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泥沙界的盛会
2004-01-12田宗伟
田宗伟
2004年10月18-21日,由我国水利部主办的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湖北宜昌三峡坝区召开。来自3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国内有关部门和单位的350名中外泥沙及其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非政府机构的代表参加了这—盛会。
泥沙问题是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泥沙运动和沉积是自然现象,其规模、产生的后果及治理对策.则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土地和河流开发利用的规模不断扩大,泥沙问题随之越来越突出,对泥沙治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泥沙问题的出现,源于自然、社会、经济诸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水利、土壤、地质、地貌、交通、环境、农业、林业、海洋、气象经济与社会等,因此,泥沙问题的有效治理,有赖于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专业和不同阶层人们的协调一致的共同努力。
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是每三年召开一次的国际系列性国际会议 自1980年起,已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连续举行了八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已经得到全球越来越多的水利同行广泛关注和参与,并成为泥沙研究和治理领域的一个世界论坛。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全世界的泥沙专家都很关注三峡工程的泥沙问题。长江的含沙量虽然不算人大,但是流量很大,因此总量还是不少,二峡地区长让泥沙淤积比较严重。但是,由于经过几代水利专家的试验研究、计算,又充分吸取厂三门峡大坝等的教训。三峡地区的泥沙淤积情况比预计的要好。因此,世界上很多著名的泥沙专家都想来看看三峡工程的伟大建设成就。这是几年前就决定将本次会议选在三峡工程工地召开的原因。
这次会议会期四天,三天学术交流讨论,一天技术参观。会议中心议题是:河流与水利工程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会议收到来自52个国家500多篇论文或摘要,经评选入选本次讨论会论文集390篇。其内容涉及如下六个专题:大型水利工程与河流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河流泥沙、河口海岸工程、泥沙与环境、土壤侵蚀、泥沙信息。
在这次会议上,我国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国际水文科学研究协会主席、日本山梨大学教授Takeuchi(竹内·邦良),美国密西西比大学教授王书益,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荷兰代尔伏特水利研究院教授Van Rijn,我国中国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刘震,印度了学院教授Ranga Raju,世界泥沙研究学会主席、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教授Vailing,清华大学教授张仁,德国幕尼黑军事学院教授Hartman,国际泥沙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清华大学教授工兆印,长江科学研究院河流所所长、教授级高上卢金发作了主题报告,有7篇论文张贴交流、180篇论文在分会报告交流。
这次会议的主题报告、论文报告和交流讨论涉及了广泛的领域,包括一系列来自五人洲的典型事例。代表们通过大会和分会报告,技术考察及会上和会卜的充分交谈,会议得出如下认识——
河流治理对人类的生存极其重要,河流治理的目标是建立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泥沙运动对全球环境和水与营养物的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泥沙治理是河流与土地治理的关键。
水土保持的目的在于改善生态环境与减少土壤侵蚀和河流输沙量 流域综合治理是水土保持的有效方法。
水利工程只有防洪、发电、供水、通航、围垦等效益,但它们的建设或拆除改变了天然的水文泥沙过程,将引起一些副作用。泥沙治理应采用“适应自然”的方法,妥善处理效益与副作用的关系,尽量减少副作用。
一般而言,人类活动引起的泥沙质量问题及其生态和生化作用的研究,日前还处在初始阶段。对泥沙导致的经济、社会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的研究,也还很不足。
数值模拟、实体模型、原型观测及原型资料的分析与类比是泥沙研究的有效手段。对实际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可将这此手段相互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数学模型能模拟越来越复杂的情况,具精度与可靠性主要取决于:泥沙运动基本理沦的研究水平,数值方法,原型与试验资料的率定和验证,以及用户的经验与技巧。这几方面显然均需不断改进。
实体模型的相似性主要取决于模型比尺和模型沙的选择。实体模型比较费时、费钱、占用较大场地,此外还需数学模型与原形观测为其提供边界条件。
现场监测与原型观测资料对改善理论和模型、发现实际问题和改进泥沙治理均极为重要。然而原则观测仪器和技术的改进近来似乎落后于计算和后处理。
对于未来泥沙研究,会议建议——
对流域内泥沙运动全过程进行系统性研究,建立包括侵蚀、产沙、泥沙输移与分布、地貌与生态过程等的统一模型。
开辟河流、水库、湖泊与河口治理的新途径,重视水利工程对生态、经济、社会、法律、防灾等方面的影响。
密切注意全球土壤侵蚀、土地退化与沙漠化的趋势,共同进行全球地表侵蚀评价,绘制新的全球产沙图,摸索更有效的水土保持方法。
深入研究泥沙运动基本理论,改进模型赖以建立的物理关系。
重视泥沙引起的生态、生物与化学变化的研究,探索与改进被污染泥沙的修复技术。
研究与规范数学模型率定与验证的方法和程序,建立典型原型资料的公共数据库,以促进数学模型的进步和广泛使用。
改进原型观测的仪器与设备,统一和规范取样与分析程序,尺量应用现代先进技术,以提高原型资料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本次大会还取得了另外一项重要成果:世界泥沙学会正式成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与提高,泥沙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而此前,一些研究水利问题的国际组织,都只限于研究与本专业有关的泥沙问题,如国际大坝委员会侧重于水库淤积,国际水利与研究协会侧重于侵蚀与产沙,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侧重于冲积河流水力学。所以,多年以前,许多学者就感到有必要成立一个涵盖泥沙问题各个方面的世界泥沙研究学会,以促进相关领域的同行在泥沙问题上的相互沟通、国际交流和跨学科研究,提高综合学术水平和技术能力,推动各国泥沙问题的科学治理。经过近6年的酝酿和筹备,世界泥沙研究学会在本次大会期间正式成立,其总部设于我国北京。
8月21日晚,讨论会在中国三峡工程大酒店落下帷幕。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常设秘书处秘书长胡春宏将会旗转交给了下届会议的承办单位——莫斯科大学的代表R.Chalow教授。与会代表相约2007年8月在莫斯科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