减免费用;初中升高中照顾20分;各种税收杂费半年免收等优惠政策。同时张继兵还争取解决了2500名小城镇非农业户口指标,为本村回汉群众经商提供了方便。
白沙村是一个古老的集镇,历史上曾有“自由县”之美誉,当地回族饮食独具特色,牛、羊屠宰历史悠久,张继兵带领村委因势利导,牵线联系销售,建立定点供销关系,拉动本地经济发展。张继兵的决策使广大回汉群众从一件件实事、一片片真情中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使党的民族政策得到充分体现。各族群众信服了,怨言没有了,2003年在征收农业税时,回族群众仅1天,全村共三天半时间7800口人的9.8万农业税全部交齐,这在以前是根本没有的。张继兵一年多来为全村发展所做的贡献历历在目:为村委办公楼整修垫支2万余元;修路拆迁垫支10万元;村里群众浇地灌溉垫支4万元;防非典垫支1万元;建公墓垫支2万余元……共计20余万元。张继兵说:“我作为县人大代表,一个共产党员,总得对起家乡的父老乡亲,奔小康我们大家还得继续奋斗呢!”他又向大家宣布,今年实现以农业产业结构高效农作物蔬菜大棚100座(100亩),建立淀粉加工有限公司,走集约化产业道路。修建村内水泥道路两条,改善居住环境。加大牛羊肉联户加工,成立食品加工厂,实现全村人均收入1400元以上。
张继兵就是这样带领全村各族群众走出了一条征服贫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