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不会因SARS止步
2003-05-14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SARS危机是“一场灾难”。但我认为,需要告诉人们的是,SARS对中国经济所造成的伤害,将远低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释放效应,其影响是短暂的、有限的,更多的是心理影响。
如疫情年底受控,经济增率将只减1%
中国经济一直处于上坡期,有相当大的增长潜力。国内权威部门预测,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是9.3%~9.5%;国外权威部门的预测是9.2%~9.5%,基本上差不多。
据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数字,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3561.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9.9%,是1997年以来同期的最高增长率。我估计在没有外部冲击的情况下,今年实际经济增长率在9%~10%之间,也是过去6年最高的纪录,达到了潜在经济增长率。
而且,中国经济的波动系数很低,宏观经济稳定性在全球是最好的。但是,在外来冲击情况下,如SARS,中国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是8%~9%,可能会减少0.3%~1.0%,这取决于我们在多长时间控制住SARS。
如果我们能在二季度(7月前)控制住SARS,则全年GDP增长率可能会减少0.3个百分点;如果能在三季度控制住疫情,则减少幅度是0.5个百分点,如果疫情在年底才被控制住,则减幅会达到1.0%。
即便如此,我们仍能维持8%~9%的增长率。这在全世界也是最高的经济增长率,并不像《纽约时报》最近所说的“中国经济已经陷于停顿”,按照他们的标准,如果中国经济停顿,美国经济早已经是负增长了。
因此,SARS对经济增长势头的影响有限。但由于中国经济总量规模很大,今年年底将为1978年的9倍以上,按照实际购买力平价计算,占世界经济总量12%以上。因此,即使经济增长率减少0.3%~1.0%,它所帶来的绝对损失量还是相当可观的。
这方面主要表现为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我们称之为“需求冲击”,即人们由于心理恐慌,即使SARS感染率仅相当于总人口的百万分之二点四,但是多数人却改变了正常的消费行为,大幅度减少日常消费,减少外出就餐、购物、旅游、娱乐等,同时还改变了投资者的行为,投资者和商务人员减少交易活动,投资需求暂时下降。
这正是在外部冲击条件下经济运行的重要特点:经济运行态势常常受突发性事件引发社会心理恐慌,而临时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经济行为。与其说SARS是对经济的影响,不如说是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但我相信,这些都是短期的。
这是一次“良性”危机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虽然这次危机具有很大的突发性和破坏性,但它应该被视为一次良性的、而非恶性的危机。
它不属于政治危机,不存在外来势力插足,没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不涉及国家政权安全和核心价值观的变更,不破坏基本的社会秩序,不会造成政府与人民的冲突。
相反,我们已经看到,它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合作,增进了社会凝聚力,大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人民越是在艰难困苦的危机关头,越能够增强凝聚力。
就经济方面来说,它也不是恶性危机,原因在于,它不像金融危机,不是一种系统性的需要长期治理的结构性危机。
现在真正打击我们的,是我们自己的恐惧。这个病是可防可治的,从概率来看,它的感染率和病死率都相当低。所以,老百姓应当有信心在政府的带领下战胜这场危机。
我们说有信心战胜这场灾难,重要的基础是我们有这个能力。经过25年改革开放的积累,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明显提高,截至去年底的GDP是1978年的9倍。
另外,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已大幅增长。今年一季度的财政收入相当于1994年全年的水平,相当于1998年半年收入的一半以上(53%)。
所以我们注意到,灾情发生后不久,总理资金马上投入使用,根本用不着开人大会讨论通过。这叫“手中有钱,心中不慌。”
SARS影响规模不及98洪灾
4月18日,中常委召开会议研讨如何应对SARS。这让我想起1998年8月7日,中常委召开会议,作出关于长江抗洪抢险问题的决定,向全国人民动员,向联合国通报,呼吁国际社会援助。此后,洪灾最终被战胜。
当时中央下拨救灾款83.3亿;地方政府投入72.6亿,一共拨了150多亿。出动部队36万人,抗灾救灾一线干群800多万人,直接受灾人口1.8亿人,接近总人口的15%。
就经济损失看,当时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200多万公顷,绝收530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550亿元,几乎29个省、市、自治区都不同程度受灾,其中江西、湖北、湖南等11省最严重。
那次洪灾覆盖了全国1/3的国土,15%的总人口,规模之大历来少见。从影响和损失规模看,此次SARS远不及上一次。
当然,不同的是,水灾战我们已经打了50年,而此次SARS疫情,则是在信息不完全和知识不完全的情况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连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也承认这是第一次遇到不知原因的流行病。
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灾难总是会过去的。这是人类发展的一个代价。
使危机管理常规化
这次SARS事件是执政不到一个月的新一届中国政府所面临的第一次突如其来的外部冲击和重大挑战,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的一次检验与“考试”。
现在可以看到,政府已由被动应战变为主动应战,由内外有别的信息发布到信息透明公开,由一般卫生防疫到各级政府的“重中之重”。
从1997年金融危机到今年的伊拉克战争,加上2001年世界和美国经济衰退,中国已经历了好几次外部冲击。今后危机可能是常态,冲击力也越来越强而且不可预测,例如这次的SARS。
我认为,危机处理的近期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影响,而在长期中则应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使得危机管理常规化。
我建议:通过此次危机,在今后,政府应该从法律、机构、人员、社会意识、民众技能等多个方面加快危机管理体系建设,争取早日实现“危机管理常规化”,构筑一个从政府、军队、媒体到民间组织等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综合性的危机应对网络。
老祖宗早已告示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今天,政府管理要做到“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保持高度敏感性。
在政府权力架构方面,国家应建立具有会商决策功能的综合体系(超事业部制,如美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常设性危机管理的综合协调部门(可参照美国紧急事务管理署的设置),以协同各方专家,从国家安全高度制定长期的反危机战略和应急计划;在地方各级层面上也应相应地设立相关部门。
在危机反应机制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发生的危机事件,要设立第三方性质的独立调查制度,公正甄别事件诱因;同时要保持适度新闻自由度,建立必要、有效的公共危机沟通机制,等等。 ■
(主持人:本刊记者胡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