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强人”商场领风骚

2004-03-02

中国经贸导刊 2004年21期
关键词:女强人商界

沈 敏

10月18日出版的美国《财富》杂志排出了今年的“美国之外50大商界女强人”榜单,对其它国家的当代商界杰出女性予以关注。

法国核电女王占魁首

在《财富》女强人排行榜中,排名第一位的是被冠以法国“核电女王”头衔的安妮·洛韦容。现年45岁的洛韦容目前领导着法国国有核电企业阿雷瓦集团。她30岁就成为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的国际经济事务顾问,荣任阿雷瓦总裁职位后,她证明了自己不仅有处理行政事务的能力,商业头脑也同样出色,去年一年在她的带领下,阿雷瓦实现了销售额99亿美元、净利润增加4.67亿美元、增幅达62%的出色业绩。这还不是洛韦容的终极目标。目前,她正在全力推动阿雷瓦的所有制改革进程,法国政府目前拥有阿雷瓦94%的产权,洛韦容希望通过她和其他人的努力,说服法国政府加快实现阿雷瓦公司股票上市发行。

另外,洛韦容还致力于推动核能开发,在法国国内外普遍对发展核能存在顾虑和质疑的环境中,她力图说服政府、商家和民众相信使用核能发电的必要性、安全性和环保性。这使她成为核工业的代言人,也成为环保组织的攻击对象。

新加坡第一夫人站前列

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何晶是榜单前列引人注目的亚洲女性,她从去年的第十位跃居今年的第五名。她领导的淡马锡拥有500亿美元资产,集团名下控制着新加坡航空公司、新加坡电信、新加坡发展银行乃至世界有名的新加坡动物园等重头企业。去年至今年,淡马锡又以收购部分股权方式插足印尼银行业和马来西亚电讯业,不断扩张它在亚洲地区的势力范围。

现年51岁的何晶毕业于美国名校斯坦福大学,她如今的另一个重要身份是:新加坡第一夫人。随着夫婿李显龙就职总统,虽然事业有成但一向低调为人的何晶也被推到台前。何晶绝非浪得虚名,其精明干练的企业家角色早已获得业内认可。

荷兰能源女杰晋升快

能源巨头英荷“壳牌”石油集团今年把管理其加拿大子公司的女总裁调回荷兰总部,掌管总公司天然气和电力部门,这是“壳牌”集团增长最快的一块业务,资产值达82亿美元。

这对46岁的琳达·库克来说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晋升:她得以在壳牌集团执行董事会占据一席之地,也因此“挤”进《财富》女强人排行榜前十名,从去年的第17名上升至今年的第7名。

石油工程师出身的库克虽是美国人,但一直服务于荷兰这一能源王国。为了更好地从事她的事业,6年前她就把全家搬出美国。

看起来温文尔雅的库克说,自己能有这番成就,“贤内助”功劳不可抹杀:她的丈夫1998年放弃了自己的能源贸易事业,专心当起“家庭主夫”,帮妻子打理家事、照顾孩子。谁说成功女人背后,没有一个做出牺牲的男人?

意大利总理千金家族生意忙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的千金玛丽娜正忙于照看家族企业费宁韦斯特集团,这个由她父亲一手创办起来的企业王国跨越传媒、体育、电讯、房地产和出版业等多种行业和领域,支撑着贝氏家族在意大利经济和政治界的显赫权势。

现年38岁的玛丽娜与胞兄皮耶尔·西尔维奥同为贝卢斯科尼与前妻所生,目前是贝氏家族王国的两根“顶梁柱”。现任费宁韦斯特集团副董事长的玛丽娜最近又推动已拥有多家电视台的家族公司捕猎广播电台媒体,进一步扩张了这一传媒帝国的势力范围。

卷入一些经济官司的费宁韦斯特集团去年总收入下降19%,利润却翻了一番,达3.02亿美元。

美国女人改造英国时装经典

现年53岁的罗丝·玛丽·布拉沃是生于美国、成就在英国的“女强人”代表。

也许正是她身上那股美国人的闯劲,使她敢于不断改造英国一个经典时装品牌,使之跟上时代潮流而永不褪色。

7年来,布拉沃致力于改革Burberry的业务结构和品牌定位。她积极扩大市场,推出新的服饰类别如运动型外套乃至狗饰等;在保持品牌的浓浓英国古典风味的同时,为时装款式设计中加入更多更新的时尚元素,使这一老牌产品重新焕发青春朝气,受到时尚界先锋人物的推崇。

在该公司截至今年3月30日的财政年度内,布拉沃实现了12亿美元的税前销售收入,增幅达22%。她的出色业绩使她在今年排行榜上由去年第29位上升至第13位。

相关链接:“女强人”排行榜内外

《财富》的“美国之外女强人”排行榜已有4年历史,它的出现,本身说明了女性在国际商界中不容忽视的成就;而每年榜单的变化,也反映了各国商界的新潮流和新趋势。作为美国刊物,《财富》也对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商界杰出女性境遇做出比较。

美国女性占优势?

根据总部设于瑞士日内瓦的联合国机构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在美国,妇女占据了46%的行政和经营管理职位,这一比例即使不是全球最高,也是数一数二。而在最高管理层面,优势更加明显:美国企业13.6%的董事会席位由女性占据,这一比率在澳大利亚是8.2%,德国是8%,法国则不到5%。

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源之一在于教育。在美国,女性接受高等商业教育的比率比欧洲发达国家更高。设于巴黎郊外的国际著名高等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中,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的学生中仅有20%为女性,这个比例在过去10年内没有过多变化。

相比而言,在同样国际知名的美国哈佛商学院,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MBA学生中的女性比例一直保持在1/3左右。许多在这里学业有成的美国女性毕业后选择在跨国企业中谋职,这也是出现欧洲发达国家大企业中美国女性崭露头角这种现象的基础。

欧洲女性事业心淡?

对国际商界中“非美国女性”的相对黯淡,《财富》认为是由各国不同的文化和经济环境造成。在不少欧洲国家,大部分生活支出诸如养老、医疗和教育等,很大程度上依然由政府承担。妇女一旦嫁给一个有稳定工薪的丈夫,她自谋出路的需要也就显得不那么迫切。相对而言,“在美国,绝大多数的女性不得不工作,”在荷兰出版界闯出一片天地的美国人南希·麦金斯特里说,“这里(荷兰)的人不需要确保家庭中有双份收入,就可以维持相当高的生活水平。”除了社会经济因素外,文化差异也影响女性的职业理想。许多欧洲女性并不像大部分美国女性那样,以事业成功与否为标准来评判自己的生活意义。不少欧洲国家政府在政策上鼓励本国妇女生育后少工作,譬如荷兰,某些类别的学校仍实行中午放孩子回家吃中饭的制度。许多妇女确实有自己的工作,但只是兼职性质,以便空出时间来照顾家庭。

一些美国女性还认为,欧洲女性的性格特征是阻碍其事业成功的因素。“欧洲女人不(像美国女人)那么坦率直言,她们比较彬彬有礼,比较不愿当面发表意见,”曾掌管英国石油公司营销事务的美国女人安娜·卡塔拉诺说,“我认为这造成了她们无法获得注目的事实。”

卡塔拉诺从个人经验看出,一些国家根本不欢迎女性在商界抛头露面。她回忆起自己曾问过一位日本企业家,为何他和自己做生意的时候表现很自在,却不乐意和日本女商人打交道?对方回答她:“你是个美国人,美国女人做生意不新鲜,日本女人可不。”

不过,随着经济越来越全球化,企业触角越来越广,必然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广纳贤才,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也无论来自哪个国家、出身何种族裔,女性在世界各国商界的地位终会逐步上升。

猜你喜欢

女强人商界
致意《商界》25年
1994:创刊
新老读者与《商界》的故事
最诚实的律师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丈母娘
破译女强人的百变造型
打开女强人的内心世界
席琳 不当女神 要当完美女强人
2015中国最具影响力10位商界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