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广东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

2004-03-01

中国经贸导刊 2004年23期
关键词:工业化县域竞争力

黄 穗

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坚持正确的经济工作指导思想,是广东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提高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强省的前提和关键。

一、以提高工业产业竞争力为核心,推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

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证明,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当前广东省加快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全省86%的财富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山区和东西两翼仅占14%。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就必须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化”并举,而核心是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要以工业化为依托,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要以工业化为基础,工业化上不去,经济总量就上不来,财富总量也上不来。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最大落差就在于工业化落后,欠发达就欠在工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把提高工业产业竞争力作为县域经济的重中之重来抓,在发展工业上有一个大跨越,并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从根本上摆脱县域经济的困境。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化不能走传统老路,要与信息化协同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工业化加速。要抓住掌握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这两个关键,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构筑工业的战略先导产业。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狠抓高增长行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坚持以开放为突破口,促招商引资、促外引内联,提高工业产业竞争力

开放是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外引内联、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工业产业竞争力最有效的捷径。县级经济本来就薄弱,资本积累难、政府投资力不从心、地方上有钱人不多,但有其土地、资源、劳力、电价等比较优势。地处粤北山区的乳源自治县,5年前没有工业基础,财政收入仅1000多万元,通过大搞招商引资,发挥土地、矿产、劳力和电价等比较优势,引进了几个工业大项目,至今财政收入增至7000多万元,成为韶关第一个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的县。要以追求区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扩大开放,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实现基础设施、资源的共享;要通过经济、法律和政策的手段,加快区域间互引互联,从资金投入、出口配额、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欠发达县(市)扶持力度,同时发挥珠三角带动辐射两翼和山区的作用,加快区域间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把优化产业结构与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结合起来,努力引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项目,防止被淘汰的、污染严重的企业和项目转移到山区,做到引资不引污。

三、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县域经济工业产业竞争力

要提高县域经济的工业产业竞争力,应是“1+N”或“2+N”的布局,即以1个或2个主导产业为主,不应四面出击,分散力量。而发展特色经济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发展特色经济关键是要有特色,要专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

(一)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欠发达地区,恰恰也是广东省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有山区资源,也有沿海资源。要充分依托当地森林、矿产、水、水产、旅游等资源,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旅游则旅游。用资源优势建立起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特色经济。资源优势是特色产业发展的前提,不同的地域、范围,有不同程度地发展某种产业的多种有利条件和因素,尤其是西部地区资源型区域经济的发展对这种比较优势表现出更多依赖性。

(二)依托本地传统产业发展特色经济

广东省不少传统加工业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产品成为了闻名的地方土特产,但有些因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被市场淘汰。因此,要充分利用传统的产业基础和形成的市场,吸收现代先进技术,把产业规模做大做强。依托本地传统产业来发展特色经济。

(三)通过招商引资发展“零资源”特色经济

特色经济并非资源经济,而是优势经济。资源缺乏的地区,要通过招商引资发展“零资源”特色经济。广东珠江三角洲的特色经济基本上是以这种方式发展起来的。佛山市形成的以行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如佛山南海大沥镇铝型材产业,有企业200多家,年产值160亿元,销售量占全国的40%。据统计,2001年全省1556个市辖镇中,经济规模达20亿元的专业镇有125个。由此可见,特色经济并不就是资源优势经济;没有资源优势,未必不能形成特色经济。这些专业镇在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方面已经相当于内地的中等城市,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各地发展特色经济和特色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结发展产业集群的经验对广东省发展县域经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培育特色经济的龙头企业

发展特色经济,基础是群体规模,关键是龙头企业。一个产业发展的快慢,不是取决于多数(即该产业大部分中小企业),而是取决于少数(即龙头企业)。目前,广东省有些地区发展起来的特色经济已完成了原始积累,也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有规模无龙头、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产品档次较低等问题比较突出,制约着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要在培育龙头,增强龙头的技术创新、企业管理和提高产品档次上做文章,解决特的不多、多的不优、优的不大的问题,通过外延量的扩张和内涵质的提高,把产业群体规模做大,把产业龙头企业做强,实现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龙头产业是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缺乏特色就会缺乏优势,缺乏规模同样会缺乏优势。县域特色产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分散的农户和多变的市场之间的特殊矛盾决定了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是要有龙头组织带动,这样有利于特色产品和产业在市场竞争中争取更大的份额,减少和化解市场风险,增强特色经济的稳固性。同时才能改变生产特色产品的农户或小企业在交易中所处的不利地位。

(五)发展特色经济必须坚持创新

从某种意义上讲,特色经济就是创新经济。西方企业界非常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不创新,即死亡。”发展经济,不创新就必然走向死胡同。因为创新可以产生超额利润,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在策划县域特色经济组织创新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产业组织的空间关系处理,尤其要确立一个基本的理念,那就是以产业区理念配置县域资源。依照新产业区理论的原理和国际上成功的产业区发展实践来看,积极营造县域内企业诞生、成长和创新的环境,不断推进县域内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实现本地企业及迁入企业在本地创新网络中的根植,增强网络创新系统的整体功能。坚持创新就要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要建立县域科技服务中心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鼓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研人员兴办科技型小企业或与产业区合作;设立专门的技术转让机构和场所,促进技术转让的真正实现,从而不断推进企业发展过程中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猜你喜欢

工业化县域竞争力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选项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