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关系
2004-01-13孙青峰
孙青峰
一个成熟的文化是非常伟大的,任何赤裸裸的力量,终究只能在它面前低头、欣赏、匍匐。因为文化提供短暂人生中值得追求的大生命,它在人类野性冲突、彷徨时,提供一种和谐上进的文明生活;它每次碰到大的灾难,得以百折不挠,即因它本身就是可以为之献身的对象。考诸人类的历史及中国文化,那种继绝存之的韧性,真令人感动不已。
丰美的文化之于沉闷的生活,像清新的空气,它内在于一切又外在于一切,它不被任何人独占,欲可与任何人分享。目前,我们的文化正处于最险恶的困境,但是它仍然潜藏在民间,文化是活在冷硬的现实中,欲又超越时空的,不管时空阻隔多大;只要根是活的,终究会长出新芽。
当代艺术发展的背景是历史从未有过的特殊背景,我们的困境,首先来自于生活方式的改变,高度的物质文明造就了“地球村”这个说法。西方的文化在这高度信息化时代冲击着我们,而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恰恰正处于本土文化遭受冲击的年代,各种信仰对许多人来说似乎是一本糊涂帐。一个民族所看到的人生的悲哀、美丽、恐怖和喜剧,不再像先民那样对于生命的有限发生强烈的感觉,保持着一点人生庄严之感。西方的文化,它的许多成分,像充满情欲的美女,使许多中国人头晕目眩。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始终是一个对人生有一种建筑在明慧的悟性上的达观的人。这种达观产生了宽怀,使人能够带着宽容的嘲讽度其一生,逃开功名利禄的诱惑,而且终于使他接受命运给他的一切东西。对于艺术而言,这种达观使艺术家产生自由的意识,放浪的爱好,与他的傲骨和淡漠的态度。
所以我理解的中国文化与当代艺术的关系是冲突多于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这是现象本身。
中国整个文化的内核是一种哲学和生活的艺术。不论在好的或坏的意义上,世界没有一样和它相像的东西。因为我们在这里遇到一种完全不同的思想典型所产生的一种完全新的人生看法。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它的思想的产物,这句话是毫无疑义的。中国的民族思想在种族上和西方文化那么不同,在历史上又与西方文化隔离着,因此我们的这种地方,自然会找到一些对人生问题的新的答案,找到一些对人生问题的新的探讨方法,或者找到一些对人生的问题的新的论据。我们知道那种思想的一些美德和缺点,这至少可以由过去的历史看出来。它有光荣灿烂的艺术,和发展不甚均衡的科学,有伟大的常识和幼稚的逻辑,有精致的、女性的、关于人生的闲谈,而没有学者风味的哲学。一般人都知道中国人的思想是一种非常实用而精明的思想。一些爱好中国艺术的人也知道,中国人的思想是一种极灵敏的思想,更少数的人则承认中国人的思想也是一种极有诗意和哲理的思想。至少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是善于用哲理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的,无论如何,中国这个民族显然是比较有哲理眼光,中国人有一种轻逸的、几乎是愉快的哲学,他们的哲学气质的最好证据,是可以在这种智慧而快乐的艺术里找到的。
所谓当代艺术的继承是变种的继承,所谓当代艺术的新潮,是别人玩几下的小技,所谓当代艺术的现代感,是不负责任的比划。尽管这不代表一切,但已形成荒唐的主流。
我们用中国的毛笔代表中国文化,用坚硬地钢笔(派克)、马克笔、打字机、电脑代表当代艺术新工具媒介,用毛笔书写绘画非常困难,好像也不容易精确,但一旦掌握了它,就能得心应手,创作出美妙优雅的书画来,而后者则是完全不同的景象,视觉效果彼此是冲突的。
理想的当代中国艺术发展是建立重树中国优秀文化背景大旗之下去发展,不能有所谓浪漫主义、古典主义、什么达达,什么立体派等等而放弃我们中国文化优秀的中庸理论,早在北齐时刘勰说过:“变则可久,通则不乏,望今制奇,参古定法。”
可怕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当今世界、学习西方文化并受之影响的人多,还是学习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并受之影响的人多?作为中国人我们如何去正视这个现实。
我们的先民过着一种关注心灵的生活,一种像孩子一样的生活,所以使得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显得那样幼稚。像孩童过着心灵生活的中国人,对抽象的科学没有丝毫兴趣,因为在这方面心灵与情感无计可施。事实上,每一件无需心灵与情感参与的事,诸如统计表一类的工作,都会引起过去中国人的反感。欧洲人所从事的科学研究、那种为证明一种科学理论而不惜去摧残、肢解生命的所谓科学,在过去使中国人感到恐怖,并遭到了他们的抑制。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在于创立文化现象时有着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着重心灵生活体会。
中国文化是中国人心灵与理智的完美和谐,当代艺术创作的人们一定要认清我们文明的本源,要有这个信心:只要根是活的,终究会长出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