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荷航慢慢来

2003-04-29

英才 2003年2期
关键词:荷兰人荷兰

会说八种语言的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董丽丝,给自己起了个很中国化的名字。“我的名‘丽丝是英文的音译,翻译得很贴切。我很喜欢丝绸之路,所以本来想叫爱丝的,我丈夫说不好,就改了。”这位有三个孩子,嫁了位中国先生的荷兰女人抱怨说:“北京的空气太干燥。有灰和沙子,对呼吸不好。今儿早上,他们全病了。”几句话拉近了距离。

改变从NO开始

董丽丝的普通话讲得很地道,她认为中荷两国人民的民族性格很接近,其中都贯穿了一种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的精神品质。除此之外,还是有点滴的不同。“荷兰人直爽。对事情的看法会直接跟你说,这和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说‘好时不一定表示好的意思。另外,与中国人爱好的盛宴不同,荷兰人只在晚上才吃些好东西,中午饭经常是一个面包就打发了。”

“在世界上,荷兰人以高超的谈判技巧闻名。因为我的健谈,有时我丈夫和朋友们在一起都觉得很不好意思。”董说,生活里除了客厅,让她不适应的另一个地方是中式厨房。“中国人家里一般会有好几个案板,分开用于切生肉和蔬菜。在老家,我们就只有一个,什么东西都能在那上面切。我丈夫看到我把生肉放在菜板上切时就急了,大喊危险啊。中国人在生活上很精致,我们则无所谓。”

董丽丝刚来中国时,觉得中国人午睡的习惯非常奇怪。但同时她也表示理解;“这和气候有关,这里夏天很热,中午简直没法工作。”

她对中国最深刻的印象是1988年初到上海时留下的。“那时侯一般家庭都没有私家车,上海人搬家的时候在三轮车上放了好多东西,我奇怪他们怎么能有办法放那么多东西。所有的物件都用绳子绑着,怎么颠都掉不下来。”董丽丝对于中国人高超的捆扎技巧非常钦佩,“水手出身的荷兰人都打不了那么结实漂亮的结。”董丽丝把这个记在了日记里。

说话不拐弯的董丽丝认为“中国的教育太死板。”在复旦大学学习的时候,董的指导老师让她背诵白居易的一首诗,董丽丝拒绝了,老师感到很诧异,因为“从来没有人跟他说“no”,我解释说我来这里是学中文的,对我来说最有用的是学新生字,学100个生字我愿意,但让我背一首诗是浪费时间。”回想当初,董仰头大笑起来。

“他没法回答,就盯着我看。几年以后,我在上海办事处工作时,收到他的来信,他说,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试图强迫一个外国学生来背诗。你瞧,大家都在改变。”

关系从5到1

作为荷航的首代让董丽丝不“爽”的事情也有不少 ,“在中国做业务经常会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发生。目前,我的职责是统管从中国飞出去的航班。在这里,很多事情是靠关系维持,没有协调做事就不容易。这与荷兰的情况完全不同。我把它看成是一种挑战。当然托朋友办事很有意思,经常能解决大问题。在这种曲折里你能取得一种平衡,发现有趣的东西。”

如今,董丽丝不再认为这种“慢慢来”就意味着的效率低下。“我刚来的时候认为,什么事都可以安排在一两天之内解决。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完全错了。中国人说‘慢慢来就绝对是慢慢来,你不可能把所有的事一次搞定。一个外国人到新环境,往往带着他以前做事的习惯,按他的方式应该从1到5地逐步推进。但在这里有的时候事情可能是要从5开始,再慢慢倒回去。其实如果你把关系理顺了,可能麻烦一天之内就没了。乐在其中啊。”

2002年3月时,荷航一条飞越俄罗斯领空的航线即将开通。离正式通航前3天俄罗斯方面突然说要补交一笔航线过境费,否则就禁飞。无奈之下,董丽丝只有选择绕开俄罗斯领空从新疆进入中国的办法。但临时改变航线,就需要和所有中国方面的调度机构联系修改飞行计划,而时间已是迫在眉睫。从任何角度看,这几乎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董丽丝凭借着出色的公关能力和荷兰人与生俱来的谈判手段,很快与相关单位进行了沟通。在关键部门的直接参与下,只用了一天就改变了航线。“就此,董对中国人的办事能力有了新的认识。

“从1996年开始荷航开辟了北京航班,1999年开始从上海飞,刚开始只有两个航班,成本很高。因为2个机组要在饭店停留几天后才能飞,没法赚钱。所有的外国公司认为在中国市场,至少要经营5年,才能有利润。但我们的目的是增加更多航班,争取做到天天飞。”

因为职业的缘故,董丽丝经常乘坐国内的航班,她深感中国航空公司在服务上的差距:“他们对客户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进门后没人和你打招呼。一次,我坐一家航空公司的飞机,随手翻翻他们自办的杂志,在封底上有一张通航网络图,图上用中文和拼音标注了通航的城市。在其中,我发现了10处汉语拼音错误,就赶紧告诉了航空小姐,你猜她说什么?‘噢,是这样。又随手把书还给了我,竟然什么表示也没有。”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精神面貌。有一次我去上海,发现许多航空小姐穿的西服裙的开衩,线头都露在外面。送餐时,她们穿的围裙也有些脏。穿衣服不是小事情,它反映了一个航空公司的精神面貌啊!”

可能就是因为这些,在公司里董丽丝是一个严厉的管理者。“如果有一个客户反应前台有人接电话不礼貌,我一定会查出他是谁,在我们公司不允许发生这种事。我想我的员工会理解我,毕竟,他们是与公司一同成长起来的。”

一个学习语言的人是如何适应专业化程度很高的航空领域的?来中国后,董丽丝一直做的是和旅游有关系的工作,这为她最终加盟荷航打下了基础。“开始是在一家小公司做旅游,学了不少东西,第二个是中信的分公司,第三个是荷兰的贸易公司。最后荷航来找我,把这个办事处做了起来。刚开始只有5个人,现在发展了很多,自己开始接触管理方面的事情,学会了怎么聘用可靠、诚实、有团队精神的人。”

董丽丝把最喜欢的荷兰格言翻译成中文是车到山前必有路。业余时间,董丽丝喜欢看小说。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书不少。按照语言学的分类,她开列了一个书单:“雨果的《悲惨世界》我看了6遍,它教导我们付出爱心帮助别人。我觉得中国给了我事业的机会,我也应该帮助中国做一些事情。英语的有2本,一本是描写尼安德特人原始生活的《洞熊时代》,很有知识性,里面介绍了很多日用品的发明。还有一本是《洋鬼子在丝路》,里面讲了殖民主义者在敦煌做的坏事。我喜欢丝绸之路,也会讲维吾尔语,那儿我已经去过8次。”

绝不放弃

口述·董丽丝

我的女儿是在1997年12月25日出生的,我叫她“圣诞宝贝”,她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刚生下她,我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发现她不会哭,连奶也不会吮。3天后,医生告诉我孩子是先天性心脏病,她的心脏上有两个洞。更可怕的还在后面,医生又查出她患有“唐氏综合症”,也就是弱智。她因为多了一条染色体,而从此无法过正常人的生活。医生告诉我她的心脏太脆弱,恐怕没有希望活下去了。

我怎么会放弃自己的孩子呢?荷兰一位著名的心脏手术医生为我女儿做了一个小泵连接在心脏上,手术很成功。

她出生后,有三次医生说她会死,可她活了下来,是不是很顽强?12个星期后,女儿第一次朝我微笑;我为她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亭立,我希望她亭亭玉立,能够快乐幸福一生。

荷兰文化流行辞典

“波德模式”

波德,意指海埔新生地,在新生地上,风车必须24小时不停地抽水,一旦停下来,大家就有灭顶的危险。所以,每个人都强调实际、合作,制定计划,努力工作。因此西方又称荷兰经济奇迹是共识经济和协商经济的产物。这种商机制也被称为“波德模式”。

“东印度公司”

在15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刚刚取得民族独立的荷兰立即走上了争夺海上霸权的征途。由几家商会结成了“联合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东方的海域,独霸香料、丝绸、茶叶、瓷器等物资的贸易。每年付给股东18%的红利。东印度公司作为世界上第一家“产权明晰,权益共享”的跨国公司其深远的影响可谓源远流长。

“海上马车夫”

荷兰虽然是面积狭小,自然资源贫乏的小国,却在历史上有过一段耀眼的辉煌。17世纪上半叶,荷兰人垄断了世界的贸易,它拥有商船1.6万艘,是法国、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四国商船总吨位的四分之三。商人们的足迹遍及五大洲各个角落。因而荷兰人被称之为“海上马车夫”。

荷兰木鞋

木鞋不仅是一种工艺品,对于荷兰人而言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鞋的外观设计定型于公元13世纪,那时的荷兰人穿上木鞋是为了方便在泥泞的路上行走。此后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木鞋取材于荷兰特有的一种坚硬且无花纹的杨树。由于容易清洗,原料便宜,它是最安全的劳动防护靴。

“郁金香风潮”

1593年,第一批郁金香花球茎被带到荷兰莱顿。不久,球茎的价格开始疯狂上涨。1607年,在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市场开始了一场历时10年的郁金香投机狂潮,这一狂潮最终导致了荷兰经济长时期萧条,史称“郁金香风潮”。此后,投机狂炒的众生像被简约成一个专用词——“郁金香狂潮(Tulipmania)”。

安乐死

在世界上,荷兰与比利时是两个仅有的通过“安乐死”法案的国家。荷兰具有比较深厚的“人本主义”社会基础,不少人毫不掩饰地称有掌握自己生命的权利。“安乐死”在荷兰被合法化,能够从其“人本主义”的文化传统中得到解释。

一个关于荷兰人的著名谚语

英语中有一句成语“Lets go dutch.”意即“AA”制,人们常借此嘲讽荷兰人天生“抠门儿”。其实荷兰人生性纯朴,没有多数日尔曼人身上惯有的“贵族气息”,在商业道德方面,荷兰人的名声最好,他们善于“斤斤计较”地赚钱,“分厘”地理财,所以在花钱方面自然是小心谨慎了。

猜你喜欢

荷兰人荷兰
“小气”的荷兰人
凡·高
在荷兰骑自行车
#毕业一起去旅行# 荷兰人的书香生活:离“天堂”最近的书店
尚赫 奔跑在荷兰
荷兰人这样惯孩子
骑行荷兰羊角村
浑然天成的《荷兰人》
荷兰医保独树一帜
荷兰新《水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