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采访:拼命出国为哪般

2003-04-29

上海采风月刊 2003年11期
关键词:双全名校女士

要感谢大量的热心人为记者提供了大量的采访对象,在这些采访对象里记者总结了以下几种具备典型性的种类,并对其中具备典型意义的人进行了采访,他们的行为和语言基本可以代表了各自所代表的类型。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采访对象:汪信勤,女,45岁,某国营企业打字员

汪信勤是热心人联系来的采访对象,汪女士是联系人的同事,据说她为了把女儿送到德国去念书差点没把饭都戒了。记者跑到汪女士的家,家里就一个小房间,在城乡结合部,听汪女士说是租的,原来在杨浦区四平路上的二室一厅卖掉了给女儿做学费用。汪女士在一家国营单位做后勤,丈夫是出租车司机,女儿去德国已经半年多了。

关于她为什么送女儿出国这个问题她有着这样的理由,并且说起来理直气壮。她说:“我女儿读书成绩一直都比较普通,初中念的就是普通学校,我和她爸爸又没有钱送她去读贵族学校。初中毕业她考不上高中,考了一所职校。现在找工作是什么情况你们记者应该比我们清楚,没读过大学想找工作提也不要提。(记者插话:你女儿读的那种职校也可以参加高考的,再说还有成人高考、自学考呢。)汪女士说:“考大学哪里那么容易啊。正规高中都不是人人考得进的,她那种职校,本来就是捣浆糊的。再说什么普通大学、成人考试,人家根本不放在眼睛里的,我都打听过的,现在只有名牌大学还好一点,我女儿根本考不进去。在上海没有前途,小姑娘说她的同学好几个都出国去读书了,在外国读书考大学都比中国轻松,中国人聪明。我们想想也只有这条路,不如搏一搏,让小姑娘出去,将来就不一样了。”(记者插话:有什么不一样呢?)汪女士很奇怪地看了记者一眼,好像这是明知故问,说:“当然不一样,她能读书读出来最好,我们要求不高,随便什么学校,只要有张文凭,就算回来找个好工作不成问题,总归是留过学的。读不出来就嫁人,想办法嫁个外国人,总比回来好,否则在这里没有前途,现在人家找老婆都不要没有学历的。”(记者插话:你们是不是也想靠女儿出国?)汪女士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如果她能在外国立住脚,我们当然希望也能去,当然也要她肯让我们去。”(记者插话:出去也不是这么容易的啊,语言关加上每年学费生活费都不是小问题。)汪女士用手指在家里“扫描”了一下说:“出国前去学德语就用掉很多钱,现在在上海学外语贵得不得了。临走我们把房子也卖掉了,一家一当都给她了。现在我和她爸爸尽量省,她爸爸拼命做生意。”(记者插话:女儿去了后觉得怎么样?)汪女士说:“小姑娘说就是没有什么东西吃,人太少不热闹。我对她讲现在让她出去不是去享受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记者点评:小留学生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并且是出国留学的主力军。这批小留学生分为三种,第一种学习成绩优秀,父母和本人觉得完全应该出国深造,他们进的基本都是国外名校。第二种本身学习成绩普通或并不好,无法参与国内竞争。第三种父母非常有钱,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让孩子出国,为的就是镀层金。第一种和第三种人数不多,第二种占大多数,且基本都是工薪阶层的子女,家长和本人明确表示要规避国内升学考的激烈竞争,因为现实是不是国内名校毕业的找工作很难,而名校则非常难进。

在采访中,有的准备出国的中学生明确表示就想逃避“黑色七月”。家长认为出国是一条捷径,也是一个跳板或者是一种迂回策略。

不出国我胸闷

采访对象:庄前,男,31岁,某设计院工程师

庄前是热心读者向记者推荐的采访对象,因为据说是铁杆的出国迷,光托福就考了3回了。

和他见面时,他刚旅游回来,说是刚考完8月份的托福,出门放松一下。问他这回考得怎么样,他说反正全填满了,这是考第4回了,都考得不知道好坏了。问他干吗非得出国,在上海不也挺好?庄前跟唱戏似的先来了个叫板——唉!接着就开唱了:

命不好啊,想当年我在大学里可是高数考满分的那种人,成绩顶呱呱的。没用。在单位里,工作经验没我丰富工作时间没我长但活得比我滋润,要票子有票子要位置有位置的都是人家要么名校硕士博士,要么海归。(记者插话:考研哪?)研是不考的,现在考研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啊,而且考研要考个四五门,有这点力气考出国啦,还只要考英语一门。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是我的两个大学同学。我们当年读大学读的还是公费吧,多少有点看不上自费的,当年自费可都是分数线不到的。我们寝室里两个自费的,大学成绩也在班级里数一数二,是倒过来数,晓得毕业是个问题,两个人像商量好了一样在3年级时出国去读书了。你晓得是啥国家吗?一个是澳大利亚,一个是新加坡,读的还是本科,两所学校听也没有听到过。你知道后来怎么样吗?2000年回来了,材料递到人才交流中心,变抢手货了,两个人都变成大公司的高级主管了,这两家大公司我都曾经去应聘过,应聘的还是小职位,人家根本看不上我。你说说,大家都是本科,我读的大学当年叫华东化工学院,现在是华东理工大学,不是小学校啊!你说,我能不胸闷吗?我想得通吗?好,他们当年那种水平也能出国,我怎么就不能,我也出国。

终于轮到记者说话了,问他这就是你出国的理由啊?他说这理由还不充分吗?记者问你考了这么多次托福都没考出去还坚持得下去吗?他冷笑一声说你怎么知道我没有考出去,我要么不去,要去就去美国读名校,我第一次托福就可以出去了,普通大学我不去的。记者问那万一就是考不进名校呢?他回答再考几次再说,真的考不进就去念其他国家的名校,总之必须是名校。记者问出去了还打算回来吗?他说在当地能混好就不回来,混不好回来混,反正镀过金了,总归吃香的,再说是名校,回来总比那两个同学强。他还幽了一默,镀过洋金就是回来做骗子也比本土骗子方便吧。记者说看来你主要是心理不平衡,他听了不高兴,说这能怪我吗?现实就是大家都崇洋媚外。

记者点评:如庄前这样的人不在少数。由于国内对海归派的高度重视和诸多优惠政策以及社会对海归派的青睐,令大量在国内大学毕业的人们产生了严重的心理不平衡。如庄前这样“清高”地表示要读名校的大多数是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们,已经工作的人们则纷纷表示只要能走哪儿都成。

美国为什么那么牛

采访对象:肖双全,男,33岁,美国独资公司工程师

肖双全是记者朋友的丈夫,在著名美国公司里做工程师,月收入上万元,妻子贤惠,3岁儿子聪明可爱,生活简直就是完美。可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每遇见他的3岁小儿,顺口问他:“爸爸在干什么呀?”小儿总是回答三个字:“背单词。”初以为是工作需要,美国公司常常像学校搞测验一样动不动来次内部考试,何况搞的又是计算机,新名词层出不穷,自然是需要背的。可一日和其他朋友去他家作客,晚饭后他居然视客人于不顾,独自一人往书房里去对着电脑念念有词,记者忍不住好奇,隔着玻璃门看里面的电脑屏幕,看见其跟着电脑里的英语软件念的单词在屏幕上闪出的中文解释有“境界”、“荒谬”甚至还冒出一个“淫秽”,想来想去不可能是电脑技术新术语,问其妻,其妻回答:“哦,他打算考托福,想出国。”后来逮着机会,记者和肖双全有了下面的对话:

记者问:“听说你打算出国。”肖双全支吾了半天,反问:“有什么不对吗?”记者问:“你在上海过得好好的,要什么有什么,干吗要出国啊?”肖双全说:“想出去看看,那是我的一个梦想。”记者说:“出去看看那还不容易,现在旅游哪儿都能去。”肖双全说:“那不一样,那是走马观花,不是到那儿生活。”“你打算去哪儿?”记者问。肖双全斩钉截铁地说:“美国,我就想去美国,其它哪儿都没兴趣。”记者说:“现在美国经济也不景气,去了也不一定找到工作,日子会很艰难的。”没想到这句话对肖双全丝毫没有影响,他说:“那得看个人本事,美国是个凭本事吃饭的地方。”“你没去过你怎么知道?”记者反驳。他说:“我们老总也是出国的中国人,人家不就是凭本事在美国站稳了脚跟?”记者问:“那你有什么本事?”他说:“所以我这不打算考奖学金去念书吗?”记者又说:“何况美国老出恐怖事件,不安全。”他居然说:“那是现在,等我去的时候就安全了。”记者问:“你说你到底干嘛非得抛妻弃子地去美国,放着现在的好日子不要过?”肖双全说:“我就想去看看美国它为什么这么牛?”听见他这么说,记者半天才回过神来问他:“那你这是去做社会调查吧?调查完了跟你有什么关系?”他说:“关系是没有,我就想知道。”记者问:“你现在年纪不小了,等你把那个为什么那么牛的问题搞清楚基本就要40岁了,也没竞争力了,人家可都是高中都在国外读的。”估计他没想到这个问题,愣了半天,说:“不管,总比没出去过的强。”记者清楚在这个问题上与他纠缠不清,其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出国究竟是为了什么。于是记者转换话题:“你就有把握一定能把托福考出来?人家很多人考了好几次都考不出来呢。”不料关于这一点他显然早有准备,说:“反正我托福、雅思、吉迈特全考,哪个考出来都能出去,随便读什么都可以。”看样子心是铁的,但目也是盲的。

记者转而去问他妻子:“你老公究竟想出国去为了什么?他说就为去看看人家美国为什么这么牛,代价太大了吧。”妻子胸有成竹又无比自豪地说:“他要去就让他去好了,说不定他真能去呢?到时候能不回来我们儿子就也能去美国读书了,就是回来身份也不一样了嘛,是海归派了,干什么都容易。”话里多少透露出能有个丈夫在国外的虚荣心。记者故意刺激她:“别忘了男人出国扔掉老婆孩子的事可天天都在发生啊,你得有思想准备。”妻子不高兴了,说:“我们肖双全不是这种人。就算发生那种事,儿子总是他的,儿子总是能出国的。”

记者点评:其实真的并非每个想出国的人都有充足的理由的,如肖双全这样盲目想出国的也不在少数。这群人的共同理由就是:外国就是比中国好,能出国就是比呆在国内好,至于为什么则说不出个所以然或者根本就没想过这个问题。除了盲目“热爱”外国,虚荣心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与其在国内打拼不如出国立刻就有了炫耀的资本。

弄个身份留条后路

采访对象:陈俪 女 30岁 无业

当陈俪出现在记者面前时,这个女子染了一头棕发,穿着一件半个衣领掉在肩膀下的衬衣,开着一辆“宝马”,时髦漂亮,但一脸的百无聊赖。她是记者的朋友的朋友,当记者的朋友某天无意间和她提起记者正在做的这个选题时,她自告奋勇地说可以采访她,理由是她“实在太无聊了”。

据这个“无聊”的女子自己介绍,她属于命非常好的人,活了30岁,除了读书,从来没有工作过,因为父母是大富翁,在她大学毕业后养了她两年然后她找了个丈夫又是江浙年轻有为的富裕商人,继续养着她。“是我老公要我出国的。”她说。记者问:“这么优越的生活,为什么还要出国?”“实话告诉你,现在在外地要做大生意,不可能不找关系,也不可能不动用一点非常手段,我老公一单生意都是上千万的,总要为自己留条后路,有的时候钱也总要有个地方走走。”她这么一说,把记者吓了一跳,心里揣摸她丈夫不要是贩毒的吧,钱出去走走不是洗钱吗?

这个当年财经大学毕业的才女显然看出了记者的疑虑,说:“你不要胡思乱想,我老公是做通讯器材的。中国现在的生意场上很多政策还不是很规范,变来变去的,我老公那种投入很大的生意有的政策一变就麻烦了,所以我老公意思是我到外国去弄个身份生个孩子我们就是外国公民,现在有钱赶快在国外置点产业,万一我老公在国内破产,这也算留条后路。当然有的时候你总要拉关系,你在国内把钱给人家人家不敢收的,从外国的途径变通变通就不一样了。”记者追问:“怎么个变通法?这不是洗钱嘛?”她说:“我是外国公民,邀请人家来玩玩,签证方要求人家来了一切开销都是我的,我就给人家钱,正大光明的嘛。当然这钱是另外的,开销还是我的。”记者半开玩笑地说:“看来你出国一半还是为了行贿。”她立刻紧张起来,说:“你不要这样扣帽子,那主要都是业务上的回扣,不是行贿,不一样的。”陈俪已经在加拿大生下了一个儿子,儿子有了加拿大身份,而她如果要拿到绿卡,就必须蹲足“移民监”,所谓的“移民监”就是按加拿大规定,每年必须要有固定时间呆在加拿大,直到拿到绿卡为止。陈俪说她已经蹲了一年了,但现在绿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拿到。“真像蹲监狱啊,在那儿我又没有亲人朋友,孤独得不得了。我老公让我在那里吃好住好享受好,可是没有朋友,干什么都没劲。无聊透顶,所以我常常溜回来看看儿子,但是回来也只能呆两个星期,就又要去了。”记者问:“那你本人想出国吗?”她撩撩头发说:“我是没有想法的,我老公养我,他叫我怎样就怎样,再说他说得也有道理。我在国外国内都算是有钱的,所以在哪儿感觉都一样,还不是一样每天睡睡懒觉,出门去逛逛,没啥区别。”

记者点评:现在的富裕阶层中很难找出在国外没有“根据地”的,恐怕陈俪多少道出了其中的一点内幕。陈俪在采访中说她在加拿大的一年去了不少地方,凡是中国人在那儿置的豪宅大部分都空关着或者出租给当地人,主人全拿到身份回了国。陈俪还表示有个国外身份回国内做生意能享受很多的优惠政策,恐怕这也是很多富裕阶层喜欢国外身份的原因之一。“在国外弄个大后方”是这群人的基本理由。

猜你喜欢

双全名校女士
女士不停买衣服的背后
名校介绍
多复变数某些双全纯映射子族精确的系数估计
这位女士一个月读了100本书
两类双全纯映照子族在Roper-Suffridge延拓算子下的不变性
全年目录
女士找茬
单位球上双全纯凸映射偏差定理的一个注记
儿女双全好孕 八件事万万不能做
名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