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重重的成本
2003-05-30
对网间结算依据的成本如何测算,争议颇多。
“支出和收入是很容易看到的,但成本似乎永远是个谜。”曾经在美国做过贝尔电信公司部门经理的电信管制专家阚凯力教授认为,互联互通的成本计算在全世界仍是难题。
对于“测算成本”问题的复杂性,经济学家们更喜欢用简单的屋檐模型来说明:如果一位路人因为下雨而在他人的屋檐下避雨,那么应该如何付费,如果参照目前国际上互联互通基于成本的结算方法,就必须算出屋檐的花费,但是这个问题也许要比想象中艰难得多,房屋的主人会认为屋檐是建立在房屋的四壁之上的,因此也应将四壁的成本算进去,如果房主进一步发挥联想力,房屋的地板,土地的使用费,进而因为房屋的建设而产生的一切费用都可以算进屋檐的成本。
这种基于历史上发生的成本的结算方式被称为历史成本结算,显然这种结算方式有利于大的运营商。
随后在上个世纪末,一种新的结算方式应运而生,这就是目前国际电联所倡导的着眼于未来的结算方式——长期增量成本,也就是各方以因互联互通而增加的成本为基础结算,这种方式的好处显而易见,就是互联双方抛弃了历史的包袱。但是仍难求得完美,互联双方在计算未来成本是多少的时候用的却是今天的数据,“事实上这些今天的数据在明天就会随着技术的发展成为变数,这种变数的大小往往难以预料,因此虽然已经广泛应用,但却问题多多。”杨培芳说。
这些纠缠着世界通讯界很多年的问题,被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泽尔藤归结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他看到的真相是,按照成本结算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是基于历史的不合理还是基于未来增量的不准确,问题出在真实的成本只有当事人才知道。
泽尔藤认为,基于成本的网间结算也是不合理的,而这种不透明的互联互通就如同日常生活中的讨价还价一样,经济学中著名的鲁根斯坦定律通过严密的数学计算测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先开价的人吃掉蛋糕的10%,后开价的人吃掉蛋糕的90%。”
“这显然不公平,但基于合作,国际上主流的办法还是按照成本来结算。”吕廷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