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仁川登陆之后的美军军事战略

2003-04-29贝文亚历山大

领导文萃 2003年3期
关键词:北朝鲜麦克阿瑟杜鲁门

贝文 亚历山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最猛烈的碰撞点出现在朝鲜---一个从东亚延伸出来的半岛。1945年,朝鲜被沿着38度纬线分割开来。这一暂时的分割很快就得到巩固,变成了东西方之间的一条相互对恃的壁垒;美国在南朝鲜建立了一个以李承晚为首的右翼政府,而在北朝鲜,建立了一个由金日成领导的共产党国家。

朝鲜人民普遍对自己国家的分裂感到严重不安。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战争开始后不久,麦克阿瑟就着手策划在仁川登陆。参谋长联席会议反对选择这个地点,因为那里海浪极大,只能从南面进入的进港海峡又很狭窄。在仁川,狭窄的黄海中流动范围很小的海水造成了大浪和淤泥滩。东边是朝鲜半岛;西面是中国山东半岛。情况很像夹在新不伦瑞克和新斯科舍之间的加拿大芬迪湾。

麦克阿瑟的仁川登陆计划是拿破仑的"迂回包抄,攻其后部"的翻版,即在敌军及其给养供应来源之间,建立一道战略弹幕或壁垒并切断敌军退路。此计利用了对方抵抗力最弱的路线,因为它完全出乎北朝鲜领导的意料。北朝鲜军的指挥官们认为没有必要为仁川担忧,或者在那里驻扎重兵,因为他们知道那里浪大,认为实际上不可能从那里登陆。

而麦克阿瑟则认为,地势条件上的障碍不管多么可怕,其内在危险和难以确定性都比作战的危险小。物质上的问题是可以估计和解决的,但是人的抵抗则是不可预料的。

在现代战争中,一位军事领导人看到机遇,而另外一些领导人则看到危险;其中最说明问题的事例之一,就是麦克阿瑟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之间的冲突。使这个事例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参谋长联席会议没有认识到,麦克阿瑟的建议很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役中所采用的获胜的"岛屿跳跃"战略。美军绕过日军重兵把守的岛屿或阵地,袭击其后面的目标,以致被搁置在那里的日军毫无进一步的用武之地。美军如从仁川登陆,同样将使釜山战线上的北朝鲜军队被困在那里,迫使他们要么投降,要么因试图撤回北朝鲜而崩溃。

仁川登陆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功。正是这次惊人的胜利促使美国迅速入侵北朝鲜。仁川登陆后,麦克阿瑟的声望迅速升高;杜鲁门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他的意见,即消灭北朝鲜军队,创建一个统一的朝鲜。

在听取麦克阿瑟意见的同时,杜鲁门政府却忽视了红色中国军队在鸭绿江畔的集结,而是断定,斯大林不会在朝鲜问题上冒爆发世界大战的危险。由于杜鲁门、艾奇逊和其他美国高级领导人确信,红色中国是苏联顺从的卫星国,所以他们认为中国共产党军队不会采取独立的行动。

杜鲁门政府在决定入侵北朝鲜时没有考虑到红色中国,而是听从了一心想击溃中共军队的麦克阿瑟的意见以及美国的舆论。仁川登陆成功后,美国舆论倾向于其一贯的争取彻底胜利的愿望。

9月27日,杜鲁门批准了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一项指示,即授权麦克阿瑟向三八线以北进军。美国在下达了这项命令之后才寻求联合国通过联大授予的出兵统一该国的权力。1950年10月7日,联合国以47票对5票批准出兵北朝鲜和举行联合国监督下的选举,以建立一个统一的朝鲜。杜鲁门指示麦克阿瑟完成在三八线以北的行动,他顾及苏联和红色中国的唯一表示,是命令麦克阿瑟在靠近朝鲜北部边界的地区使用韩国部队,但也没有禁止他在那里动用美军。

与仁川登陆的战略不同,麦克阿瑟为出兵北朝鲜而做的准备糟糕到惊人的程度。正像人们后来看到的那样,麦克阿瑟将其部队暴露在巨大的军事危险之下;而这些危险大多是可以避免的。

麦克阿瑟的这些决策表明,他不像拿破仑、"石壁"杰克逊或者隆美尔那样是一位高明的统帅。虽然仁川登陆证明他能够做出出色的战略决策,但是,他企图征服北朝鲜的计划却显示出了不完全正确的判断力和对所面临的挑战的忽略。高明的军事统帅像任何领导人一样也会犯错误。但是,高明帅才的一个特点是能够清楚地观察战略局势,克服危险,抓住机遇。

麦克阿瑟缺乏这种眼光。他看到了一些机遇,比如夺取汉城,从而切断北朝鲜军的生命线。但是,麦克阿瑟没有越过他的这一最大胜利看到更大的范围。虽然他已经对华盛顿说他打算毁灭北朝鲜,但是他并没有制定关于采取这样一项行动的计划---要么通过杜鲁门批准,权衡中苏两国干预的可能性;要么制定一项作战计划。在他夺取汉城之后的混乱之中,他本来会有一个机会,侵占北朝鲜的绝大部分领土,使北朝鲜来不及集结大部队来与他抗衡。同样,当杜鲁门批准出兵北朝鲜的时候,麦克阿瑟没有采取预防措施来防止可能遇到的反击,任凭他的军队被分散成两翼,彼此无法相互支援。

仁川登陆的成功也许提供了现代史上一个最好的例子,说明一次伟大的胜利能够在公众心目中造成一种信念,即这样一次胜利的创造者不会失误。由于麦克阿瑟也相信自己的军事才能,所以他在工作中并没有遇到内部的不利因素。这种公众的爱戴和个人的傲慢加在一起,造成了美国历史上最惨重的军事失败之一。

从仁川登陆开始,美国一直无视北京的抗议和中国部队在鸭绿江彼岸的大批集结。1950年10月3日早晨,中共(中华人民共和国---编者?雪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发出了他的最强烈警告。他对印度大使---因为当时美国与北京没有外交关系---说,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进行干预,但是如果只有韩国军队越过三八线,他们则不会干预。华盛顿于几小时后得到这一消息,但杜鲁门总统和艾奇逊国务卿不予理睬,而是允许麦克阿瑟的入侵于10月9日展开。

10月6日,红色中国政治局举行了一次紧急会议(在10月上半月多次召开会议---编者),做出了一项机智的决定,即派遣"志愿军"赴朝(10月8日,毛泽东发出《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编者)。

这场战争被限制在多山的朝鲜,这样一来,中国人便能够利用他们在军事上的长处---人力、挖掘堑壕和构筑工事的能力及轻型武器---同时使美军在重型武器和空中力量方面的优势部分地失去作用。

与此同时,杜鲁门总统飞到东京东南2000英里的威克岛,于10月15日会见了麦克阿瑟,企图说服麦克阿瑟相信他的对外政策观点,并借助于这位将军的荣耀,争取在11月份的国会选举中使民主党同党们获胜。在这次会晤中,麦克阿瑟对杜鲁门和布莱德利将军说,中国人不会插手朝鲜战争,如果插手,将被杀戮。虽然中国人的警告是明确的,鸭绿江沿岸的备战也是未加掩饰的,但是麦克阿瑟的声望十分令人生畏,以致于杜鲁门和布莱德利没有对他的判断提出异议。

杜鲁门政府如果不理睬麦克阿瑟将军的施压,而是冷静地考虑美国的国家利益,本来是能够避免大量伤亡和失败的屈辱的。麦克阿瑟本人的声望也丧失了许多,因为他判断失误,使美国遭到连续惨败,包括失去汉城和于1951年初向南朝鲜撤军。只是由于利用了中国人落后的后勤系统这一缺陷,美军才得以于1951年春重新逼近三八线。

麦克阿瑟始终都寸土不让。1951年3月,他故意破坏了华盛顿为实现停火而做出的努力。这一叛逆行为臭名远扬,以致杜鲁门终于解除了他的职务。虽然这结束了这位将军在军事决策上的影响,但是杜鲁门政府于1951年6月拒绝了中国的一项停火建议,任凭战争继续下去。身为共和党人的艾森豪威尔总统于1953年7月最终结束了敌对行动;停战条件与中国人两年前所提出的基本相同---沿着战线停火。

猜你喜欢

北朝鲜麦克阿瑟杜鲁门
美海军舰艇科尔(中)为杜鲁门号航空母舰提供补给
奴才和人才
麦克阿瑟:这张相是为我小儿子照的
最后的机会
做梦
美化语言
彭德怀与麦克阿瑟的三次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