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良策的能力
2003-04-29明慧
明 慧
干部应具备发现良策的能力。当你已把握住问题、确定了目标之后,紧接着要想的,便是用什么方法去实现它。
何谓"没办法"
面对发生的新问题,有些公司会花很多的时间去研究、讨论何以有人会说"没办法"。讨论起来你言我语,莫衷一是,但发起言来总是怎么样的"没办法"怎么样的"太难了"。我敢断定,这样的公司是毫无希望的。"没办法"这句话是不可以随便说出的。任何一个难题,都有种种解决的方法,这是现代经营观念的一个特色。
一个新的方案产生时,"成功型"的公司和"失败型"的公司对其所表现的感度就根本不同。成功型的公司负责人不会说"没办法",而是说"有意思"、"可以试试"。
他们绝不浪费时间去研究"没办法"的理由,因为研究这种"理由"于事毫无补益,他们所研究的是"何处是障碍?怎样去消除"?即使觉得事实上困难重重,也不轻易放弃,而会另辟蹊径,试着采用一种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所谓"没办法"不过是自欺欺人之谈。我究其根源,所谓"没办法"应该说是"用过去的办法,没办法"。既然"用过去的办法"不能做,那么何不想想采用与过去不同的办法呢?
"没办法"的另一个借口是"现在没办法马上做,没有预算,人员不够……"如果把这句话再加以研究,或者可以说成"不管这是多好的提案,但现在没办法做到百分之百的效果,所以没有实施的价值"。
当你听到部属中有人说"没办法"、"太难了"的时候,就可以指出他们是省略了"现在"、"马上"这两个字眼。这样,你就等于抓住了他们的病源,于是你就该严正地宣布:正因为不能马上就办到,所以非立刻着手不可。同时要培养起他们踏实肯干的精神,从现在可能做的范围,哪怕是百分之一,或仅仅限于准备阶段的调查也好,立刻就去着手。
最重要的是在是否能苦干,不计成败,一点一滴努力地积累成果。如果不能这样,即使机会来了也会被溜掉。
还有一种说"没办法"的,说得完全些就是"我自己一个人做的话,没办法"?选
简单地说,这种说没办法的人是把能与不能,放在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或加上部属所有力量的范围来作判断的。
须知一个干部,以指挥部属进行工作为主要职责。而他可以运用的人力,还并不限于自己科内的人,诸如举全科所有的人力不能完成的工作,可以通过一定的手续请求其他单位的人员协助,如此尚觉人力不敷,那么还可把范围扩展到整个部,说服经理,要部内所有人来协助,必要的时候,甚至还可以推动到较高阶层的经营者。
所以,当你判定一件工作"我自己一个人不能完成"之后,下一步就该想"用谁的力量才可以完成",想定了,立刻展开说服、联络、接洽的工作。
说到这儿,我要郑重地奉劝你,从现在起把"太难了"、"没办法"等字眼,列入禁忌,永不出口。同时,还要禁止自己的部属说"没办法",你问起你的部属说:"这样做如何?"而他竟然回答说"没办法"或"太难了"的话,你就该研究一下,他是属于哪一类型的?若是第一类,"用过去的办法就没办法",那么我们就思考设计一种崭新的、前所未有的方法。如是第二类,"现在马上要完成就没办法",那么应该马上动手,立刻去做。即使仅仅只能获得百分之一的效果也不必失望。如果是第三类,"我自己一个人就没办法"的话,那就该研究一下,该借谁的力量来促其成功。
借助他人的智慧
干部生活,总免不了"必须设法解决,但苦于找不到良策"的难题。
诸如某一部属常常引起事端,必须设法指导纠正,可是想不出好的办法;想裁减人员,不知从哪儿着手,科里同事情绪低落,有没有办法鼓舞工作情绪?……等等。
当陷入焦思竭虑的泥沼无法自拔时,有很多人,只把问题深锁在心中,自己既不面对问题积极谋求解决,也不寻求别的途径。有为的干部实不应有这种态度。最好的方法是毫不迟疑地借助他人的智慧。
你应该向部属吐露你心中的问题,征求他们的意见,同他们讨论。你也可以向你的同事说明事实,问他们:"如果你在我的立场,会怎么办?"更可以向你上司征求意见,获得启示。要是没有其他疑难,也可请教公司外面的行家,或自己所尊敬的长辈,要以诚恳的态度,虚心倾听他们的话。虽然难免有不合用或甚至完全离了谱的意见,但都得虚怀若谷,仔细听取,尽可能多地搜集别人的意见,而从中获得启示。
我们都知道,世上没有比智慧更有价值的东西,但说来奇怪,人们通常不太尊重人的智慧,因此只要你有虚心求教的态度,谁都很乐意,毫不吝惜地给你各种经验及意见。而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各有不同的经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足可为你作他山之助。
所谓干部,是以"使用他人的智慧与能力为专业"的人。从来没有一项条文规定说:"最初的构想,一定要干部自己拟出的。"有很多干部,由于太杰出、太聪明,样样都自己解决,于是把部属思考的机会都剥夺光了,把部属的智慧都埋没掉了。这种干部实在不能算做最优秀的经营人才。
最初的构想出自谁,这是无关紧要的,采用与否才是干部的本职。那些唯恐贬低自尊,不敢采用他人智慧的干部,真是大错特错。智慧必须加工。
向别人征求而来的智慧,自然不一定就符合你所急需的,因此,搜集来的他人的智慧,必须经过一番选择,加以取舍。具体的事务,或可直接决定取舍,但那些抽象的想法,态度,往往只可成为某种重要的暗示,或者把几种智慧连接起来,就可以成为相当满意的解决对策。在交换意见的时候,从交谈者的话里很可能引起连锁反应,激发了你潜在的主见,而突然拍案而起,大叫一声"有了",这种情形是人所常常经验到的呢。
不管解决对策是如何产生的,把它付诸实施,对其结果负责的是干部自己。所以干部要把搜集来的启示、构想,经过一番分析组合并使之具体化,这就是干部的责任。当然,只有最了解问题的内涵的干部才能胜任这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