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蕴开掘与情节提炼

2003-04-29顾建新

金山 2003年11期
关键词:许国意蕴知识分子

顾建新

2002年11月23日,我在江都市参加了许国江微型小说作品研讨会。到会的有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长、著名文艺理论家江曾培及著名作家凌鼎年,《金山》杂志主编唐金波等。研讨会的规格较高,气氛很热烈。我虽也在会上作了发言,但主要是来学习的。我也确实感到有很大的收获。一方面,许国江在退休后有这么大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从事微型小说的创作,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鞭策:让每一个到会的人都很好地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另一方面,在来参加会之前,我认真地读了他的微型小说集《痴情》与《心愿》,感到他的作品颇不一般,很值得研究。

许国江的执着固然值得赞许,但仅凭执着并不一定能走出一条宽广的大道;他在不长的时间里创作了这么多的作品,并多次获奖,他的经验值得重视。他六十岁开始写作并很快有了成就,可以说,为创作起步较晚且年纪偏大的作者提供了一个范例,从这一点上,我把它称为“许国江现象”,提出有深入探讨的必要,是有现实意义的。

许国江把他近年发表的70篇作品结成第三部微型小说集出版,这标志他的创作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读着这些小说,我们首先感到作者一贯的创作特色:作品都是来自现实生活,决不面壁虚构,因此如高尔基所说,能拨动读者那根最敏感的心弦,引起广泛的共鸣。

当前我们的文学日益走向边缘化,作品越来越脱离大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者生活基础的薄弱。仅仅靠学得西方现代派手法的一点皮毛,靠天马行空的任意想象,而没有深厚的生活根基,是写不出沟通群众情感,又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的。盘中的清水只能养出豆芽菜,而丰腴的沃土才能培养出茁壮的大树。许国江长期在学校和基层工作,有着丰富的生活积累,因此他能源源不断地写出小说。

生活是创作的基础,但生活又不是艺术创作。把生活素材提升到文学作品的高度,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里有两个重要的方面:第一是意蕴的纵深开掘。我们长期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一篇1500字左右的微型小说,它到底凭什么打动读者?靠什么使人回味无穷?它不能如中、长篇小说那样有细腻的场景描写和人物刻画,也不能有曲折的情节和大段的抒情议论。它要靠深刻的意蕴发人深省,使人在短时的阅读中猛然受到心灵震动,从而留下强烈的印象,并引发思绪的延宕。江曾培指出,小说不能只停留在故事的层面。我很同意他的意见。如果一篇小说只满足于题材的奇特或情节的曲折,而缺乏深刻的内涵,我们说它缺少韵味。这类小说也许能一时刺激读者产生阅读快感,但引发的兴奋决不会长久。我也历来把意蕴是否深刻,作为衡量一篇小说高下的首要条件。

人们都谈到许国江小说的特点是幽默。需要探讨的是他的小说是一种什么样的幽默?换言之,在当前许多人都在追求幽默并以此为时尚,许国江的幽默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新的信息可供深入研究?我认为,他的小说,特色是对社会的弊端洞烛其微,对人性的卑劣了如指掌,因此小说有深刻的底蕴;他的作品不事强烈的夸张,更不运用变形,似乎是对生活原生态娓娓地道来———他往往在表面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深含犀利的剖析和愤怒的鞭挞,在喜剧中包容着人生的悲剧。这便是一种有深度的幽默,或曰显示着作者笔触的老辣。我曾把他的小说推荐给一位年轻的作者,希望他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可是那位作者的答复是:学不了!

获得第二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评奖二等奖的《死亡证明》应视为许国江这一时期创作的代表作。题材的独特自不必说,人死了还要交“人头费”,否则不给开“死亡证明”的事件使人震颤:作者运用村干部荒诞不经的“理由”与常理形成的极大错位,令人在啼笑皆非中对一些农民的生存状态产生深思与忧虑,对改革现实的迫切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评选先进》、《提前散会之后……》、《少了一瓶茅台酒》、《拾荒者说》、《让路》、《敬酒的学问》等都是我们常见的生活场景,人们并不留意,作者却从中挖掘出许多当前社会的弊病,耐人寻味,促人猛醒。作者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又不浅尝辄止,而进行深层开掘的创作理念与态度,是值得称道的。

揭露基层官吏的不良作风和反映学校生活,是许国江小说的两个母题,这大约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获中国微型小说学会首届年度评选三等奖的《椅子》,从“椅子”这个特殊的视角,折射出官场的腐败和用人制度的弊端,可谓入木三分。

学校生活是不大好写的题材,这是当前这一类小说较少的原因之一。作者以揭露知识分子的心态为切入点,可说是抓住了重要的方面。这也是我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许国江今后的创作可以考虑在这一方面下些功夫,或许会有新的开拓,因为涉及这个领域的作者和作品都较少。写出一部“新儒林外史”,填补一个题材的空白,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贺电》不仅写出了“龙城中学”对老师的轻视,其实也反映了社会的普遍意识。人们(包括我们知识分子自己)把知识分子历来就是分成三、六、九等的,这其实在中国有几千年的传统。《空位》、《习惯》、《评选先进》、《金点子》等把知识分子阿谀奉承、互相倾轧、老奸巨滑等等恶习暴露得淋漓尽致,把人的劣根性毫不留情地暴露出来,以儆世人。

知识分子之间最拿手的“窝里斗”,不仅自己把自己整得遍体鳞伤,也影响着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声誉。对此,作者有着清醒的认识。

欲创作小说精品的另一个方面,是对情节进行精心的提炼。在这个方面,许国江也作了一定的探索。《金点子》是一篇充满情趣和幽默的小说。李校长解决下岗名额的方法竟是让四个已经离校但尚未除名的教师去顶空名,实在是出了读者思考之外,显示了作家的构思精巧。《评选先进》的结构是开放型的,但结尾却集中到选王校长身上,既出读者预料之外,又巧妙收束了全文。《将错就错》、《招数》、《婚变》等都注意了情节的曲折。此外,许国江小说在叙述方式、叙述语言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因篇幅原因,不能一一尽述。

他的小说也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小说的叙述要充分运用空白、跳跃等方式,写得再洒脱、空灵一点。特别是结尾,提示意蕴的语言一定要全部删节,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读者。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晚霞是一道独特的亮丽的风景。我们期待着老树能开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猜你喜欢

许国意蕴知识分子
精准扶贫
邓稼先 此身许国 再难许卿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意蕴难求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