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妻子是我人生的拐杖

2003-04-29

现代妇女 2003年4期

郭 源

周大增是河南省著名诗人、作家,10年前,18岁的他就成为了诗坛新星,后来成为拥有百万资产的斜阳电子集团公司的老板。如今,这位拄着双拐的残疾人在漯河市黄河中路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修鞋匠。

文学青年、百万富翁、修鞋匠,这些极具反差的称谓却神奇地集中到一个30岁的残疾人身上。

在中原大地雪花飘扬的时刻,笔者慕名追寻,终于在漯河市沙北区小李庄村找到了他。见是故乡人造访,热情好客的大增非常高兴,当即在他简陋的斗室里设宴置酒。小酌之后,大增向笔者倾诉了他传奇的经历和令天地动容的爱情故事……

残疾少年,求学路上饱尝辛酸

1973年2月,周大增出生于河南省泌阳县沙河店镇温庄村。一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双腿再也无法正常行走。为给他治病,在县公安局工作的父亲辞职回家,几乎变卖了所有的家产,在全国各地遍求名医,但毫无结果。

大增五岁那年一个夏日的晚上,母亲搂着他在小院的竹床上纳凉。月光如水,清风习习,望着母亲头上的白发,他天真地说:“妈妈,你满头的白发就像月光一样。”

母亲笑着说:“哟,我们大增快成诗人了。”大增想,诗人肯定很了不起,就对妈妈说:″将来我要当诗人,为你的白发写好多诗,让别的妈妈都羡慕你……”

妈妈不由搂紧了他,哽咽不语。妈妈知道,孩子连上学都困难,咋能成诗人呢。但长大要当诗人的梦想,从此在大增心田里生根发芽。

转眼到了大增上学的年龄,面对大增那双充满渴望的眼睛,父母一声长叹。父亲掏出五块钱说:“给你,拿去买糖果吃吧。”但父亲万万没有想到,大增用嘴咬着这5元钱硬是爬到了村小学,将钱交给了负责报名的老师。

望着眼前这个满身泥土的残疾儿童,老师流泪了,校长感动了。从此,大增上学了。

父母很忙,大增只好自己爬着去上学,双膝和肚皮常被磨得流血。母亲实在不忍心他这样遭罪,就在雨雪天背着他上学,其它时间就让他自己爬着去。即使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都是最好的。

大增终于长大了,可以拄着双拐走路了。但不幸似乎常常与弱者相伴,中考的前一天晚上,大增到学校参加补课复习,摔倒在一条小沟里,右大腿股骨骨折。大增错过了升初中的考试,只好复读了一年。第二年,他以全镇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重点中学。

三年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他,又以优异成绩考上了100多公里外的县重点高中。由于离家太远,往返不便,大增只得到附近的一所普通高中学习。

三年苦读,三年渴望,然而高考时,因身体残疾,他被无情地拒绝在高考门外。1987年7月6日,是大增永远难忘的黑色日子,他流泪回到了家里。

寒窗苦读,双拐击出美丽诗行

看着因为自己而穷困潦倒的家,看着父亲额头上刻下的深深皱纹,看着母亲的乌发过早地染上白霜,大增的心碎了。同样心碎的还有大增的父母,为了今后能让大增自己养活自己,父母东挪西借,凑了两千元钱让他到县城去学习无线电修理技术。大增接过钱想也没想,就到新华书店买了许多文学书籍,雇了辆三轮车拉回了家。

从此,孤灯凉月无人问,夜夜笔耕伴鸡鸣。谁知,一年下来没有发表一篇文章、一首诗。上百张退稿信使他意识到自己的文学功底太差。

1989年,大增同时报考了北师大中文系和鲁迅文学院的函授课,边学习边写作。

1989年秋天,大增的处女作《唱一首歌》,终于在《星星》诗刊上发表。那是一首唱给母亲的歌,他没有忘记幼年时在银色的月光下,母亲给他的诗人梦。此后,周大增以斜阳为笔名,先后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诗刊》、《飞天》等国内外近百家报刊发表作品380多篇(首)约80多万字,20多次获得全国各地文学奖。1991年,他被河南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这一年,他18岁,是当时河南省最年轻的省级作家。

1993年,周大增获得了由当时驻马店地委颁发的建国以来首届文学艺术创作优秀成果大奖。1994年,他被驻马店地委宣传部聘任为专业创作员,并担任《驻马店青年报》执行主编。

初涉商海,诗人挣得百万家资

周大增本以为自己到报社后,可充分发挥文学特长,能创作出更多的作品,但他很快就发现,日常行政事务和繁琐的改稿、编稿,使他根本没有时间去创作。就在这时,周大增得悉广东文学院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专业作家的消息,他决定辞职到广东去。当他赶到广东时,招聘工作已经结束。文学院的同志看过他的作品后很感动,便帮他在广州一家集团公司的附属中学找了份教师工作。

几个月后,周大增感到虽然在这里的收入比在家里高出两三倍,但依然离自己的理想相去甚远。他决定要回家,集团领导再三挽留,无奈大增去意已决,领导就让周大增迟一天再走。第二天,领导告诉他,公司员工对他身残志坚的精神非常感动,大家为他捐了一些钱,有四万多元。周大增说啥也不要,他说,我用双手完全可以养活自己,好意我领了,但钱我不能收。集团领导告诉他,钱已经汇往他的家乡,请他马上回家去领。

靠着广州寄来的四万多元的捐款和自己从银行的贷款,他在镇上开了当地第一家高档次的酒店,由于经营得法,酒店很快就赢利了。大增瞄准商机,又开办了一个液化气供应站。短短的几年时间,他的企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1994年10月,以他笔名命名的“斜阳电子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公司下辖一个电子厂、一个服装厂、一个豪华大酒店、一个皮制品专营店和一个液化气供应站,公司员工达到300多人,资产超过100万元。

周大增可谓春风得意,他有了自己的小轿车,人们都很恭敬地叫他周总,他成了镇上最有知名度的人物。

遭骗落魄,救命少女成了新娘

正当周大增踌躇满志的时候,不料误入别人精心设计的圈套,招致了近乎灭顶的灾难。

1995年9月,周大增从报纸上看到郑州一家公司招聘合作商的广告。广告称,由他们提供原材料,合作商负责加工电子热水器,他们回收产品。周大增到这家公司考察后感到不错,就与之签订了10万元的合同。

第一批产品生产出来后,公司很顺利地付了13万元的款。一个月时间挣了3万多元,这使周大增感到利润很大,就于11月份签订了一个30万元的合同,又挣一大笔钱。

两次成功,使周大增对那家公司非常信任,他筹资后又与那家公司签订了100万元的合同。当产品加工好后,已是1996年5月,周大增却与那家公司怎么也联系不上了。

顿感不妙的周大增连夜和同事赶到郑州那家公司,公司却大门紧闭。房东告诉他们租房的公司早已搬走了,公司回收的产品都堆在仓库里。

后经技术监督部门鉴定,周大增生产的热水器全部为不合格产品,这种热水器在使用中极易出现漏电事故,而他们所用的原料也全是工厂甩掉的边角废料。

原来,这家公司根本就没有注册,纯属一场骗局。当周大增还完全部借款,自己只剩下3万多元。望着厂里成堆的热水器,周大增万念俱灰。他把全厂工人召集到一块儿,用剩下的钱给工人发了最后一个月的工资。

周大增一人坐在空荡荡的大办公室里,他感到自己像是做了一场梦。“我终于可以无牵无挂地走了。”周大增从柜子里拿出了一瓶两天前就买好的安眠药,拧开盖子,倒在手里一大把,猛地吞了下去。

也许是善有善报,命不该绝。正在吞吃安眠药的周大增,刚好被窗外一位身着白裙、长发飘飘的漂亮女孩看到了,这位女孩当即破门而入,冲上去夺他的瓶子。争夺中,药劲慢慢发作,他的手慢慢松开,药片撒得到处都是。女孩被吓哭了,赶忙打电话到镇医院。

这位女孩叫崔慧玲,刚满18岁,家住在本镇上,她排行最小,又温柔恬静,是父母最疼爱的。慧玲高中毕业后,想和同村的姐妹们一起到南方打工,父母放心不下,就劝说她来到镇上电子厂,成了斜阳公司的一名组装工。慧玲也和大多数员工一样,对这位身残志坚的作家、诗人万分敬重,也仰慕这位坦荡正直、对每位员工都关怀备至的老板。但是,她从来不敢和这位周老板说上一句话。

公司倒闭了,大增倾尽所有,仍然为工人们发放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全体职工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和慧玲要好的十几个姐妹一合计,便把她们的工资集中在一起,委托慧玲给老板送过去,鼓励他东山再起,却没想到在此关键时刻救了大增一命。

工人们都自发来医院看望他们昔日敬重的老板,崔慧玲主动要求留下护理周大增。

三天三夜,大增终于醒来了。他对一直守候在病床前的慧玲说:“我已经一无所有了,你还救我干什么?”慧玲坚定地说:“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因为你还有双手和智慧。”

大增苦笑道:“再活下去,是一种折磨呀!”

慧玲再也忍不住了,情急之下一把拉着大增的手脱口而出:“你的命是我救的,为了我,你也应该坚持地活下去。我愿意陪伴你一辈子!”

大增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他挣扎着坐了起来,久久凝望着面前这个玉洁冰清的女孩,轻轻地摇了摇头:“慧玲,谢谢你的爱。可我是不能接受的,我现在名誉、地位、金钱,什么都没有了,我只是一个拄着双拐的穷光蛋。”慧玲平静地说:“我并不是一时冲动,我觉得你是一个靠得住的男人,嫁给你是因为你的人品和才气,而不是你的地位和金钱,如果你只是一个有钱而庸俗的老板,就算求我,我也不会嫁给你的!”末了,慧玲坚定地说:“大增哥,你是个作家,身体又不方便,以后你在家里写诗,我干活养活你……”

一对年轻人的手,幸福地紧握在了一起。

慧玲要嫁给大增,慧玲的父母勃然大怒,打骂之后,她被关在了屋里,不许离家半步。

大增拄着双拐来了,遭到慧玲父亲的辱骂,并让他滚出去。慧玲站出来了,母亲用鞋子劈头盖脸地打来。大增忙用身残之躯挡住慧玲。

母亲骂得更凶了:“你如果嫁给这个瘸子,就算我没有生你养你,你也没有这个爹妈,从此咱们一刀两断!”

就这样,大增和慧玲在辱骂声中搀扶着离开了家门。

漂泊异乡,夫妻续写爱情诗章

婚后,慧玲用她那单薄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生活重担。第二年,女儿诞生。

但是大增的心情依旧很沮丧,慧玲知道,事业的挫败对丈夫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为了使大增不再触景伤情,她建议暂时离开家乡换一个环境。1999年春节前夕,他们悄悄离开了故乡,来到漯河市,在沙北区的小李庄租了两间民房住下。

春节过后,黄河路劳动局西边的小巷口,出现了一个戴着近视镜、架着双拐的修鞋匠。清晨,慧玲用脚踏三轮车到小巷口,帮他摆好修鞋摊儿,然后就陪坐在他的身边,深情地看着他笨手笨脚地为别人修鞋。由于修鞋处离公厕较远,大增每次小解时,慧玲就骑着三轮车带他去厕所,搀扶他上厕所的台阶,然后坐在厕所门口等他。看厕所的大爷感动得逢人就说,看看这小两口!

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慧玲在一家火锅城找了一份工作。按慧玲的相貌,当个服务员是没问题的,但为了有时间照顾修鞋的丈夫,她硬是要求去后厨当了一名又脏又累的洗碗工,每当有一刻的闲暇,她都要跑到丈夫修鞋的地方看看。

为爱而生,封笔八载重振辉煌

沉重的生活负担使大增学会了借酒消愁。一天晚上收摊回家后,大增又一个人喝起了闷酒。喝完之后,还要慧玲去买五角钱的散酒再喝。看着丈夫如此酗酒糟蹋身体,慧玲就过来夺他的酒杯,大增一闪,酒杯把慧玲的头划了一个口子,鲜血顺着慧玲的脸庞缓缓流下。看着烂醉如泥的丈夫,慧玲不由得一阵辛酸,她理解丈夫此时的心情,从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到街头的修鞋匠,他心里难受啊!

第二天早上,大增看到妻子额头上的伤口,方才想起自己昨晚的过失,而妻子却一句怨言也没说,递给他一首诗,那是昨夜慧玲夜静心伤时分写给大增的诗:在寒冬里/你沉睡着/把自己交给了冰封/被风包围着/男儿风啊刮过来/和煦春色里/有万条柳丝等待/勃勃吹起……这首名为《男儿风》的诗,虽然写得浅露,但那分明是妻子想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的心意。

此前,原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席田中禾多次写信鼓励大增,却没任何效果,今天妻子的挚爱和心灵的呼唤,再次催发了诗人的激情,并一发而不可收。从2001年10月起,大增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写作,他的散文《真爱如山》在《漯河广播电视报》发表,这是他流浪到漯河后公开发表的第一篇作品。随后,他的一批重量级作品《犬吠如歌》、《月冷霜寒》、《有家在远方》、《蝶舞苍山》等接二连三地发表,并引起读者广泛关注与好评。其中《大野之秋》被《中国当代散文大观》一书收入,他的诗歌开始散见于全国各大报刊,2002年9月,大增100万字的散文集《为爱飞翔》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大增的复出引起中原文坛的极大关注,著名作家张宇在百忙之中会见他,并给予高度评价和真诚的鼓励;河南纪实作家、《打工与求职》主编中原渔人来到漯河到他租居的小屋拜会。

2003年元旦前一天,福建东南卫视品牌节目“有你有我”如期播出,作为本期嘉宾,大增和慧玲走进了演播室,他们的故事打动了每一位观众,在如潮的掌声中,可看到人们脸上的熠熠泪光。最近,香港凤凰卫视再次邀请他们制作访谈节目,名牌主持人阿忆先生与之合影留念,周大增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新闻人物。

在大增的斗室里,笔者看到一摞又一摞的厚厚文稿,他的第二卷文集《吹响忧伤》、第三卷《月冷霜寒》和第四卷《地狱天堂》又要陆续出版发行,周大增以此作为礼物献给自己挚爱的妻子。

如今,大增已没有了往日的哀伤,从那双睿智的眼睛和自信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已从痛苦的回忆中彻底摆脱了出来。谈起自己的大起大落,大增说母亲给予了他生命,妻子挽救并延续了他的生命,他要用笔和心去讴歌她们,去讴歌一切善良真诚的人们。(责编关山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