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久他乡即故乡
2004-01-12本刊编辑部
编者的话:2004年8月28日,运载着来自重庆市奉节县878名移民的最后一列专列到达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三峡最后一批外迁移民到达安置地,标志着历时5年的政府有组织三峡外迁移民安置工作宣告全面结束。
5年间,根据国务院三峡建委的统一部署,共有9.6万重庆三峡库区移民由政府组织外迁安置至沿海、沿江的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山东等11省市。加上湖北省、重庆市在本省、市内非库区县安置的4.5万人,以及前些年分散自主外迁到全国20多个省市的2.5万人,三峡库区共有16.6万移民外迁安置,占整个三峡库区农村移民总数40.5万人的41%。三峡外迁移民为确保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作 出了巨大贡献,为三峡库区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三峡外迁移民因为数量大,时间紧、涉及面广、安置难度大,成为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在5年时间完成了这一项工程,使十几万外迁移民得到妥善安置,库区和安置区社会稳定,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好评。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显示了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巨大的凝聚力。
三峡外迁移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为三峡库区后期移民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南水北调等其他重大工程的移民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三峡工程外迁移民的经验已在其它水电站建设中推广,如溪洛渡工程等,三峡外迁移民也是广大读者关心的热点。以此为契机,本刊组织一系列文章,对5年来三峡外迁移民工作及时进行回顾和总结。
A本刊专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修建的水利工程数以万计,移民数量更是多达1200多万。但这些移民多采用就地后靠的方式,一般在当地解决生产生活安置问题。三峡移民为什么要外迁安置?外迁移民政策的来龙去脉又是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编辑部采访了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主管移民工作的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漆林。
鼓励农村移民外迁安置符合三峡库区实际和库区人民长远利益
——访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副主任漆林
三峡移民外迁安置的决策过程
记者:三峡移民为什么要外迁安置?三峡移民政策从“以土为本,就地后靠”到外迁安置,经历了怎样的决策过程?是基于哪些方面的原因?
漆林:从1985年移民试点到1999午以前,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方式基本上是就地后靠。三峡工程库区113万移民,按当时国家制定的三峡移民政策,60多万城市和城镇移民全部在新城市和新城镇安置,40多万农村移民主要采用“以土为本”的办法,通过开垦荒山荒坡、调整原有土地、改造贫瘠坡地等手段,将移民后靠安置。
1999年5月,国务院三峡移民工作会议对库区移民政策进行了两个重大调整:一是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村移民外迁安置;二是加大库区搬迁工矿企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移民外迁安置,是从三峡库区实际情况出发.对原有移民政策的完善。之所以进行这一政策调整,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三峡库区农村土地容量严重不足,部分农村移民必须实行外迁安置。三峡库区大部分地段,位于三峡峡谷区和四川盆地东部边缘的高山区,土地利用系数低;另外整个库区被淹没的耕园地多达39万多亩,而通过开垦荒地、坡地改梯地、调整责任田、工程防护等多种措施,仍不能解决失地移民安置问题,而且被淹没的是熟地,新开发的是生地;被淹没的是相对平坦的土地,新开发的是坡度较大的土地,使得新开发的土地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在原来制定的三峡库区移民安置规划中,就已安排8.3万移民外迁安置。
二是从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客观需要出发,也必须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村移民外迁安置。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灾,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避免三峡库区水土流失,还长江两岸青山绿水,直接关系到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库区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25度以上坡地禁止开垦,已经开垦的要逐步退耕还林等政策,就是国家考虑到社会的长远发展制定的。既要保证移民安置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又不能毁林开荒、破坏生态环境,这就使得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移民外迁安置势在必行。
三是考虑到库区二、三产业的实际状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移民没有上地作为保障,难以保证长治久安。为切实保证移民的生计,我们对原来的移民规划进行了调整,将一部分原规划二、三产业安置的农村移民调整为农业安置。这也需要增加移民外迁安置计划。
记者:三峡移民外迁安置对于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等方面有什么特殊意义?
漆林:鼓励和引导更多农村移民外迁安置这一重大政策调整,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考虑库区安置容量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沿江沿海地区劳动力消纳容量的实际情况,及时对库区移民政策做出的重大调整,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峡库区移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实践证明,鼓励农村移民外迁安置,符合三峡库区实际和库区人民的长远利益,不仅为移民提供了一个比原有生产、生活环境优越的空间,为移民发展生产、逐步致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而且有效缓解了库区安置压力,有利于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了库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峡移民外迁的指标是如何确定的
记者:三峡移民外迁指标是怎样确定的?为确保三峡移民外迁工作顺利进行满足移民“安得穗,逐步能致富”的要求,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开展了哪些前期工作?
漆林:为贯彻国务院关于“两个调整”方针,1999牛,国务院三峡建委对外迁移民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将原计划农村移民外迁8.3万人增加至12.5万人,其中重庆库区出市外迁到长江中下游的三峡工程直接受益省(市)和沿海及经济较发达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四川11个省(市)移民7万人;重庆市内非库区县安置2万人,湖北省内非库区县安置2.5万人;重庆库区农村移民采取投亲靠友、自主分散外迁安置1万人。
经过2000年外迁试点和2001、2002年大规模外迁,2002年底共完成“万移民外迁。
2003年1月,国务院又决定再新增外迁移民2.53万人,其中重庆库区再向10个省(市)外迁移民2.34万人,湖北库区出县不出市安置0.19万人。至2004年8月,重庆新增外迁移民已完成2.42万人,超额完成了任务。湖北非库区县已安置0.15万人,年底可全部完成任务。
移民外迁的政策和安置措施
记者:接受三峡外迁移民有哪些基本要求?什么样的移民可以外迁?怎样确保外迁移民尽快融入接受地的社会经济生活?国务院三峡建委制定哪些外迁移民政策?
漆林:为做好外迁移民工作,国务院三峡建委总结多年移民工作的经验,根据外迁移民的特点,先后制定了移民资格审查、安置点选择、搬迁运送、移民建房和资金管理等一系列文件和政策,并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还多次举办移民干部培训班,学习外迁移民政策,交流经验,有力地推动了移民工作开展。
为确保外迁移民尽快融人安置地的社会经济生活,国务院三峡建委确定了在安置方式上.采取“集中安置到县乡、相对分散安置到村组”,插花安置的方式。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基础设施投入,有利于帮扶措施的落实,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移民尽快融入当地社会.保持社会稳定。在生产条件上,确立了“以土为本,以农为主”的方式,将移民安置到自然条件较好、经济相对发达、土地容量较为富裕的地区,并规定移民人均土地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水平;在生活条件上,必须重视移民住房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目前,移民住房面积达到人均20-25平方米,大部分为砖混结构,半数以上是楼房,达到或超过了安置地当地村民平均水平,各地为解决移民建房资金困难,除减免部分税费外,还拿出大量资金资助移民建房,使移民做到建新房不借债、不欠债.同时,安置点的水、电、路、交通、通讯、就学、就医等也比搬迁前有了较大改善。一些移民搬人新居就装了电话、买了彩电,对新生活充满信心。
另外,三峡建委十分重视做好外迁移民的思想政治工作,2002年专门召开了三峡库区外迁移民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印发了《关于加强外迁移民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各接收地还对外迁移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帮扶,通过税收优惠、扶持二、三产业、加强生产技能培训等,使移民逐步走上了致富道路。如湖南衡阳对移民开展“六帮扶”责任制,即政府投资帮扶、市县机关捐赠帮扶、党员干部带头帮扶、专业大户传带帮扶、技术部门包干帮扶、驻地农户结对帮扶。采取给“一块地”解决吃饭问题,帮“一个项目”解决花钱问题,安排“一个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
外迁移民搬迁运输组织
记者:三峡移民从三峡库区到接受地,最远的行程有多少?5年中库区县市有组织的移民外迁共人多少次?在搬迁过程中迁出地、接受地和交通运输部门展开了怎样的合作,以确保外迁移民顺利到达安置地的?哪些措施起到了重要作用?
漆林:据我们目前了解,由政府集体组织的三峡外迁移民搬迁,最远的行程有2600多公里,就是今年从丰都外迁到浙江湖州安置的移民,他们从丰都坐船到重庆,再乘火车到湖州。
5年来,由政府集体组织的外迁移民跨省市搬迁累计达到9.6万人,在迁出、迁入地各级政府和公安、交通、铁路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安全、顺利地抵达迁入地。仅2004年重庆新增2.42万移民搬迁,迁山地就组织了火车17个专列,192节车皮,轮船29艘,长途客、货汽车1391辆。迁入地组织转运的客货车、救护车、交警车达2000多辆。
国务院三峡办十分重视搬迁运输安全,每年外迁移民搬迁运输工作开始前,都及时会同公安部、铁道部、交通部召开安全运输协调会议,确定运输方案,协调运输组织和安全。在搬迁过程中,迁出地周密安排,提前排定搬迁工作表,确定路线,选定交通工具,组织移民编队,井布置好带队移民干部、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在与迁入地协商,并征得铁路、航运等专业运输部门的同意后,确定搬迁启运时间,并提前通知途径省市。迁出地组织警车为移民车队带路,途径各地的公安交警部门一路放行,并由警力保障在重点路段指引通行。
外迁移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记者:据了解,在三峡二期40.5万农村移民中,三峡约有16.6万移民是外迁安置,目前,这些移民生产生活状况怎样?对他们今后的生产生活有没有长期关注的机制?三期移民中再增加2.5万外迁移民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漆林:目前,外迁安置的三峡移民大多思想稳定.在新的家园安居乐业,在安置地干部、群众带动、帮助下,积极发展生产,增收致富。2003年我们对11个省(市)安置的外迁移民进行丁抽样调查.移民外迁后的总体生活水平比搬迁之前有较大提高,各项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是部分地方的外迁移民对当地的耕作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熟悉,在生产技能方面还要继续学习,还需要当地继续通过培训和帮扶,使移民逐步提高生产水平,适应当地生活。
国务院十分重视移民生产、生活的后期扶持,并将从三峡电站的发电收入中按比例提取一定的资金,由财政部划拨到各安置省市,专项集中用于移民安置地发展生产性项目。
外迁工作的经验
记者:回顾三峡外迁移民6年历程,有哪些成功经验可借鉴?
漆林:几年外迁实践,积累了不少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首先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两个调整”方针,讲政治、顾大局,高度重视外迁移民工作;其次是坚持“以农为主,以土为本”的安置原则,采取“相对集中到县乡,分散安置到村组”的安置方式;三是坚持依法移民,照章办事.把移民工作逐步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四是坚持做好帮扶和思想政治工作,使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五是坚持加强领导,各方密切配合、确保移民外迁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峡库区外迁移民工作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进行的,是社会毛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共产主义大协作精神在三峡上程建设中的反映。
B背景新闻
移民外迁工作的台前幕后
1.移民外迁安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哪些移民可以外迁安置?
移民外迁安置的基本原则是:首先要在本市范围内外迁安置。本市安置不了的,再集中山省市就近在四川、湖北省内安置,然后适当考虑沿江各省及长江下游滩涂地及其他省(区、市)安置。
在1999年5月的移民工作会议上,作出厂“鼓励和引导更多农村移民外迁”的重大政策调整。所以,外迁移民从一开始,就限定在农村移民这个范围里,即100多万三峡移民中,只有40多万农村移民才有资格进行外迁安置;这是三峡移民外迁的第一个标准。农村移民需要进行外迁安置的,主要集中在三峡峡谷和渝东高山区的7个县(湖北省的秭归、巴东县、重庆市的巫山、奉节、石阳县和开县、忠县)。
2002年10月,国务院三峡上程建设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在第一批外迁移民和三峡二期移民任务双双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三峡库区后期移民继续坚持外迁移民的政策,根据实际情况,能外迁的尽量外迁。但已经通过就地后靠安置的农村移民,不能再向外迁移,即不能开“二次移民”的外迁口子。这就是说,外迁移民只能解决那些还没有搬迁安置的农村移民,已经安置了的移民,无法再取得外迁移民的“身份资格”。这就是外迁移民“资格”的第二个标准。
根据这个标准,国务院于去年底又确定了第二批2.5万名的外迁移民任务,鉴于重庆市担负着百万移民的八成以上任务,这批外迁移民的指标主要放在重庆库区。
2. 外迁移民有哪几种方式?外迁移民的试点工作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实施方案是怎样安排的?今后三峡库区还会组织大规模的移民外迁吗?
据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外迁协调司司长赵耕田介绍,三峡库区外迁移民分出省市安置和在省市内其他区县安置两大类,其中绝大部分由政府组织集中外迁,一小部分是移民主动投亲靠友外迁。
政府组织外迁移民实施方案是:2000年进行试点,2001年大规模实施,重庆市第一批出省市外迁移民工作于2002年结束,共迁出移民7.2万人,分别安置在上海、江苏等11个省市。三峡蓄水前,国家根据库区实际情况,决定增加外迁移民2.53万人,其中重庆库区2.34万人出市安置,湖北库区1900人在省内安置。到8月26日最后一批外迁移民顺利启程,重庆库区今年已向上海、江苏等10个省市外迁移民2.4万人,超额完成国家部署的出市安置任务。
除重庆市政府集中组织的9.6万出省市外迁移民外,湖北、重庆还在本省市内其他区县市外迁安置三峡移民4.5万人。从1996年到2000年,重庆库区还有2.5万三峡移民通过投亲靠友等方式自主迁出三峡库区,这批人既有在市内安置的,也有出省市安置的。
赵耕田说,政府今后不会再组织三峡移民出省巾外迁安置,奉节县26日启程的这批外迁移民顺利搬迁,意味着整个三峡库区出省巾安置的外迁移民工作全部结束。
3.政府组织外迁移民实施过程中,迁出地政府和迁入地政府各承担什么责任?国务院三峡建委开展了哪些组织和协调工作?
加强政策引导、强化规范管理是做好三峡外迁移民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山国务院三峡建委统一制定了一系列外迁移民安置的方针政策,统一部署外迁移民 安置任务:迁出地政府主要负责移民“搬得出”,迁入地政府主要负责移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为协调迁出、迁入省(市)政府移民外迁安置工作,国务院三峡建委设立了外迁协调司,专门负责外迁移民的协调、监督和服务工作。同时,重庆市移民局设立外迁办公室,各接收省市也相应设立各级移民外迁安置管理机构,为移民外迁丁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5年间国务院三峡建委制定出台厂一系列外迁移民配套政策和规范性文件,相关省市也制定㈩台了相应的管理规章和办法。
三峡库区外迁移民大事记
1998年
1998年12月29-30日,朱镕基总理视察三峡工程和库区时提出“要坚持多种方式安置农村移民的方针,因地制宜,把本地安冒与界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自找门路结合起来。特别要制定鼓励外迁的政策。”
1999年
1)1999年5月,国务院召开三峡工程移民工作会议,做出“两个调整”重要决策。吴邦国副总理在工作报告中,要求贯彻落实朱镕基同志关于“三个结合”的指示,积极鼓励农村移民外迁安置:一是继续鼓励投亲靠友自主分散外迁;二是积极做好成建制集中外迁的组织协调工作;三是认真执行鼓励农村移民外迁政策;四是要加大外迁工作宣传力度。
2)1999牛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二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村移民外迁安置;湖北省、重庆市人民政府要抓紧制定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实施计划和农村移民外迁管理办法。
3)1999午10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在重庆江津市召开工峡下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现场会,吴邦国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确定由11个省市接收安置重庆库区出市外迁农村移民。
4)1999年12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转发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移民开发局《关于做好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工作的若干意见》,正式将重庆库区出市外迁安置农村移民7万人,分配给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四川11个省(市),要求各省(市)先选择1个县进行试点,接收安置150户三峡农村移民;并于2003年上半年以前全部完成外迁农村移民安置任务。
5)1999年12月,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对三峡外迁移民工作中涉及到的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的征收作了规定。
2000年
1)2000年2月,根据中编办的批复,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移民开发局正式组建移民外迁协调司,主要负责指导、协调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外迁安置工作。
2)2000年3月.国务院三峡建委移民开发局组织召开第一次重庆库区农村移民出市外迁安置协调会。会上,国务院三峡建委移民开发局领导、迁入地移民安置机构负责人和各安置省(市)移民资金开户银行负责人共同签订了《移民资金管理责仟书》。
3)2000年6月,国务院三峡建委移民开发局在浙江省淳安县组织召开第二次重庆库区农村外迁移民出市外迁安置协调会。会议主要对外辽移民安置试点下作进行了初步总结,对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要求迁出、迁入地抓紧时间,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试点安置任务的圆满完成。
4)2000年7月。为规范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资金的会计核算,财政部专门制定印发厂《二峡工程库区移民资金会计制度补充规定》。
5)2000年8月13日,重庆市云阳县150户539名移民踏上外迁路,启程前往他们的新家。l 6日,抵达上海市崇明县。这是由政府组织的首批外迁移民。
6)2000年9月18-19日,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在浙江省嘉兴市召开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农村移民出市外迁工作现场会议,吴邦国副总理参加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总结了外迁试点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并对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移民外迁安置工作进行了部署。
7)2000年12月,国务院三峡建委移民开发局在四川广汉组织召开第三次重庆库区农村外迁移民出市外迁安置协调会,交流了嘉兴会议以来各地的工作进展情况,重点研究厂2001年外迁移民建房问题。
8)2000年12月,国务院三峡建委移民开发局在四川广汉举办了第一期外迁移民管理干部培训班。
9)2000年.国务院三峡建委及移民开发局,及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外迁政策、规定,如关于随迁人口的规定(国峡移发外迁字[2002]170号);关于移民资金管理规定及补充规定(国三峡秀发办字[2000]3号、19号)、计划管理规定和资金财务管珲办法(国峡移发外迁字[2000]71号)、三项费用管理规定(国峡移发外迁宁[2000]120号)、搬迁运输费及出重庆市长途运输补助费使用规定(国峡移发外迁字[2000]196号)。
截至2000年12月,重庆库区农村移民出市外迁安置试点工作结束,共外迁7451人。
2001年
1)2001年3月,国务院三峡建委移民开发局在北戴河培训基地组织召开第一次重庆库区农村外迁移民出市外迁安置协调会。
2)2001年6月,国务院三峡建委移民开发局在北京京西宾馆组织召开第二次重庆库区农村外迁移民出市外迁安置协调会.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等相关部委到会,共同研究4万外迁移民搬迁工作中的安全保障、组织领导、护送、服务等问题,并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安全运输工作的通知。
3)2001年5月14日,重庆市云阳县故陵镇221户1025名移民启程前往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重建家园,19日到达如东县。这是重庆库区2001年4万多名跨省外迁移民中的首批。
4)6月30日,重庆市云阳县养鹿乡243户1064名移民启程前往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重建家园。7月16日,云阳县人和镇808名移民启程前往上海市南汇区建设新家。7月21日,重庆市云阳县高阳镇34户145名移民启程前往重庆市铜梁县蒲吕镇安家落户。
5)2001年7月30日,重庆市开县镇安镇、后坝镇68户325名迁往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资阳市乐至县。
6)2001年8月3日,重庆市巫山县首批外迁广东的264户905名移民登上专轮,前往广东省佛山三水市安家落户。
7)2001年8月3日,重庆市忠县东溪镇815名移民前往山东省潍坊市安家落户。8月7日,重庆市忠县208户833名移民前往山东省济南市安家落户。
8)2001年8月8日,重庆市奉节2259名移民分两批出发,前往浙江省萧山市、余杭市、海宁市、嘉兴市和福建省厦门市安家落户。
9)2001年日月lo日,重庆市忠县1639名移民迁往湖南省株州市攸县、衡阳市衡阳县、衡南县安家落户。8月11日,重庆市忠县忠州镇190户815名移民迁往山东省烟台市。8月18日,重庆市忠县253户1015名移民辞别故乡,前往山东省青岛山安家落户。
10)2001年8月24日,重庆市云阳龙洞乡167户763名移民辞别故乡,前往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安家落户。
截至2001年8月,重庆库区2001年出市外迁农村移民43737人搬迁安置任务顺利完成。
11)2001年,国家计生委办公厅、国务院三峡建委移民开发局办公室转发厂《十二省市移民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
12)2001年10月,国务院三峡建委转发了三峡建委移民开发局《关于处理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农村移民自主外迁湖北省的若干政策意见》(国三峡秀发办字[2001]40号)。
13)2001年10月18~20日,2001年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农村移民出市外迁工作会议在山东济南召开。会议对2001年重庆市库区农村移民出市外迁工作经验进行座谈交流,并对2002年移民外迁安置上作任务作安排部署。
14)2001年12月5日,湖北省巴东县1037名移民前往湖北省潜江市总口农场安家落户。
2002年
1)2002年2月,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在杭州召开外迁移民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会议主要研究了如何进一步加强外迁移民思想政治工作,并在会后印制下发了《关于加强三峡工程库区外迁农村移民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国三峡委发外字[2002]9号)。
2)2002年6月,国务院三峡办召开重庆库区农村外迁移民安置搬迁运输协调会,并与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农村移民出市外迁搬迁运送工作的通知》(国三峡办发外字[2002]104号)。
3)2002年6月6日,2002年重庆市云阳县南溪镇首批外迁移民195户847名移民启程前往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
4)2002年8月4日,重庆市开县厚坝镇705名移民启程前往山东省泰安市。8月6日到达。8月9日,开县渠口镇820(823)名移民启程前往山东省淄博市,11日到达。8月15日,开县厚坝镇804名移民启程前往山东省济宁市安家落户。
5)2002年8月14日,重庆市忠县石宝、涂井、乌扬等镇1257名移民启程前往湖南省郴州、岳阳、衡山、永州安家落户。同日,重庆市巫山县大溪乡29户144名移民启程前往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落户。
6)2002年8月17日,重庆市开县805名移民来到山东省济宁市兖州的新家。至此,山东省圆满完成了安置三峡库区7000名农村外迁移民的任务。
7)2002年8月19日,重庆市巫山县980名移民登上宜昌至广东省佛山市移民专列,前往广东省佛山安新家。
8)2002年8月24日,重庆市奉节县126户608名移民前往福建省福州的福清市安家。
9)2002年8月25日,重庆市云阳县双江镇680余名移民启程前往上海青浦区的新家。重庆市巫山县大溪乡25户123名移民前往湖北省沙阳县荷花垸农场安新家。
10)2002年8月28日,重庆市云阳县双江镇486名移民乘专轮启程前往上海嘉定区人仕新家,9月1日.486名移民抵达新家-至此,云阳县完成了历时四年的农村移民外迁任务。上海共安置了1304户5509名三峡移民。
11)2002年8月26日,重庆市开县汉丰镇199名移民启程前往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大愉镇。
截至2002年8月,重庆库区2002年出市外迁农村移民19832人搬迁安置任务,顺利地完成。
2003年
1)2003年1月,国务院在重庆召开了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工作会议,吴邦国副总理出席会议并作厂重要讲话,会议总结了二年来外迁安置工作的成绩和经验,表彰了在移民外迁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并部署了新增253万农村移民外迁工作任务。
2)2003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以明传发电的形式,下发了关于继续做好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3]19号),正式向10个接收省(市)下达了新增外迁安置2.34万农村移民的任务.并增加湖北库区出县不出省外迁安置任务0.19万人。
3)2003年6月和l0月,国务院三峡办分别在重庆、山东烟台举办外迁移民管理干部培训班。
4)2003年11月,国务院三峡办在重庆万州召开重庆库区农村移民出市外迁工作座谈会。会议分析研究了新增外迁移民工作中的新问题.确定了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具体原则。
2004年
1)2004年4月,国务院三峡办在湖南长沙召开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工作协调会,会议交流了新增外迁移民工作的进度和情况,特别强调了重视外迁移民建房质量问题。印发《关于抓紧外迁移民住房建没和对已建房移民住房进行质量检查的通知》。
2)2004年5月29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三峡办《关于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外迁丁作情况的报告》上批示:选点对接是关键,住房建设是重点,搬迁运输是难点,土地承包是保障。这四项工作都要落实,还要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做好群众思想上作。
3)2004年6月,国务院三峡办组织召开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搬迁运送协调会议.并与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郎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农村移民出市外迁搬迁运送工作的通知》(国三峡办发外字[2004]65号)。
4)2004年8月28日,重庆库区最后一批外迁移民抵达江西浮梁县,标志着国务院新增重庆库区农村移民山市外迁安置任务圆满完成。至8月底.10个省市共接收安置重庆库区新增移民24259人。
2003-2004年完成新增重庆库区农村移民出市外迁安置24259人。
2000年-2002年11个省市接受三峡库区外迁移民安置人数统计
规划人数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合计
计划 实迁 原计划 补充计划 总计划 实迁 原计划 补充计划 总计划 实迁 计划 实迁
上海 5500 639 639 2961 46 3007 3007 1854 9 1863 1863 5509 5509
江苏 7000 810 810 4000 312 4312 4312 1878 279 2157 2157 7279 7279
浙江 7000 623 620 4400 89 4489 4488 1888 2 1890 1894 7002 7002
安徽 5000 662 625 3400 160 3560 3560 778 6 784 821 5006 5006
福建 5500 600 584 3000 65 3065 3065 1835 38 1873 1889 5538 5538
江西 5000 806 806 3000 467 3467 3467 727 22 749 749 5022 5022
山东 7000 611 612 4000 90 4090 4089 2299 49 2348 2348 7049 7049
湖北 7000 757 819 4000 1307 5307 5245 936 290 1226 1226 7290 7290
湖南 5000 699 699 3000 69 3069 3067 1232 51 1283 1285 5051 5051
广东 7000 606 606 3600 17 3617 3617 2777 5 2782 2782 7005 7005
四川 9000 631 631 5000 820 5820 5820 2549 269 2818 2818 9269 9269
合计 70000 7444 7451 40361 3442 43803 43737 18753 1020 19773 19832 71020 71020
在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过程中.有两条主要经验:“以农为主、以土为本”的农村移民外迁安置的原则,“相对集中到县乡,分散安置到村组”的安置方式是搞好移民外迁工作的根本。
农民姓“土”,农村移民“以农为主.以土为本”,符合我国国情,是确保移民稳得住的基本前提。移民外迁安置中,各迁入地始终坚持这个原则,将移民安置在土地资源较多的地方,即使像浙江、福建这样缺地的省份,也使移民的承包地不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水平,为移民落地生根打下了基础。“相对集中到县乡,分散安置到村组”的安置方式,是我国几十年来水库移民的经验教训总结,它既有利于接收地调整土地,减少基础设施投入,也有利于落实帮扶措施.使移民尽快融入当地社会,保持社会稳定。
依法移民、照章办事是搞好移民工作的保障。这几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移民资格审查、对接、安置点选择、移民建房、搬迁运输和资金发放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迁出迁入地各级政府也及时制定了相关配套文件,严格审查移民资格,发放移民资金“明白卡”,推行移民事务公开,做到了公开、民主、透明。这些做法,既保障了移民的合法权益,又限制了移民“特殊公民”的心理,协调了社会各方面的利益。
扶贫帮困是做好移民工作的保证。移民举家外迁到新环境,能否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迁入地开展的各种帮扶活动是重要原因,迁入地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扶持移民发展二三产业,使移民的生产和生活迅速达到当地农民的平均水平。在外迁移民的工作实际中,迁出迁入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经验。
重庆市注重加强外迁移民的规范化管理
重庆市向移民印发了外迁移民政策问答、外迁移民明白卡等资料,加强合同、公证等法律服务,以政策规范和统一外迁移民行为。
在移民准备外迁前,要求外迁移民“三证两书一表一册一协议”齐全,做到有章可循,坚持依法移民。“三证”指:土地承包证、宅基地国土使用证或房产证、户口准签证,“两书”指:移民外迁安置合同书、委托建房书,“一表”指移民外迁安置申报审批表,“一册”指移民外迁安置花名册,“一协议”指移民外迁安置协议。
在移民搬迁运输前,重庆市移民局对移民运输途中伙食补助费、人身与财产保险、行李托运、老人乘坐轮船、火车优惠待遇等,用文件进行了明确,统一厂标准,避免了各地执行不一的现象。
在移民对接工作上,按照国家确定的“以农为本,相对集中、插花安置”的原则,坚持“户主对接、封闭选点、随机抓阄、定点定户”的办法,认真搞好外迁移民的对接工作,强调对接的质量。
在移民建房环节上,强调要注意配合迁入地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对所有外迁移民建房、购房必须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对质量不合格的房屋必须无条件地进行整改,所有外迁移民住房必须经过质量验收合格后方可允许使用.严格把住了质量关。
湖北省在外迁移民安置工作的基本做法
加强领导,精心规划。层层建立领导责任制,落实责任人,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分管领导亲自抓管,并落实了专门机构或部门具体负责这项工作,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把妥善安置外迁移民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推动了外迁安置工作的顺利开展。湖北省根据土地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前景,确定了土地资源充足,生产生活条件较好,交通条件便利的地方作为外迁移民安置点。在选定安置点的基础上,肘安置区进行厂搬迁安置规划。规划中做到了“三个坚持”,即坚持以农业安置为主,保证移民人平有1.5亩以上的耕地;坚持限额规划,分项包干,不突破国家包干标准;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小集中,大分散,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行扶持,减免税费。迁入地积极帮助移民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组织当地老居民开展“一帮一”活动,帮助移民度过困难。各级各地还免费对移民进行当地农业、种养业、经济林果栽培等基本技术与技能的培训工作.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扶持移民发展生产;在外迁移民购房或建房手续,用电、用水增容和开户费,移民子女就读,移民承包经营的土地,移民从事第三产业等减免税费,视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照顾。鼓励对移民安置比较集中的地区开展对口支援,积极帮助迁入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完善水利、交通等设施建设,发展卫生和教育事业,引进对口支援的项目和资金,支持迁入地经济的发展,促进移民安置。
山东省外迁移民安置工作的基本做法
(一)尽可能为移民提供一个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在工作中注意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移民安置“以农为主、以土为本”的原则,选择上地资源较多的地方进行安置,使移民能够长期稳定。二是坚持“集中安置到县、乡,分散安置到村组”的安置方式,减少移民与当地农民在承包土地方面的利益冲突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大限度地节约投资,提高安置效益,同时利于移民尽快融人当地社会。三是坚持移民安置与当地的长远发展规划相结合,把安置容量、基础设施、经济条件、基层班子状况、社会风气等各方面的情况统筹考虑,系统分析,科学选点,尽可能为移民提供一个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组织领导坚持统一组织、分级负责的原则。
在移民安置工作中,坚持统一组织、分级负责的原则。省一级主要负责移民安置的总体规划,制定安置工作的方针、原则和政策,组织协调省直有关部门研究、解决移民安置中的重大问题;市、县负责各自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落实,帮助指导安置乡镇制定相关的具体政策;乡镇和村组负责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落实承包地、宅基地、建房等具体安置工作。
(三)、综合平衡,选择好安置点
1、在选择安置点时。应尽量做到综合平衡,好中选优。是自然条件好,交通方便,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较为完善,有充足的安置容量:二是经济基础好,让移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发展条件。三是领导班子好,能帮助移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四是群众基础好,民风淳朴,能与移民和睦相处,使移民尽快融入当地社会。五是工、副业好,可以让移民参与生产,增加收入,达到逐步能致富的目的。同时,在移民安置时,既坚持分散安置到村组,又使移民居住相对集中,每村安排3至5户,最多不超过l0户。
2、生产安置。移民人均承包耕地1亩左右,不低于当地农民的平均水平,并尽可能集中连片,水利设施配套,离驻地较近,方便耕种和管理。同时,贯彻开发性移民安置方针,鼓励有条件的移民从事二、三产业.多渠道、多产业、多形式地增加收入,使移民在不低于原有生活水平的基础上,逐步得到提高。
3、生活安置遵循“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移民户在宅基用地、房屋建筑、水、电、广播、电视等方面.与本村居民享受同等标准和待遇。宅基地依照安置村原有规划集中定位,统一进行平场、给排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原则上实行政府统建住房,统一规划、设计,严把建筑队伍和原材料关,加强施工监理,确保建房质量。
四、对移民安置的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在资金概算与补偿办法、技能培训、对口帮扶、移民建房、子女入托、入学、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等方面,各地可因地制宜制定有关优惠政策。
广东省外迁移民安置工作的基本做法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使移民安置工作取得扎实的成效
省政府卢瑞华、黄华华两任省长及其他分管移民工作的副省长高度重视三峡移民安置工作;指示要把移民安置在我省上地较为充裕、交通较为便利、民风较好的中等以上发达地区。在移民安置的每一环节,省三峡办都召开协调会,给各安置地部署和指导工作,把工作中的一点一滴经验教训汇成16个指导意见供各安置地参考。各安置市、县、区接收安置三峡外迁移民任务后.把安置工作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任务,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配备人员,分管领导亲自抓,从安置地的选择、住宅点的规划、移民对接考察、移民资格复查、住房建设、移民搬迁运输、帮扶培训、发展生产等环节都认真研究,精心组织。
(二)认真执行安置政策,严格恪守安置合同,取信移民群众
各安置地政府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三峡外迁移民安置的各项政策,按照省有关三峡移民工作的具体要求落实各项安置措施,严格遵守安置合同,凡是有书面承诺的条款均不折不扣地兑现。五年来,全省没有出现因不执行安置政策或克扣移民资金而造成移民闹事的现象,我省严格执行安置政策和措施的减信形象得到广大移民群众的赞扬。
(三)积极帮扶移民恢复和发展生产,解除移民对生活出路的担忧
移民迁入我省后,各安置市举办各类农业技术的培训班,为移民编印发展生产指南,组织移民参观考察当地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情况,引导移民发展生产。安置镇政府积极联系推荐移民进厂务工,鼓励移民发展二、三产业,采取了分类指导,具体帮扶的措施,根据移民自身的条件,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分门别类地培训提高移民的劳动技能,拓宽就业门路。目前,进厂务工、经商开店和务农的人数已超过劳动力总数的78%,部分移民户年收入已超过l0万元,部分因年老体弱,设有劳动技能的移民贫困户已纳入低保救济。
(四)采取肩效的帮扶措施,帮助移民稳定生活,尽快融入当地社会
移民迁入我省后,各安置地政府制定了多项优惠措施,在税收、办理证照,安装电话、电视,子女就读的学杂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建立了党团组织、村镇干部、当地村民三级挂钩联系移民户的制度,安置地领导和挂钩联系户的干部经常到移民家中了解情况,沟通感情,帮助移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五)移民安置管理工作日臻规范化、制度化,以利于移民安置长治久安
随着移民安置工作的深入,各安置地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移民安置管理工作日臻规范化、制度化。移民办下访移民户的工作方式;救助特殊困难移民户;移民信访、移民档案管 理等工作都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口常工作的内容,还建立厂人大、政协监督移民安置工作的机制。一些安置地还把移民安置工作标准化.作为对于部工作业绩的考核内容。在移民住房及附属设施建设千程中.按照建设部有关工程招投标的规定程序及建筑工程设计标准规范施工,移民的住房也纳入了安置镇建设规划的统一管理。
D记者目击
从事移民工作的人都知道.跨省市的移民外迁工作是最难啃的“骨头”。不说移民自身“故土难离”的情绪,也不说迁入地群众“小农排外”的思想,单是数百上千公里的移民运送,就足以让每个移民和从事移民工作的干部头疼不已。因为外迁移民的时间多值盛夏酷暑季节,保证那些带着坛坛罐罐、锅碗瓢盆,甚至牵着狗儿猫儿的成千上万移民.在长达成百上千公里的旅途中的安全,就是一件十分了得的复杂事情。
通过迁出地、迁入地和交通运输等部门的通力合作,由政府集中统一组织的重庆7.2万跨省安置农村移民,已于去年9月底前,安全顺利到达目的地,分别在11个省市72个地市的230多个县、800多个乡镇得到妥善安置。
启程之时——踏访最后一批三峡外迁移民
时间:2004年6月4日
地点:重庆市万州区太龙镇
汽车在坑洼的乡村公路上颠簸前行,沿途我们看到不少农民工正忙着用碎石铺路。同行的万州区移民局局长钟古鹏告诉记者,这是为外迁移民服务的,修路是为了保证每一个移民和他们的财产能够安全顺利地从村里运出来。
“舍小家,顾大家,主动搬迁为国家”“响应政府号召,积极主动搬迁”……乡村公路边的树枝上,悬挂着一条条鲜艳的宣传条幅。旁边的店铺里、庭院里,三三两两的村民聚在一起叙别离情。49岁的村民牟一品还在为新家安置找干部商量……就要搬迁了!移民们既难舍难分,又对新家充满无限憧憬。
“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确实有些舍不得。”在太龙镇龙门村八组牟一安的院坝里,看着滚滚而来的长江水、来往不断的轮船和密密匝匝的红桔树,谈到即将离开的家园。这位41岁的三峡汉子也流露山上限的留恋之情。
他告诉记者,新家在江苏通州市张芝山镇,虽然也靠江,但处于平原地带,视野没有老家开阔,看不到船,但牟一安决定,放弃老家的所有家具,带一些树苗到新家去。随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4个花盆里分别种植着一棵红桔树苗、花椒树苗、石榴树苗和枇杷树苗,经过春雨的滋养,郁郁葱葱的小树苗显得格外精神。
“也不晓得新家究竟怎么样?有没有这边好。”牟一安65岁的岳母也要外迁。但从来没有到过让苏的她.对新家有些担心。”妈,您放心.虽然新家没有这么多红枯树,但那里交通便利、土地宽阔,并且还有不少企业可以打工。发展空间比这里好多了。”害怕岳母担忧,代表全家人到新家去考察过的牟一安立即安慰岳母。
他掰着手指一一数说新家的好处:“一是那边的农村和城市没有多大差别,农民都住的别墅式小洋楼.我家也花了4万元购买了一幢平房。那边村村都通了柏油路,不像我们这里还是土路,移民去了,每人还能分别l亩地,比我们这里高3倍。那边企业多。娃儿打工也好找活路。教育水平比万州高,幺女也好上学……”
正是新家的这一个个好处“诱惑”着牟一安,他才动员全家人都外迁出去,包括头发花白的岳父岳母、初中毕业后一直待业在家的大儿子、蹒跚学步的小女儿。“从长远看,那边的发展肯定比库区好。”牟一安对搬迁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路途之中——见证三峡最后一批移民外迁
时间:2004年6月18日早晨6点一22日早晨5时。
地点:云阳县龙洞乡河坝的船码头到江苏省泰州港
6月18日早晨6点多钟.龙洞乡河坝的船码头已是锣鼓喧天、人头攒动,十里八村的乡亲们赶来了,数百名小学生们挥舞着鲜花来了……江山5、6号客轮,分载着云阳县最后一批741名外迁移民,即将启程奔赴他们新的家园——江苏省射阳县。
一
外迁移民到江苏盐城市射阳县,这是重庆市云阳县第3次。
长航重庆公司以国家利益为重,调动设施较好的船只,赶在移民上船前,把每个床铺都换上雪白的床单,房间里卫生间、电视机、空调等一应俱全。客房经理胡林红介绍说,长航重庆江山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做了移民运输医疗救护、防暑降温、服务质量保证、航行安全、食品卫生等12个预案,每个预案又分岗位和职责,细化到各个部门和环节。17日下午,记者跟随龙洞乡外迁移民指挥部有关人员提前来到船上,再一次检查各项准备工作落实情况。从船上的饭菜价格,卫生,房间每天清扫的次数、送几遍开水,到治安保卫、医务、娱乐等方方面面无一疏漏,以保证外迁移民能够愉快、舒适、安全地抵达中转港——泰州港。
18日早晨9时20分,载着272名移民的江山6号轮一声长鸣,缓缓离开了云阳龙洞乡。乡亲们是否习惯船上的生活,大家的心态怎样,情绪是否平稳?待船一开,我就在船头船尾转悠。这时,一位戴眼镜的年轻女同志凑过来跟我商量,问可否为她拍张全家福?
见我爽快答应,她立即跟身边的几个小孩说:”快去喊他们都出来,汜者同忐要给我们拍照了。”
一会儿功夫,镜头前老老少少站了一大堆人。于是,我摁动快门,为他们留下了一帧永远的纪念。
事后我才知道,这张全家福共有22个人。照片里面的家长,是东升二组72岁的黄亮老爹爹。这次大女儿、二儿子、小儿子3个小家庭.加上他跟老伴和一个未出嫁的小女儿,一共19口人一起外迁到射阳耦耕镇。那位戴眼镜的女同志,是老人的:女儿。她一家三口是专程陪父母过去看看的。
她说,这次外迁从报名到去江苏对接买房都是爸爸一个人做的主。当时房子买好后,妈妈给他打电话,可他就是不接。为这事,妈妈长时间不理爸爸呢!这时,黄老爹爹接过活头说,老伴怨我把房子买贵了,可我认为.人要看远一点,为后辈多想想。我们农民是以土地为本,过去后.我们一家有5亩多上地,种田个那是机械化。以后,我准备跟当地人学习种蒜苔、棉花、大棚蔬菜等经济作物,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
中午11时15分。船上二楼餐厅开始供应午餐,菜分两素一汤每份5元、两荤两素一汤10元两种,很多移民是一大家人一起来就餐,见有记者给他们拍照,并无什么局促和不安。
傍晚时分,船到茅坪港,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就在眼前。大家纷纷拥向船头,观看他们为之做出牺牲和奉献的宏伟工程。
二
19日早晨4时,由于江上雾太大,轮船只好在湖北境内的枝城昌门溪抛锚4个小时。8时左右,我在二层后甲板上和龙洞乡党委书记彭云江聊了起来。他介绍说,龙洞全乡14个村,238个组,人口2.46厅。三峡工程淹没涉及7个村,23个组,按当时规划设计需动迁1890人。现已分4批分别迁往重庆江津、上海、江西、江苏共计1379人。全乡原有生产生活用地1.35万亩,三峡水库淹没450亩,退耕还林6000亩后,目前仅有生产生活用地7056亩,人平上地不到3分,移民安置容量非常有限。
说着说着,他显得有些激动:与前几批移民外迁相比,干群关系融洽.工作进展非常顺利。工作初期.乡里成立厂移民搬迁指挥郎,指挥部下没6个组,各个小组实行责任制,项日落实到人。更重要的是.移民干部们从感情上把移民当亲人,时时处处为移民着想,赢得了移民们的信任。
问他们这次移民为什么这么顺,他笑答:这与全体移民干部吃片耐劳,做了大量艰苦、细致、扎实的基础工作是分不开的。你知道我们最让移民感动的是啥子?计划安排6月9门移民货物装船,但10日上午就下起了大雨。一连4天,全体于部早晨5时就出发,晚上7时多回来还要开会.安排第二天的工作。大家站在雨地里,帮移民搬运,教移民捆扎,衣服从早到晚没有干过。因为汗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好几个人生了病,乡长姚仲祝的嗓子至今还是嘶哑的。他们怕雨水浇湿移民的货物.却连夜买来塑料布蒙上。18日启程那天,干部们5时30分就出发去逐个点接移民到河坝。乡宣传委员易修干把东升村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亲自背上船……
三
按照行程是22日早晨5时抵达中转港泰州港。2l日一大早,很多移民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准备到厂新家后,好好庆贺一番。而且,到新家那天正好是传统的端午节,在异乡过节的,重庆人当然要喝诗仙太白喽!
这下,江山6号轮小卖部的诗仙太白酒变成了紧俏商品。服务部的陈兵说.没想到这次诗仙太白这么好卖,上船前带的十多瓶,今天一上午就卖得差不多了。她后悔当初没多带几瓶来。
记者在小卖部门口问几个正在买酒的移民:“新家快到了,你们高兴吗?”“高兴、高兴.我们早就盼望这一天了!”
船依然在江上行驶着,微拂的扛风吹去了夏日的燥热,这是移民们在江山6号度过的第4个夜晚。
终于到家了!
22日早晨5时,云阳故陵镇469位移民和龙洞乡272位移民乘坐的江山5号、6号轮同期抵达江苏省泰州港。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江苏省移民办、盐城市政府、射阳县委和政府有关领导早已在码头等候移民们的到来。6时整,移民迁入总指挥刘副县长一声令下,21辆载着三峡移民的豪华客车由2辆警车开队,在各级政府领导的陪送下,一路浩浩荡荡向目的地驶去!
到家了——外迁移民抵川现场目击
时间:2004年8月19日清晨
地点: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乡
2004年8月19日清晨,十多辆卧铺客车行驶在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乡宽阔的水泥公路上,路旁是一片片已收割和正待收割的稻田。
尽管还是早上7时,85岁的魏万友老人却没有丝毫睡意。他是这次开县赵家镇到分水岭乡落户的363名移民中年纪最大的一位。
“这里生产条件还可以,气候好像跟开县差不多。”老人从窗口转过头朝女儿说。“那是哟,各地都足拿好地方来安置移民的嘛。”女儿回答。
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在耍狮的锣鼓声中“兄弟情姐妹情巴蜀人民心连心”横幅的移民新居前,汽车停了下来。移民们好奇而又兴奋地下了车。
望着贴有磁砖的楼房,魏万友老人很高兴:”没想到我这一辈子还住上了小楼!”下车时,当地的于部赶紧来搀扶他,他更乐了:“这里的人真好,待我像家里人一样。”
举行完交接仪式,17岁的黄君急匆匆跑上楼,发现房间里电话已经安好,她试着打电话向老家报平安。
颤抖着手拨了几次都没通,黄君有些急了。当地干部提醒要加区号。她跺跺脚:“是嘛。我一激动就忘记了。”
“外公呀,我们已经到泸州了。新家前面就是条大马路,屋子有120平方米,间间屋都亮敞。每家在底楼还有个门面。”小姑娘用甜甜的声音向千里之外的亲人诉说着看到的一切。
“外公,这里的人想得好周到哟,给我们准备了大米、面还有些东西你想都想不到——还有海椒、蚊香、肥皂和扇了。”
二姑,乡头的干部说我下学期读书的时候有专门的班上任来帮助我,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不给老家丢脸!
“江阳区移民办的蒋丹阿姨说分水岭产竹子,很多人就是靠卖竹筷、竹编,鲜竹笋致富的。爸爸妈妈这么勤快,不愁找不到钱。你们放心!”
黄前木—家4口来到自己的新家。门口一位干部模样的人迎了上来:“我叫王兴祥,结对帮扶你家,有困难请找我。电话就印在门门的帮扶证上。”
黄的妻子熊万碧进到屋,拧拧厨房里的龙头,摸摸厕所里的磁砖,欢喜得叫了起来:“快来看!房子好大哟,是三室两厅!”
“怎么样,还缺什么吗?”四川省副省长王怀臣与重庆市副市长余远牧踏进门,亲切地问道。
“好好好,一切都好!”黄前木激动得一口气说了4个好,“没想到为我们想得这么周到!”
“四川和重庆就是一家,地域相邻、语言相通、血脉相连。你们还是生活在家乡的土地上,并非远离故土。请把我们当成家里人,有什么困难就对家里人说,我们会竭尽全力帮助家里人的。”王怀臣亲切地说。
余远牧拉着黄前木的手说:“前几批外迁到四川的9000多位移民,绝大多数都融入了当地生活。我相信你们也能。祝你们早日发家致富,在新家乡生活幸福美满!”
E他乡致富路
三峡外迁移民他们不仅要告别故土和过去,而且要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从未接触过的生产方式,甚至难以交流的语言。他们要在新的环境中生存、创业井融入当地社会,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学会新语言,掌握新本领;这个过程也就是外迁移民不断地自我完善的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过程。三峡库区高坡陡的自然环境铸就了三峡移民勤劳善良、特别能吃苦的性格。三峡外迁移民迁到安置地后,面对比库区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移民们开动脑筋,面对现实,甩开膀子发展生产,重建家园创造未来。
移民迁入的11个省市都选择了土地容量充足、交通便捷、经济环境较好的地方作为外迁移民的安置地,多数安置地生产、生活条件都优于迁出地。如浙江将移民安置在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杭州、嘉兴、湖州地区;广东将移民安置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山东把本省安置条件最好的青岛、烟台、威海、济南、潍坊等5个市用于移民安置。绝大多数安置地移民承包的土地人均达到了l亩左右,有的省市人均耕地达到了1.2亩以上,且移民的承包地大多为稳定高产的熟地,水利设施基本配套,离移民住地较近,便于耕作,这为移民安居乐业、勤劳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住房方面看,政府组织的外迁移民人均住房面积都达到了27平方米以上,且砖混结构的楼房居多。移民点大多在国道、省道两旁,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有的安置地还将程控电话和闭路电视架设到了移民点,一些移民搬入新居后就安装了电话,购买了彩电,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与库区相比,有了相当的改善和提高。
移民举家外迁到新环境,各安置地通过开展帮扶、生产技能培训,实行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扶持移民发展二,三产业,以使移民的生产和生活迅速达到当地农民的平均水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搬迁到安置地的三峡外迁移民已经深深地把根扎在安置地,逐渐融入到当地社会,安居乐业地生活。“日久他乡即故乡”,移民们憧憬着第二故乡的新生活将更加美好,未来将更加绚丽多彩。
一个好汉四个帮“亲情卡”确保三峡移民安居乐业
时间:2004年6月26日
地点:江苏省南通市
每户三峡外迁移民到江苏后,就有4个当地十部群众帮扶他们,内容包括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6月26日上午,当重庆市万州区首批外迁移民到达江苏省南通市后,就分别被定点帮扶他们的干部群众接到了新家。
万州区火龙镇观音村10组的贺尔学一家5口人,这次全部外迁到江苏省海门市三阳镇汉兴村22组。当日上午10时,贺尔学来到新家看到,当地于郎群众已经帮他做好了午饭。4间房屋修茸一新,房门上贴着崭新的对联:移民兄弟落户三阳,融入当地共创辉煌。房前屋后是分给贺尔学家的土地,里面已经种上了花生、香瓜、黄豆等农作物-庭院里,聚集着一群男男女女的邻居,他们都是来迎接贺尔学一家的。当地干部说,这些都是左邻右舍在帮扶于部的带领下帮忙干的。6月24日从万州老家搬运过来的家具也已整整齐齐摆在房间里,等着主人开封启用。
江苏省海门市移民办负责人说,由于三峡库区与江苏相距太远.地理环境差别很大,两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包括语言、风俗习惯等都有所差异。为了确保三峡外迁移民能够尽快融入当地生活环境,江苏各三峡移民迁入地党委政府都组织群众中的骨干分子、移民干部、乡村千部等开展“四帮一”活动。外迁移民到家后,这些干部群众都主动上门介绍当地情况,并带领这些移民到附近的市场、商场等地方看看,教他们怎样买菜、怎样砍价等。为了加强同移民的联系,当地党委政府还专门制作了亲情联系卡,上面写着这些帮扶干部的姓名和电话,以及包括当地医院、镇办公室等在内的常用电话号码。
语言不通是外迁移民面临的第一大难关:移民办负责人说,暑假期间,他们将组织当地的中小学教师,到每户移民家中,教他们说普通话和当地方言,使他们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与当地群众顺利交流,为移民尽快融入当地社会奠定基础。
你在他乡还好吗?第一批三峡外迁移民现状追踪
时间:2004年8月26日
地点:上海市崇明县
来自重庆市云阳县的徐继波是2000年8月17日第一批落户上海的三峡移民中第一个下船的人,10天前上海市市长韩正看望过他们一家。
记者到达徐继波家时,他爱人廖庆兰正在自家旁边的菜地里浇肥。徐家住的是一幢二层小楼,一楼有厨房、储藏间、客厅等,二楼则是夫妻俩和两个女儿的三间卧室,还有一个卫生间。它的装修在农村已经相当不错了,家里收拾得清清爽爽。厨房里装的是当地的“祟明灶”,“这是搬来后自己装的,和重庆的灶台不太一样”。
徐家的楼房是政府统一给修的,大约花了8万多元,一部分是老家的房子拆迁补的款,大约有6万多元,还有2万多元是贷的款,不过这笔贷款不急着还,“政府说5年后再还”。廖庆兰说。
徐的小女儿徐世欢再过几天就要到县里的城东中学上初一了,记者上楼时她正带着随身听学阿杜的歌。廖庆兰告诉记者,小女儿的成绩还不错,以后如果考得好可以去上海读高中,崇明当地人都把市区称为“上海”。徐19岁的大女儿去年刚刚初中毕业,在浦东外高桥一家工厂工作,平时都住在厂里。
徐继波刚到崇明的时候没有工作.政府分了4亩地给他,现在都种了水稻。200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徐继波进了镇上的能仁机械厂。摩庆兰原来在重庆时除了种地,还养猪、养长毛兔,现在在三江锻压厂做一些零工,空闲时帮忙种家里的4亩地,还在楼房旁种了一些菜,“够自己家吃的”。现在徐家一年的收入有1万多元,比在老家时多了不少。
不过,收人多了,开销也人了,“这里的东西都贵,小女儿马上上初中,一学期的学费就得八九百”。廖庆兰告诉记者,现在的生活水平和在老家时差不多,“不过对孩子来说要好些”。
徐继波在重庆老家的两家邻居也和他们一起搬到了横河村,“现在还是邻居,不过和当地人也都熟了”。廖庆兰和丈夫到现在还不会说祟明话,不过已经差不多能听懂了,“在家里都是说重庆话”。而小女儿徐世欢已经会说崇明话了,“同学经常给她打电话,问作业、聊天什么的”。
愿把他乡作故乡
在江西
外迁到江西的秭归移民,几乎每户都在当地承包了荒地,开垦后种上从秭归带来的柑桔树。江西方面给予移民诸多优惠政策.希望通过三峡移民种植柑桔致富的榜样作用,激发当地农户种植柑桔的热情。如今,眼瞅着越干越欢的移民,安置地农民不禁称赞有加:“在这里,他们干得比我们还好了!”
在山东
山东省潍坊市有来自重庆忠县的815位移民,在新家生活两年多收入整体提高,56%移民户购买了农用车、收割机等生产设备,68%的移民户添置了摩托车、电冰箱、洗衣机等,有30%的移民户开办了酒厂、饭店、商铺等,开始第二次创业。山东寿光市化龙镇移民熊德国投资lo万元购买联合收割机,每到麦收季节即赴安徽、河南等地收割,仅此一季的收入就有50000元。田马镇孟桥村移民彭善龙等十几个移民联合投资近50万元,合股建起寿光市三峡春酒厂,年销售收入近100万元,发展势头喜人。
在江苏
2003年7月1日,从重庆市云阳县栖霞乡龙门村迁到江苏省大丰市的外迁集体移民给老家的父母官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感谢他们为移民们选的新家,感谢当地于部群众的关心。并报告他们“第一个夏收就与当地农民一样,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堆积如山的粮食”。
在湖北
38岁的雷小安,移民前在宜昌办家具厂,日子过得滋润。老家云阳县普安乡中洋村要被淹了,他忍痛结束在宜昌的业务,带着全家搬到江西省永修县张公渡村。在新的家园,他办起酒作坊,又利用酒渣喂养肉猪。现在,他的酒在当地销售不错,一年还有60多头肉猪出售,加上养母猪、售仔猪,一年有近20000元收入。现在,雷小安翻盖了楼房,新建了猪圈。他认为,江西搞农业的发展前途也大,不比搞家具加工差。
随着时间的推移,搬迁到安置地的三峡移民已经深深地把根扎在安置地。 日子久了,他乡即故乡,在他们看来,第二故乡的新生活也很美。
为尽快适应广东省台山市广海镇的生活环境,移民在自家门前学习骑自行车。
F“迁”出多少动人故事
三峡移民祖祖辈辈生活在长江边,对三峡的美景、江上的白帆、乡邻的乡亲,乃至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然而,为了圆一个中华民族的世纪之梦,三峡外迁移民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以民族道义为最高道义,义无返顾别离故土,踏上迁徒他乡的征程,他们难舍难分舍小家,无怨无悔顾大家.奉献了承包耕耘的土地,拆除了祖祖辈辈居住的老房,把亲情、友情、故乡情升华到国家情、民族情的新境界,满怀希望掀开崭新的历史篇章,以三峡人的高尚风范矗立起普通而永久的群体雕象,谱写出一曲惊天动地时代赞歌。
外迁移民工作中,移民干部究竟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受了多少累,没有亲身参加移民工作的人是很难想象的。他们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完全融汇于三峡外迁移民的历史洪流中,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为了不误移民,他们爬山涉水、走村串户,不知道走了多少路;为了不误移民,他们苦口婆心、以情动人,与移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了不误移民,他们常年奔忙在外、数过家门而不入,不知欠了家人多少关爱和温情;为了不误移民,他们精心组织、悉心照料,确保外迁移民万无一失;为了不误移民,他们鞠躬尽瘁、不少人积劳成疾,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这里仅选取重庆市万州区在外迁移民工作中的一组故事,反映迁出迁入地政府干部及交通、公安相关部门在做好移民外迁工作的一个侧面。
万州外迁移民攻坚纪实
2004年8月26日傍晚,重庆市万州五桥移民开发区燕山乡移民张文山一家在搬人自己的新家——广东省增城市移民新村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津津有味地吃上了自家香喷喷的饭菜,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随着张文山这一批外迁移民到达广东省增城市并顺利交接,重庆市万州区共完成农村移民外迁安置2074户8113人,超目标任务113人,在规定的时限里提前完成了整个外迁移民工作任务,并实现了搬迁运送“不伤不掉不亡1人,安全事故为零”的目标,取得了整个战役的全面胜利。
从广东增城返回的途中,万州的40多名护送于部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并不是因为卸下了身上的重担.而是由衷地为家乡各界共同努力换来的回报深感自豪,同时也为移民们崭新的生活感到欣慰。望着车窗外飞速闪过的树木、田野和房屋,那400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又情不自禁地浮现在眼前。
面对机遇与挑战,万州迎难而上
2003年初,国务院三峡建委在重庆市召开了三峡库区外迁移民工作会议,明确了三峡库区新增外迁移民2.5万人,其中重庆库区2.3万人。作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移民任务占了整个库区五分之一的万州,承担着8000人的外迁移民任务。对于刚刚在二期移民攻坚决战中大获全胜的万州人而言这无疑又将是一道大“坎儿”,然而对于移民们而言,却又是一个崭新的希望,迁与不迁效果迥异——
从移民安置的角度看,万州的农村移民安置任务十分繁重,人多地少,且二、三产业极不发达.如果不实行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后靠安置与外迁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将难以完成党中央、国务院及重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移民任务。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万州正处在“加快大发展,全面奔小康,努力建成重庆市第二大城市”的关键时期,减少库区人口压力,提高库区人均资源拥有量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广大农民早日脱贫致富的步伐.直接关系到全区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万州的迁入地上海、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江西六省市都是经济发达地区,人民生活比较富足的地区,实施外迁移民安置,不仅能够确保移民“搬得出、安得稳、逐步能致富”目标的实现.更能进一步激活万州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能够获取一个全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和移民自身最优发展“双赢”的局面,最终促进库区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小康。
面对机遇与挑战,万州人义无返顾的迎难而上。从2003年5月开始,万州各级各部门广泛动员,全力以赴,再度掀起了外迁移民工作“克难攻坚”的新高潮。
牢筑战斗堡垒,打一场声势浩大的攻坚战
2003年5月28日,这是一个永远让人难忘的日子。
由万州区委、区政府组织召开的全区移民外迁工作动员大会正在此举行。会议印发了万州区委《关于加强农村移民外迁工作的通知》和区政府《关于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工作总体方案》等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专司移民工作的副区长欧阳祖辉代表区政府还庄严地与所属龙宝、天城、五桥3个县级移民开发区、江南新区和区移民局分别签定了《移民外迁工作目标责任书》。一场举全区之力,纳全民之心,声势浩大的外迁移民攻坚决战冲锋号,就这样在万州3457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正式吹响了。
外迁移民工作启动以来,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马正其、区长吴政隆亲自担任总指挥,多次过问,区委副书记方仁发和区政府副区氏欧阳祖辉负责具体牵头指挥全区外迁移民工作;全区还确定了区委常委、人大主任、政协土席分厂联系6个迁入省(市)的外迁移民工作。
为保障外迁移民的上作进度,全区成立了以副区长欧阳祖辉任组长.区委组织部、宣传部、移民局、公安局、计生委、交委、卫生局等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移民外迁安置领导小组,各移民开发区也建立了相应地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和外迁办公室,抽调了精于力量充实了外迁于部队伍。区级部门有30多名副处级以卜领导十部直接参与了移民外迁工作,3个开发区和江南新区有62名处级领导于部外联省(巾)内联乡(镇、街道办);并有16名处级干部专司外迁移民工作。
党员干部始终冲在了外迁移民工作的最前列。各级各部门采取集巾动员、分散沟通,充分依靠广大移民干部,各帮促团和青年突击队、巾帼突击队的力量打总体战。“一包两挂”是万州在一期移民工作实践中自己创造的,且卓有成效的移民工作方法。在外迁移民工作中,“一包两挂”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在各级各邪门中广泛推广,具体作法是山领导于郎牵头,成立外迁移民帮促闸,所有帮促团成员必须责任到人。包定点联系的移民安全迁往新家,开始新的生活。要求帮促团成员单位、干部与移民户一一挂钩,移民户与迁入地的房屋、上地一一挂钩。全区成立了18个外迁移民上作帮促团,帮促团部门231名领导干部和468名工作人员集中突击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工作。
五桥移民开发区外迁移民数量大,占了全区总任务的四分之三,涉及而广,移民群众思想复杂,特别是燕山乡原拟定700人都外迁上海市,后调整为300人到上海市,400人到江两省,导致厂“一乡迁两省市”的局面,未到上海市的移民认为自己一下子从天上掉到了地下,抱怨政府安排不合理.上作难度很大。五桥党工委、管委会组织各部门共60多名机关于部进驻燕山乡开展了强有力的思想宣传工作,工作团闭长易德伦亲自带着迁入地录相资料,逐户进行耐心细致的宣传动员,有效地化解了移民的思想情绪,如期完成了报名任务。
过五关斩六将,一路凯歌高奏
外迁移民工作难,难就难在其政策性极强,工作量大。外迁移民工作大体可分为宣传发动、资格审查、户主对接、移民建房、搬迁运送5个阶段,每个阶段工作环环相扣,出不得丝毫差池和失误。
在确定移民资格的“三堂会审”阶段中,万州各有关部门所做的工作达到了“精雕细琢”的程度。首先由移民部门会同乡(镇、街道)按照规划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对报名人员逐户核实,凡涉及非淹没区和不符合移民政策的户一律剔出。紧接着,公安、计生部门分别排查,完善基础资料。公安局逐户对常住人口登记表、计算机人口信息、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和本人实际情况及移民花名册进行逐人逐项核查和统计;计生部门逐户对家庭计划牛育情况、家庭育龄妇女节育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核实。移民户主对接是外迁移民工作的中心环节,它不仅关系到每一户移民户主在对接往返途中的安全,而且户主对接是否成功直接影响着外迁安置的成果,如同一对恋人经媒人引见,如果不成功,这一对恋人就组成不了一个家庭一样。在实施对接前,全区两次召开移民户主对接工作专题会议布置工作,印发了专题文件,统一了工作要求;各开发区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制定了周密详实的移民户主对接方案并报区政府审查通过。全区户主对接上作先后组织了15批次,有816名干郎直接参与,其中县处级于部有142人。
移民外迁就是嫁女!“女儿”新房的建设进度和质量同样牵动着我区各级各部门的心。对移民房屋统建的,万州区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地派人与迁入地一起深入安置点检查督促建房进度和质量;对移民委托自建的,采取一个安置点派1名移民代表参加建房全过程的建设质量监督,并以迁入地1个地区派1名开发区外迁办副主任长驻迁入地,与迁入地政府以及建设管理职能部门密切协调建房工作,确保了建房进度和质量。
外迁移民运送是迁出地外迁工作中的最后一环,也是最为关键的上作。要保证8000余名农村移民的财产和人身,而且是分多批次运送不出事故。万州区成立了外迁移民搬迁运送总指挥部。由重庆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马正其任总指挥,区长吴政隆任指挥长,总体负责把外迁移民安全送达迁入地。搬迁运送过程做到了组织机构、搬迁运送责任人、启运时间、搬迁线路、交通运输工具、交接档案、交接地点、安全责任措施和突发心急预案逐一落实,做到护送十部责任、纪律规定和协商事项及方案明确。全区不仅制定了运送移民的总体方案和各批次细案,又对护送于部进行了严格培训,坚持了搬迁护送千部配备标准,坚持运送期间指挥部办公室24小时值班制和护送团途中每两小时定期报告制。整个运送过程,十部始终坚持在火车硬座车厢和轮船普通舱位与外迁移民一道同甘共苦,为途中有困难的移民群众跑前扶后,视外迁移民为亲人,尽职尽责,全区共10批次运送,没有一个护送干部违规纪,没有一户移民对财产运输提出异议,没有一人出现伤、亡、安全事故为零。
心系三峡工程,各方爱心铺就外迁路
当万州的外迁移民工作划上圆满句号之时,不少移民干部和移民群众都感慨万千地把整个外迁移民工作的历程称作是“爱心之路”。的确,回顾这不平凡的400多个日日夜夜,无处不凝结着各全国各省市及有关部门的倾情关心与支持。
万州的迁入地上海、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江西等省市都是经济发达地区,人民生活比较富足的地区。在接到接受万州外迁移民的任务以后,各迁入地党委、政府把之列为各项下作的重中之重,主要领导亲自抓,社会各界全力支持,为万州移民精心打造第二个故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扎等高度重视外迁移民工作,亲自主持研究接受三峡移民安置工作。今年8月上海“四大家”赴万考察对口支援工作时,陈良宇书记又专门对万州外迁至上海移民上作进行厂精心部署。8月15日上午韩正市长代表上海市委、市政府亲临码头迎接我区外迁移民的到达。上海、广东等地为万州外迁移民建起了环境宜人的新居,用最好的区位,最大的投入,按小区的标准,安排好移民的生产用地,配置最齐备的生活设施,并帮助移民购置了很多生活必备用品,让移民在新家看到了希望,也体会到了温暖,坚定了外迁的信心。江苏、福建、湖南、江西等迁入省也是竭尽所能,为万州移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生产条件。迁入各地党委、政府为三峡移民的生产生活安置费尽了心血,提供极好的环境。
移民们更不会忘记搬迁途中的点点滴滴——
在移民搬迁运送中,万州区移民乘船到上海港,从轮船停靠码头到移民转运到各区的安置点,需要增加费用40多万元,上海方主动承担了费用。上海市金山区还用迁入地管理资金帮助迁出地追收移民欠款10.48万元。
万州外迁移民搬迁运送乘座轮船和火车各5批次,长航部门和铁道部门都非常重视。长航局总经理亲自到武汉码头接一位急病移民;铁道部特批启动万州火车客运,开启五趟移民专列,共运送3562名移民,并派1名主任亲自勘察达万铁路,成都铁路局和重庆分局都派出领导亲自踏勘达万铁路,又乘首列移民专列从万州到达州,确保移民铁路运输安全。我区10批次移民在火车和轮船上的伙食都得到了最优惠的待遇,常规每餐应收10元一份的标准。只收5元一份,使移民们深受感动。达州火车站站长、副站长和客运室主任坚持每批次都亲临第一线临阵指挥,从站场鲜花布置、宣传标语到轮椅和开水服务,从移民下车到引导移民到座位就座以及移民在站上上厕所等事宜,达州站伞体职工和义务服务队都考虑得细致周到,许多移民一上车就感动得流出了热泪。
G人口迁移的学术视角
人类迁移的历史——人类的迁移是与人类的历史同时开始的
早期人类为了寻求优良的狩猎场所或逃避竞争者与天敌的侵袭,不停地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后来逐步发展了更大规模的迁移,尤其是大动乱或战争之后,都会不可避免地要大规模调整人口分布。在欧洲,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进入了一个大动荡的时代,盎格鲁一撒克逊人从北欧进入不列颠,法兰克人进入高卢。与此同时,匈奴人从辽阔的北方大草原威胁亚洲东部,其中一部分甚至进入中亚和欧洲,而摩尔人则从北非向欧洲渗透。从15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人口迁移:从欧洲移入北美、非洲和澳洲。从非洲移入美洲(黑奴贸易),从印度移入非洲,从中国移入东南亚……这些国际间的移民史实,都是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改变了人类历史的格局,并间接塑造了当今世界和文化的格局。
人口迁移活动同样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据司马迁记载:黄帝“迁徙往来无常处”(《史记·五帝本纪》)。殷商九迁和楚人的荜路蓝缕,同样是先民们不断迁移的例证。周王室分封诸侯,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军事殖民。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人口迁移不胜枚举.迁移的人口数以千万计。自秦汉以来,移民运动的主流是北方黄河流域向南迁社长征流域及更远的地区,以及蒙占高原、东北、西北的牧业或半牧业人口不断向南进入黄河流域;到晚清时期,移民的上流则是长江流域向东向西迁移和由平原向山区迁移。近代以来,移民呈多向性,其中以“闯关东”、“走西口”和“下南洋”最为重要:迁移的距离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显著;同时.近代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吸引了大批农村和小城镇的人口.形成了一股新的移民浪潮,而这种人口向城市的聚焦,同样也是近30年来十国人口迁移的主流。
移民的概念与分类——移民只是迁移人口的一部分
移民是人口迁移的结果,移民必定是迁移人口,但是移民只是迁移人口巾的一部分,或者说是迁移人口中符合一定条件的那一部分.并不是所有的迁移人口都是移民。对于移民的定义。国内外的解释并不完全一致。但一般都是指从一地迁至另一地。尤其是从一国迁至另一国并且定居的人或人群。有时还特别强调移民的法律意义,以便与难民相区别。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中外移民概念的区别。西方学者往往强调移民的国际特点,甚至以是否属于国际间为确定移民性质的唯一标准。如在欧洲,移民主要是指洲际的或欧洲各国之间的人口迁移活动。这是与欧洲国家的实际情况相联系的:从欧洲的历史看,欧洲近代国家人多数国家疆域范围不大,本国内的迁移活动有限,而巾国历史上的许多迁移活动虽然限于中国范围之内,但其迁移距离一般都超过了欧洲多数国家之间的迁移。因此,移民的定义必须符合各自的历史与现实情况。
著名学者葛剑雄先生结合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情况,提出厂对移民的界定:“具有一定数量、一定距离,在迁入地居住了一定时间的迁移人口”(《简明中国移民史》)。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人口迁移不胜枚举,迁移的人口数以千万计,但迁移人口的主流,却无不具有一定的数量,因而反映了当时人门迁移的走势,具有—定的代表性,因此,“一定数量”是就迁移人口本身而言的,但在特殊情况下,也要考虑其后裔的数量和影响的大小。所谓一定距离,主要是指活动在考虑绝对迁移距离的同时,必须用是否跨不同的地理区域或行政区域来加以衡量。之所以规定在迁入地留居了一定时间,是因为在历史上的迁移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非以定居为日的,事实上也没有在迁入地定居,如服兵役或劳役、罪犯流放、学者游学或赶考、官吏到外地赴任等.尽管其中有些对象不乏数量大或距离远的特点,但除了极小部分最终在迁入地定居的人口外,并不视为移民。
在探讨移民原因时,经常把“推动型”移民和“拉动型”移民区别开来.即移民是由于糟糕的经济状况或其他原因被迫离开原住地.还是因为在移入地或多或少会改变其命运的模糊希望更吸引他。同时,移民的迁移动机各式各样。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环境、技术等诸多原因,包括少数人为了追求政治或信仰自由而迁移,但大多数移民主要是由于经济原因而迁移的。
另一方面,根据移民意愿,又可以划分为自愿移民和非自愿移民,这一划分方法在国际应用也较为广泛,如世界银行专门有一套关于非自愿移民的工作指南,而近代以来,迅速增长的工程移民(包括水库移民),就是一种由政府组织的非自愿移民。
中国的水库移民安置情况——当今世界上水库移民人数最多的国家
移民安置了作历来是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根据水利部水库移民开发局的资料,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98年,我国为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包括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及规划中准备兴建的南水北调工程等在内,全国已动迁和将要迁移的水库移民总计约1250万人,是当今世界上水库移民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水利》1999年第2期)。应当说明,由于统计口径问题,这只是一个大约数字,如有资料则指出: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建成8万座水利水电工程,动迁1500万移民,其中,中央所属工程移民450多万;地方所属工程移民1000多万(《中国水利》1999年第9期)。这些水利工程的建成,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灌溉农田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保障和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千百万移民贡献自己家园的牺牲是分不开的。
1980年到1990年的10年间,全国新建的大中型水电工程总装机容量为2800万千瓦,移民约72万人,到1990年底已安置40万人。在这些水库与移民工程中.主要有:丹江口水库,二门峡水库、长江葛洲坝水库、新安江水库、东平湖水库、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红水河岩滩等。其中移民安置比较成功的.以长江葛洲坝水库、红水河岩滩水库为代表,安置较差、遗留问题较多的以丹江口水库为代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通过设立专项库区建设基金等措施,处理了1985年前建成的丹江口、三门峡、新安江、柘溪、柘林、潘家口等40多座大中型水库移民遗留问题,顺利完成了水口、紧水滩、葛洲坝、东江、五强溪、龙羊峡、二滩等一大批新建水利水电工程移民任务。
水库移民安置的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和探讨的领域
由于水库移民属于非自愿移民,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支援,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国家的保障。世界各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贷款组织对于非自愿移民的安置工作十分关注,制定专门规定,旨在保证移民得到妥善安置,保持他搬迁前的生活水平。各国根据本国的情况,都制定了专门的水库移民安置的方针政策,以保证移民安居乐业。我国也不例外。
1991年,国务院颁布《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以下简称《移民安置条例》),标志着移民安置工作从此步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移民安置条例》提倡和支持开发性移民,采取前期补偿与后期生产扶持相结合的办法,应当说,在那个历史阶段为移民安置工作做出了贡献。但是,一方面因其酝酿起草于1984年,由于当时思想认识的局限性和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使我们对许多问题的认识还很不到位,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关系主体、法律关系主体不断涌现,新的问题不断产生,急需通过法律形式进行调整和规范。目前,有关部门已正式立项对1991年《移民安置条例》进行修改,这对移民安置下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进程将是一个有力的推进。
为了加强三峡工程移民的管理工作,1993年国务院发布《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使三峡工程移民工作走上了依法移民的法制化轨道。1998年《条例》,对规范大规模实施以来的移民工作,对确保三峡工程一期水位(82.28米)移民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和二期移民上作的有序进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三峡工程移民工作的逐步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移民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此,2001年国务院发布经过修汀的《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修订后的《条例》规定了三峡工程建设移民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同家对三峡工程建设移民依法给予补偿、实行移民任务和移民资金包子等原则,以及实行统一领导、分省(直辖市)负责、以县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对移民安置规划的编制与审批、文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都作了原则规定。
面对中国加入WTO的形势,有专家提出有必要制定专门的《移民法》或《非自愿移民法》、进一步完善征用土地补偿制度、加强征地和移民安置法制制度的协同研究和国际合作等建议。其根据主要在于:征地移民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补偿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而且非自愿移民一般文化水平较低,多数属弱势群体,有一部分移民的生活相对比较贫困,要恢复和改善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需要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包括需要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些在日前的上地管理法律制度范围内是难以解决的,需要有专门的法律制度作保证,形成独立的非自愿移民的法律制度。随着市场经济观念的深入和发展。有必要采用结合市场价予以补偿的办法,更加有利于移民或者土地承包者利益的保护,减少或者取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费用。而经济全球化的加强,要求我国的征地移民工作不但要遵守国内的法律制度,也要符合国际惯例,符合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因此,必须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