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监

2003-04-29李永康

金山 2003年11期
关键词:探监接待室孙儿

李永康

以下这篇故事是我告诉作者的:

“他因贪污受贿被判了死刑。被捕前他曾是一家银行的行长。当行长那一年他才32岁。”

读者甲:这个故事我已经看到过了。

读者乙:连开头好像也一样。

读者丙:现在的好些所谓创作几乎都在“抄袭”!

“他是从农村考上大学的,毕业后分在银行,先干保安、办事员、办公室副主任、主任、行长助理,就要升任副行长那一年,因检举揭发前任行长贪污受贿有功,被直接任命为行长。”

读者甲:终于有点不一样了。

读者乙:腐败问题总是相似之处太多,难怪撞车。

读者丙: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腐败现象为什么会愈演愈烈呢?

接下来发生的事和那些反腐倡廉的小说写到探监时大同小异。

读者甲:首先交待贪官成长的家庭如何困难,再设置一两位身体有缺陷而又性格坚强的亲人如何支持他完成学业。

读者乙:还得有一位正直可敬的老母亲和一位他最喜欢的不懂事的乖儿子或乖女儿在判决后与他作最后的告别。

读者丙:这也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可是看多了,也让人生疑,难道说是苦难的家庭和支持他的人的艰难不易才让他产生逆反心理,乃至于他一旦手握大权之后,就变本加厉地向社会索取吗?

“母亲带着孙儿来到看守所。他穿着囚服戴着脚镣手铐走进了接待室。儿子叫了一声爸,他丝毫没有反应,只望着母亲头上的白发和脸上的皱纹。他心一酸。他觉得自己这一生最对不住的是母亲。在职的时候,他贪污了那么多钱,却不敢让母亲享受享受。有一年,他回乡下老家过春节,有些官员闻讯到家来拜访他,送了母亲几个信封,母亲拆开发现是钱,像捧着一个个烧得红彤彤的炭圆一样赶快交到他手上,要他退还。他知道母亲那辈人的活法。他当时甚至在心里‘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

“‘爸,儿子又叫了他一声,他才应了。儿子说,你进来后,有好多叔叔给我钱,还叫我到他们家去吃饭,他们说,他们是你的朋友,朋友的儿子就是他们的儿子。他看着儿子幼稚的小脸,不由得深深叹息起来。他多么想告诉儿子,正是那些所谓的朋友,才让他落到今天这个下场。可惜儿子才7岁,告诉他这些,他也不会懂。”

读者甲:我是贪官的朋友吗?

读者乙:贪官走向断头台与我有干系吗?

读者丙:我在2003年1月8日《成都晚报》第12版《中国·法治》上读到这样一条转载《人民日报》的消息:《青年军官拒贿竟遭杀害》,说的是江西省九江市南京军区庐山疗养院院务处处长胡训同志,因“不拿原则作交易”,拒绝某公司经理与合伙人承揽项目的“请吃请喝”及“好处”承诺,使这伙人计划落空,恼羞成怒,使出丧心病狂的毒计:招来一帮地痞流氓,于2002年2月24日晚10时许,在疗养院门口,用砖头、木棒等凶器将胡处长杀害。

“探监时间到了。母亲又看了儿子一眼,拉着孙儿起了身。他轻声问了一句:家里人还好吧。母亲平静地说:都好。说完,母亲快步走出了接待室。孙儿追上她,问:奶奶,你咋不告诉爸爸,妈妈自杀了,爷爷被气死了呢。当奶奶的这才抱住孙儿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这一切他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了。他现在最恨的是权力。权力是个好东西,有时候会让人无上荣光,有时候却又让人身败名裂。当你拥有绝对权力的时候,你就提前和死神联了姻。可惜,他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晚了,已经晚了!他在回牢房的路上不停地念叨着。他多么想时光能够倒流,回到从前,让日子重新来过。重新来过的日子会不会又是这个结局呢?他真的不敢肯定……”

现在是北京时间22点,我的故事已讲完。读者甲读者乙读者丙也该熄灯休息了———因为他们明天还要上班。别的读者如果听了有什么想法和意见,可写信给刊载这篇小小说的报刊。私人切磋可让作者转交。

猜你喜欢

探监接待室孙儿
雕像
徐和平作品
帮我拿住包
我深爱的爷爷
英犯人表现差被限制探监数惹议
孙儿元夕赏月记
宝鸡市三检察机关获“全国文明接待室”称号
囚犯拉文和降落伞
本案保安的行为如何定性
谁上谁下皆由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