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环境
2003-04-29
自然是人类的生存之源、衣食之母、道德之父。没有自然的恩泽和自然的完美,人类 的 一切都无从谈起。自然是人类最大的财富。既然自然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我们就应该去保护 它、回馈它。这是环境伦理最基本的内涵。
然而,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崛起与扩张、欲求的增加使人类离文明的本质越来越远。当 一种文明的价值取向是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主人 和拥有者,人的使命就是征服和占有自然,这时,自然的报复就极为正常了,环境污染、生 态危机的出现就是必不可免的。
环境问题古已有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个阶段的环境问题有所不同。产业革命以后 ,生产力极大的发展,特别是上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从自然界提取的资 源越来越多,排放的废弃物也与日俱增,全球平均每年排入环境的工业废渣达30亿吨,各种 污水5000亿吨,各种气溶胶10亿吨等等。这些污染物的排放,最终以公害形式或各类环境问 题给类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危害。这危害主要表现在危害人类健康;耗竭不可再生资源存量及 环境对废物的消纳容量;破坏自然景观;危及后代的生命与发展。在我国,虽然各级政府保 护环境的力度不断加大,但生态恶化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的遏制,环境污染程度仍处于 相当高的水平。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生存的环境吸收人类排放废物的能力也是有限 的,自然环境自净能力更是有限的。当人类为自然环境敲响丧钟之时,也为人类自己敲响了 丧钟。因此,人类必须选择一种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生存与生活方式,不断促进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不断调整和建设人类与自然关系,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保护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两个一而二、二而一的任务。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 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无论是从全球 范围,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保护生态环境, 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要实现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从环境伦理的角度看,我 们需要同时调整好三对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 的关系。
蓝天白云,空气清新,鸟语花香,风调雨顺,山河变得更加美好,环境变得更适宜居住 ,这是全人类对生存环境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