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要心怀感激
2004-04-24柳袁照
柳袁照
如何管理好一所学校?有的校长强调行政命令,有的强调管理技巧,还有的则强调自身的权威……这些说法不无道理,但我认为,这些答案都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一校长的心态问题。
人们常说,“成功就是一种心态”。那么,成功的校长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心态?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感激”。
感激教师
有一次,教导处给我九位青年教师三年期教学生活的回顾,要求我给他们打分。这是苏州十中的一个优良传统,青年教师人人列入。、三、五、七”培养计划,一年期、三年期的教师都必须作一个阶段性的小结。当时我正为一些事烦恼,只是不经意地随手翻阅。但是,读着读着我变得专注起来,用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读完了《迟桂花开》、《一路上有你》、《四个第一次》等九位青年教师的几篇文章,烦恼一下子没有了,有的只是快乐。
在这些文章中,全是新教师活生生的情感体验,全是为学生成长与自己成长的所乐所忧——那种被老教师的执著精神感动得热血澎湃的激情,那种初为人师时脉搏的跳动,那种把日常教学生活中的琐屑、烦忧提升到精神的、超越的、灵动的境地的言辞,让我为之深深感动。我对教导处说,我无法打分,无法分出彼此的差距,他们都是很好的老师,我只有感激。
在一次学校举办的“退休教职工协会”会议上,我对老教师说:苏州十中之所以发展到这一步,全靠在座的离退休老教师、老同志几十年的奋斗,没有你们的努力,就没有苏州十中的今天。对一所学校来说,老教师就像父母,我们就像子女,是他们把“孩子”抚养长大。现在子女长大了,不应忘记父母,苏州十中任何一天都不应该忘记老前辈们。
为此,苏州十中领导达成共识:在职教师待遇要逐年提高,离退休老同志待遇也要逐年有所提高。去年的教师住房补贴款,苏州十中规定:离退休与在职教工的分配比例为6比4,向离退休教师倾斜。这些前辈,为教育辛苦了一辈子,安居之款,年轻同志应该礼让,因为我们已经坐享学校发展的成果。
感激历史
苏州十中是一所拥有近6000名师生员工的百年老校,今天的十中是过去十中的延续。我感谢教师,更感谢学校百年的教育精神。我当校长首先是继承,继承苏州十中优良的教育传统。名园办名校,名校出名人,是苏州十中的特点。我们将继续把苏州十中办成一所“大气”的学校、“大师”辈出的学校。
所谓“大气”,是指学校呈现浓郁的书院气、书卷气、学术气,这种“大气”会赋予师生丰富的学识和睿智的理性,拓展师生自主自由创造、放飞的成才空间和精神的空间,也有助于学校品牌的进一步提升。
具体到苏州十中,“大气”很大程度来源于吴文化的浸润。于是,如何让学生们汲取吴文化的营养,达到营造独特文化氛围的目的,成了我力求解决的问题。
考虑到语文学科的一些内容与传统文化特别是吴文化有关,苏州十中的语文教师经常利用形式多样的手段引导学生汲取吴文化丰富的营养——
在讲授唐诗宋词的时候,组织学生到网师园、拙政园,实地听取园林专家关于苏州园林构园思想的介绍,实地感悟苏州园林的诗词意境;
在2003届实验班,教师花了整整6课时组织学生欣赏记录片《苏园六记》,让学生通过电子媒介,体味苏州园林中蕴含的“士大夫”文化;
利用周末,学校组织学生去灵岩山游览馆娃宫遗址,去天平山寻找范仲淹的足迹,去上方山范成大祠堂欣赏石湖的田园风光,去唐寅墓回味那些动人的传说;
在学习名篇《五人墓碑记》时,组织学生去虎丘山麓、山塘街上的五人墓凭吊,在墓前吟诵文章;
从苏州大学钱仲联教授编辑的《历代诗人咏苏州》中,精选20首诗词介绍给同学欣赏;配合课文《虎丘记》学习,补充介绍描写苏州的明清小品。
……
这样,苏州十中的学生,因为十中悠久的历史、辉煌的过去,有了接触、亲近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吴文化的有利条件;而苏州十中的学生,也因为十中实在的重视、切实的实践,有了浸润于、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吴文化)的现实优势。作为校长,我感恩前人,感怀贤人,更期待后人。
感激每一堂课
当今校长应酬多,有时无法专心致志搞教育,愧对教育的前辈们。但现实要求校长既是一个教育家,又是一个社会活动家:既要懂教育,又要懂经营,才能在校长的岗位上游刃有余。在校长的日常工作中,课堂是校长最应关注的地方;听课,当是校长的主要工作之一。
只要不外出、不开会、能抽得出时间,我坚持每天听课。课堂是校长与教师沟通的桥梁,课堂教学直接关系到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打造精品教育是苏州十中的发展战略,培育教师质朴大气的教学精神和教学风格是第一要务,我希望学校的每一堂课都能成为精品课,而教师们也在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于是,在每一次听课的时候,我都心怀感激地倾听教师的讲授,希望能从每一堂课上学到点什么,希望能发现教师的亮点,琢磨他们的特点,为他们的成长搭建阶梯。听课的时候,我有时提前告诉教师,希望他们能充分准备,让我听到他最高水平的课,以获得一种教育教学的审美愉悦;有时我又随堂听课,希望认识到教师平时教学真实的一面,包括他的教学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我想,只有当校长了解教师、理解教师后,才能让教师真正地了解校长、理解校长,才能实现学校的预期发展目标。
我希望,学校管理层的每位教师都能沉到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去,学校的教师永远都保持相互学习、相互听课的良好风气。我还期盼,校园里每天都有研讨课、观摩课、公开课,每周都有学术报告、学术讲座,从而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这些活动,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活动本身,而是表明学校对课程改革、教学新技术运用等问题的态度和推动。很多时候,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出现后,校长只能起到倡导的作用,更多的是要依靠学校各部门、各教研组、备课组、教育教学骨干以及全体教师的探索与不懈努力,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感激机遇
最近,苏州十中顺利通过了江苏省国家级示范高中向四星级高中的转评,标志着苏州十中开始在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上运行。四星向五星晋升不再是强调规模、条件等外延因素,更突出对学校质量、教师、教研等内涵的要求。我们认为,这是苏州十中发展史上一次难得的机遇。抓住这个机遇,苏州十中就会进入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新阶段。
在这个阶段,师资队伍建设处在校长工作最突出的位置上。教师是学校的生命,教师决定学校的生存发展:学校要舍得投入,舍得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为了在多层面上同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我们评选了校内教坛新秀,还要开展校内学科带头人、校内名教师的评选。条件成熟以后,还将尝试低职高聘,试聘校内高级教师和校内特级教师,实行任期制,提高待遇。
我们渴望苏州十中能出大师、多出大师。所谓“大师”,是指支撑起学校强势学科、优势学科、特色学科的品牌教师。涌现大师,除了大师自身因素之外,环境的影响、领导的器重、教研组集体的培育等都是重要因素。一个品牌教师往往能支撑起一个备课组、教研组,一个品牌教研组往往又能支撑起一个学校的品牌特色。
教师天赋很好而不能成材,往往是由于无人关注而自生自灭;教师“墙内开花墙外香”,往往是由于校长气度不够:学校教育教学平庸,往往又是由于校长办学境界不高。我们鼓励教师著书立说,创水平、创风格、创特色,乃至创流派。我们把走校本培训与走出校门、走出国门培养相结合,形成人人争做“最好的、最有特色的”教师的风尚。这是学校内涵无形的建设,它比物质的建设更重要、更艰巨。
人们常说:“机遇垂青有准备的头脑”,但“机遇也伴随着风险”。当机遇到来时,校长必须心存感激,并立即行动起来,才能真正抓住機遇;否则,机遇对校长而言,将更多的是挑战和风险,而不是前进的契机和抓手,学校的进步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