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在仿“小资”

2003-04-29

上海采风月刊 2003年11期
关键词:小资白领

究竟是谁在仿小资?是谁让记者们在花花绿绿的报纸杂志上总结出一条又一条朝令夕改、互相矛盾、前言不对后语的所谓“小资标准”?为什么今天还是如假包换的“小资”,明天就成了没有一处是真的赝品,到底孰真孰假?

回答一:始作俑者——白领

反对“小资”者的第一炮轰向了上海的白领,因为他们是所谓“小资”的始作俑者。就是这批受过高等教育,进了公司而不是工厂的白领们,偏要将办公楼叫成“写字楼”,天天穿着深色西装皮鞋,不准人家光可鉴人,让人家头发、皮包、皮鞋都要亚光,否则就说人家是西北大户。就是他们让本来已经半边天的女人们忘记了随手开门和关门的习惯,偏让男人来替她们完成。就是他们把不分彼此的一句“朋友,帮帮忙”偏要改成“先生,让我们双赢”,说是讲前面一句要被人家当成80年代销售员出身。就是他们偏要将中国人讲了几十年的“这个项目”改成“这个case”,说是“项目”有包工头的赤裸裸。

本来好不容易普及的“bye bye”也是他们又变成了只要一个“bye”,说是再多一个“bye”就画蛇添足,有扮纯情的嫌疑。是他们把明明睡觉前洗澡改成早晨起床洗澡,说人家外国人都是这样,这叫文明。还是他们说出门在外对热闹的红茶坊要目不斜视,中餐馆更要熟视无睹,眼睛里只好有西式商务餐厅。要对女伴说:“这里的牛排不错,蓝山也蛮正宗。”如果谁说因为“价钱蛮实惠”,他们肯定就会说你是“小市民”。仗着有信用卡,埋单的时候就全部用卡,还坚决不核对账单并在心里心算,轻松地笑笑:“只要开心。”

就是他们发明的要穿着礼服去大剧院听歌剧,也是他们发明的到上海商城去听小音乐会。蛮好的“雀巢”咖啡不肯喝,偏要喝“蓝山”,让那些咖啡馆的咖啡价钱水涨船高。

反对者指出之所以反对是因为真正在经济实力上具备“小资”级别的白领并不多,大量的中白领小白领的收入根本没有达到“小资”级别,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打肿脸充胖子的嫌疑,并且产生了一种叫作“时尚穷人”的新阶层,他们上半个月在吃牛排刷卡看歌剧听音乐会打出租车,下半个月可能挤公交车躲在家里吃泡饭问别人借钱。而且很多人是在强撑着眼皮听完音乐会或者看完歌剧以后才回家上网查查这演的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至于咖啡他们经常会用小勺舀着“吸溜吸溜”往嘴里送。这种只要面子不要里子或者干脆是没有里子的“仿小资”就像是一只绣花枕头,让一批又一批好青年成为“脱底棺材”,辛苦挣的钱没有一分留得下来。这种盲目的模仿“小资”追求“小资”的行为和心态就是“假洋鬼子”的心态。

回答二:修正主义——自由撰稿人

在白领们还在竭力分辩他们之所以不惜血本模仿“小资”追求“小资”是为了提高生活文明程度,在向成为真正的贵族迈出万里长征第一步时,被称为自由职业者的新群体成立了仿“小资”集团的新派别。

这批结合了上海和北京地区的自由撰稿人、网络写手,所谓的在家工作的 “soho”一族把这样一种人奉为老大:家里的背景音乐永远是爵士乐,看的要是伊朗电影,生活教材是一个叫村上春树的小日本写的《挪威的森林》,好好说着话突然来上一句“直子死了已经3年了”,然后接着刚才的话题,令人莫名其妙。一周得有两次坐着公交车就为看看街景,“秋天骑着车去追逐落叶”,平时晚上在酒吧里尽兴或者一个人在酒吧里发呆。一高兴了背着包去某荒山野地跳一晚上舞,没意思了在家泡在浴缸里喝红酒。

穿衣服得穿除了同道别人不知道的名牌,以休闲风格全棉材料为主,务必宽大。光脚穿球鞋,不分男女,别管是不是有脚汗。尽量不用塑料袋,因为要环保。手里时常把玩着一把瑞士军刀,抽烟抽“七星”,打火机得是名牌。最最重要是坚决颠覆白领的“小资”观,决不与他们同流合污。

没等专门反对“仿小资”的那伙人调转炮头,“仿小资”元老——白领们不高兴了,纷纷站出来划清界限,并且不承认他们姓“资”。这算什么“小资”,这整个是“愤青”嘛。白领们纷纷指出,爵士乐加伊朗电影全部都是盗版的,他们根本不在乎画面声音质量,因为他们没钱。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很多研究生都看不懂,就凭他们,顶多也就是囫囵吞枣。有白领特别指出他就亲眼看见某这类人物看一部《纽约的黑帮》睡了三觉。至于每周坐公交车看街景,骑车追树叶等等行为纯粹是因为他们不用朝九晚五,有的是时间,完全就是一种极端无聊的表现。至于红酒,很多人共同指出他们绝对不能判断他们喝的是“波尔多”类型的还是“酒精、糖精加色精”的“三精牌”,就算懂一点的也是整箱地从“麦德龙”超市扛来的打折货。他们的穿着那更是经不起推敲,所谓的那些名牌有的连真品都还没在中国出现,有的则价值连城,他们身上穿的,哼哼,襄阳路上有的是。最最恶心是光脚穿球鞋,谁都能想像那股味道。至于环保,在公共场合烟不离嘴的就别假正经了。总之他们是一群自以为是的愤怒青年,整天炮制些酸溜溜的文字,他们比白领的“假洋鬼子”还要可恶,假如“假洋鬼子”是14K金冒充纯金,那么怎么都还算有点儿金,就是经不起磨。可是他们却干脆就是黄铜冒充的,他们让很多刚刚踏进社会的年轻人干脆就不知道究竟什么是“纯金”。

回答三:少数派——艺术青年

正当“假洋鬼子”和“愤青”为了仿“小资”的水准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左右着社会观念的时候,又一个山头凸了出来。扯开的大旗上明晃晃几个大字:“小资生活就是艺术”。这批人挺杂,有写诗的、画画的、搞音乐戏剧的、玩电影的,但没一个是出名的。他们奉六七十年前的那批小资产阶级艺术家为楷模,这批人最讲究“话不投机半句多”,最讲究“走自己的,让别人去说吧”。他们动不动爱搞沙龙和派对,尤其讲究情调和气氛,可以文雅得西装革履喝红酒,可以豪放得喝二锅头撒疯。可以包一家高级酒店的大厅,也可以弄一仓库一小平房自己装修得奇奇怪怪。他们喝咖啡一定是没有糖没有奶的清咖啡,也看伊朗电影,非得弄到原版正宗的。他们也看《挪威的森林》,但他们同时还看萨特。他们爱看实验话剧或者自己玩DV。

他们最烦白领,在他们眼里白领是机器人,踩着钟点过日子,“那哪是‘小资呵,那是被资产阶级剥削的打工仔嘛。”他们说。他们也烦那群自由撰稿人,“小打小闹地耍酷,懂什么是‘小资吗?”

他们有钱的时候周游全国甚至世界,没钱的时候呆在家里搞“创作”,总之无论贫富他们都贫富得很有品位。所以他们站出来说,谁都甭争了,我们才是“小资”。

这下把白领和“愤青”都惹火了,就凭你们画那几张横看竖看看不懂的画,写“真正的空虚是一种满”这类令人越听越糊涂的所谓诗,唱几句光有“嗯,啊”没别的歌词的歌,拍一段镜头摇得人头晕的所谓实验电影就是“小资”了?再加上那公开场合的肚兜、头发没有胡子长的模样,灯光诡秘布置阴森的沙龙、群魔乱舞一样的派对,这也配叫“小资”?有某著名作家坐在新开发的杭州西湖新天地,看着隔着一条窄河道的对面有着各种灯光和酒吧的南山路,咬牙切齿地说,这一片安静就是浙江美院的那些疯子要搞沙龙搞派对弄没的。旁边一人说看不出,倒挺小资的。作家强调:“什么小资,是疯子”。

所有这一切争论我们都可以在所谓的时尚报纸和杂志上经常看见,当白领们成为主力的时候,网络作家纷纷发言表示自己坚决不是“小资”,也没有仿“小资”,用一位网络女作家的话说:“太装腔作势了。”“小资艺术家”们则说:“太老套了,俗。”当“愤青”掌握媒体阵地的时候,白领们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发表文章,标题是:“这个时代没有小资。” “小资艺术家”则说:“小儿科,俗。”当“小资艺术家”们占了上风时,白领们和“愤青”异口同声:“疯子。”所以现在我们不用奇怪报纸上的所谓“小资标准”的天天变化,一会儿要有连体别墅和车,一会儿只要一周吃两次冰淇淋,这些标准针对的对象不同,所以我们只要搞清楚自己属于哪一群,照着这一群的标准做,自然就能很快找到“队伍”,找到“同志”。当然你也可以谁都不承认,另立山头,另创门派,反正大家都是“仿小资”,谁也不是“真小资”,就像谁也没真见过鬼,多弄几种风格出来争论争论也没啥不可以。

猜你喜欢

小资白领
加油员变身都市新白领
15分钟健身操 缓解白领“电脑脖”
小资如何老去
一线城市白领青年怎么住
白领“蜕变”农二代的华丽转身
小白领的搞笑生活
淅沥
实用白领
徜徉在金小资的小世界
小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