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仿佛看见他们慢慢走向死亡

2003-05-30

中国新闻周刊 2003年11期
关键词:伊拉克人萨达姆巴格达

安 替

日期:2003-03-16 21∶14∶00

每天早晨都能看到底格里斯河毫无动静地在眼前流过,河的另一半是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一处宫殿,据当地人说,没有人能活着游过对岸,因为你尚未游过中线,就有不知哪里的暗枪击中了你。

那天下午在湖畔,我看到了总统儿子乌代开着名贵的欧洲跑车在身边飞驰过去,我才意识到,只有底格里斯河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伊拉克。

底格里斯河上的大桥都被炸过,这次战争也不会被放过。但是来自日本的妙山寺和尚却要和他三个洋弟子在拉希德大桥上从3月17日开始做一周的法事,为伊拉克孩子祈福。这是秀吗?说实话,秀到不要命的地步,我们也只能表示尊重。每次见到妙山寺和尚,他总是对我笑,我却一直在想他未来的死亡。

还有至少70多个来自各国的人盾已经决定要和电厂、水厂、炼油厂、电信公司共存亡了,我仿佛看见他们慢慢走向死亡。

翻看地图,这些地方都是美军1991年首先密集轰炸的场所,1998年也不曾放过,这次被轰炸应该是“理所当然”——美国人当然会先把城市的能源、通讯、物资供应彻底切断,然后趁天黑“好办事”。

你知道这是多么令人难过的事情,我每天都和这些将死的人们谈话,他们开心地活着,疲倦地反战,其中有一对瑞典恋人,刚刚18岁,“和平”对于他们来说,现在是一次次游行,是类似狂欢节,他们目前还并不知道“和平”两个字是多么沉重,甚至于要用生命去承担。

我想我恐怕是患了朋友潘文所说的战地记者病,也许到战后很久,我才会为我看到的一切落泪。

当所有的大使馆都准备撤离的时候,梵蒂冈大使神父先生和我同机抵达,他要为和平留到战后,以向人们证明,此次战争并不是基督徒和穆斯林的战争,而是一场发生在两个总统之间的战争。

当大多数媒体都开始离开危险之地的时候,菲律宾和韩国的电视媒体按计划抵达,他们要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见证历史。

在残酷的战争面前,竟然有这么多不可思议的人为了宗教、理想、职业而不惜一切代价。

事实上,你发现你越了解这个城市的人民,你越希望和平能真正到来。这种和平并不只是美国不发动战争,而是指那种真正自由生活的和平。

我总是对我的伊拉克朋友说,如果真正有那么一天,和平完全到来,我一定要在伊拉克住很长时间,因为这里实在太可爱了。

“战争”与“和平”从没有像在今天的伊拉克这样,同时奇怪而和谐地反映出来。我的同伴说,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才会想起这里将会发生战争。因为所有人的脸现在都是平安的,几乎所有的记者刚来到巴格达的时候,都彻底蒙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来这里简直像度假!

但是,这是假象。

了解这个城市越深入,恐怖之情越浓重,今天已经恐怖到我无法在这里写出来。巴格达此时就是台风眼,如果战争打起来,这里将是新式武器的试验厂,数万甚至数十万人可能将死亡,它不仅仅因为美军的强硬,还因为伊军的不顾一切。

死亡的场景已经在我眼中预演。有那么几个小时,我甚至再不想做记者了。我更愿意做一个商人,到巴格达卖一点他们需要的东西,然后用赚到的钱和我的女友在中东游玩。

我还记得我在迪拜机场的感觉:恍惚间以为到了《第五元素》所说的外星度假场所,身旁的欧洲人、亚洲人、中东人仿佛来自各个星际帝国。司机说,如果不打了,他带我去看看巴比伦,那里很美;我说,算了吧,现在想巴比伦实在是太奢侈了。

我发现我对这个国家产生了感情。也许因为这里的人是我看见过最好的民族,或者就是因为底格里斯河太美了。可要命的是,我和数百万巴格达平民一起,正在底格里斯河畔等待一场结果未知的轰炸。

很多人在看网络看电视看报纸了解伊拉克战争的时候,只是在看一个很有悬念的电视连续剧,越刺激越好。这无可厚非,但请在好奇的同时也稍稍想一件事:对于另一些人,这场战争是无法抗拒也无法挽回的生离死别。

我真的很希望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这些天我其实在做个梦,一觉醒来就是北京的早晨,虽然有沙尘暴,但却没有悲伤。

巴格达难掩内心恐惧

日期2003-3-20 13∶05∶46

此文写作于战争爆发前一天

赤尾邦和与今村正启,是来自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的两名和平志愿者,他们声称来到巴格达是为了保卫伊拉克人民。他们和目前还在巴格达的大部分记者和和平志愿者一样,住在相对安全的、由总统之子乌代·萨达姆·侯赛因拥有的巴勒斯坦饭店。

原来各国记者居住的拉希德饭店和曼苏尔饭店,在战前最后几天逐步因为可能要被轰炸的传闻被撤空。

今村在和中国记者聊天的时候,谈起了对战前巴格达形势的感觉,他的说法可能是所有外国记者对巴格达的印象。他说,现在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打仗,才不会把这里当成曼谷,否则,一点点战争的感觉都没有,外国人在这里仿佛是度假。

来自各国媒体的记者都曾经四处寻找巴格达备战的证据,但除了街上零落的沙袋、常常举行的反战游行之外,并没有发现多少发现。沙袋的数量也和地点的重要性不相称,无论是大桥、政府部门,沙袋的数量也只能供两三个军人打巷战做掩护。

在萨达姆电视讲话之前,商店并没有各国媒体渲染的纷纷关闭。事实上,记者们忽视了周五和周六是伊拉克的周末,任何商店和餐馆必须关闭,所有人如果想买东西必须到地摊和市场中购买。在其他日子中,商店供应还算正常,但是一些出售贵重物品的商店的确关闭了。

中国记者得到机会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参观,了解伊拉克老百姓对战争真实的感觉。在17日最后撤退之前,中国记者走访了巴格达的各个地区,如医院内部、公共浴室、清真寺、博物馆、萨达姆大学、类似中关村的电子一条街、什叶族穆斯林居住区、人体盾牌所在场所、电影院、红灯区、网吧、库尔德人居住地区、土耳其人居住地区、使馆区、书市、夜市、精品商店一条街等等,除了在政府部门遇到阻碍之外,所有的采访都很顺利,伊拉克人非常配合,也乐于被拍摄,表达也很坦诚。

他们都表现得出奇平静,这让带了防化服和防弹衣到巴格达的中国记者感到自己是杞人忧天。记者了解到,在巴格达市民的心目中,即将到来的美国轰炸也就类似1991年美军对巴格达的轰炸,呆在家里四天,然后就可以出来了。因此,一般市民都购买了大约一个星期的水、蜡烛和食物储备。

伊拉克政府对所有巴格达市民都下达了命令,禁止战时出街,否则格杀勿论。根据当地人解释,这样的规定也是担心一旦战争打响、巴格达内乱,有伊拉克人会乘机打劫和报复杀人。在电视的宣传中,政府告诉伊拉克人,美军的侵略会造成伊拉克人民的大规模死亡,因为美国人会烧杀抢掠,甚至会使用核武器。因此,很多人家都准备了枪支,一旦有美军闯入家宅,就准备还击。另一方面,政府也告诉市民,美国人一定会遭到沉痛的打击,布什政府所作所为是一次“愚蠢的侵略”。

虽然政府对新闻进行控制,所有的伊拉克媒体都在进行备战宣传,但巴格达市民很多也收听西方电台的阿拉伯语、英语、法语广播。一位司机甚至问中国记者,美国人真的会像广播里面说的那样,不残杀无辜,而且还要重建新伊拉克吗?甚至他还告诉中国记者,美国允诺的新政府的总统就是他的远房亲戚,他说这在未来是个好消息。

与巴格达看上去的平静相比,记者、和平志愿者、使馆官员、联合国核查人员的纷纷撤退凸现未来战争的恐惧。这些情绪也影响了伊拉克人,那些为外国人服务的司机,也从16日开始突然提高了服务价格,如通过公路撤往安曼的车费,从16日的200美元直线上涨,仅第二天就长到350美元,后几天冲破1000美元。宾馆服务人员要的小费开始以10美元计,而通过海关需要的贿赂也从几个月前的几美元到目前的几百、几千美元。这些直接接触外界信息的伊拉克人开始加快最后赚钱的速度,希望战时能保留相当充分的硬通货。

布什48小时最后通牒下达之后,更多的记者、和平志愿者、外交官开始撤离,剩下的媒体人员都在巴勒斯坦饭店储备了足够的纯净水和食品,而西方媒体也希望尽早撤离新闻中心搬到巴勒斯坦饭店,但遭到了政府的拒绝。巴格达也有更多的商店关闭,晚上的车流明显减少。学校也开始不上课,人们都希望待在家里等待美军轰炸。

但巴格达市民却表现宁静。一位当地人萨卡试图对中国记者解释巴格达市民如此镇静的原因:“我们经历了波斯人(伊朗人)的战争、经历过1991年和1998年的美军轰炸,这么多年,战争没有结束,我们习惯了。除了在家里等待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

伊拉克政府也严禁巴格达人逃难,所有的公共汽车和长途汽车都随时被政府控制,巴格达市民只能花数百美元才能租车到外地。而对于一个月只有几美元到几十美元收入的普通巴格达市民,怎么可能有钱出逃呢。况且政府下令称,所有在战时逃亡的伊拉克人都会遭叛国罪处罚。

司机萨卡幸运地有自己的汽车,他到汽车配件市场买了新轮胎,准备在战前一天把全家载到郊外去,等待美军轰炸。如果情况不严重,就返回巴格达。但大部分普通巴格达市民只能无望地等待美国人所说的萨达姆不遵守决议的“后果”,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如果生化武器参与战争,那一切就无法想象了。

猜你喜欢

伊拉克人萨达姆巴格达
巴格达的骆驼
巴格达的星星
萨达姆与哈泽尔
“当然是萨达姆,他收到了余生免费食宿。”
“萨达姆手枪中的最后一颗子弹是给他自己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