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暑的院外急救

2003-04-29郭中杰

家庭医药 2003年7期
关键词:先兆降温痉挛

郭中杰

中暑是指高温影响下的体温调节功能紊乱,为夏季多发病。一般在高热环境中或在烈日暴晒下时会发生,尤其在湿度高、通风不良以及剧烈活动时更易发生中暑现象。

常见的中暑原因

正常人体温能恒定在37℃左右,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人体产热与散热相对平衡的结果。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散热主要依靠体表毛孔出汗以及皮肤和肺泡表面的蒸发。人体的散热还可通过血液循环流动,将体内深部组织的热量传输到皮下组织,通过扩张的皮肤血管散热,因此经过皮肤血管的血流越多,散热就越多。如果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体内有过量热蓄积,便会产生高热中暑。

中暑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中暑病人一般均有高温接触史,气温在31℃以上即有发生本病的可能。

中暑按病情轻重可分为:

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中,中暑者出现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无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症状。这时患者的体温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过37.5℃。此为中暑的先兆表现,若能及时地采取措施,如中暑者迅速离开高温现场、补充冷饮料等,常常能阻止中暑的发生。

2.轻度中暑轻度中暑者除有先兆中暑的一系列表现外,还有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气短、皮肤热或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体温一般超过38℃。

3.重度中暑除先兆中暑、轻度中暑的表现外,并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高热。

重度中暑还可继续分为:

中暑高热即体内大量热蓄积。中暑者可出现嗜睡、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无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高热,体温可超过40℃。

中暑衰竭即体内没有大量积热。中暑者可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呼吸浅而快、晕厥、昏迷、血压下降等。

中暑痉挛即与高温无直接关系,而发生在剧烈劳动与运动后,由于大量出汗后只饮水而未补充盐分,导致血清钠、血清氯化物降低,血清钾亦可降低,而引起阵发性疼痛性肌肉痉挛(俗称抽筋),口渴,尿少,但体温正常。

日射病即强烈的阳光照射头部,造成颅内温度增高。中暑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神志障碍,重者发生昏迷,体温可轻度增高。

中暑的急救

一、应立即将发现有中暑症状的病人移置到通风好比较阴凉的地方,使其平躺,解开衣服。适当的给予清凉饮料,或淡盐水,或浓茶。经过安静休息,一般中暑症状较轻的患者常可自然恢复。

二、对于伴有意识不清症状的中暑者,可以按压或针刺人中、水沟、十宣等穴;中暑者如果感到头晕、恶心、呕吐或腹泻时,可给予十滴水、霍香正气水(液)等。

三、对中暑并伴有高热的病人,应尽快做物理降温。其方法有:

1.用40%酒精擦洗患者身体。

2.将病人用床单裹身后,用冰水或凉水喷淋,可同时以风扇吹风。

3.可就地取材,把冰装入胶袋或塑料袋,将袋口扎紧后放于患者枕后、两侧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

须注意的是,在物理降温初期,由于体表受较低温度刺激,会引起患者皮肤血管收缩和肌肉震颤,从而影响身体散热,因此会产生暂时性的温度升高的现象。此时不能立即停止降温。

四、在给中暑病人做物理降温的同时,应按摩其四肢、躯干以促进血流,防止血管收缩。

五、对顽固性高热、痉挛、抽搐、意识障碍、血压下降,经上述处理后无明显好转者,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中暑的预防

一、高温作业车间应有良好的降温、通风、湿度调节和隔除热源等设备。

二、田间及野外作业,应根据暑天特点,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适当延长午休时间。烈日下工作最好戴草帽、打阳伞。

三、供应合理饮料,如含盐清凉饮料,含盐0.2%~0.3%,10℃左右。可以添加必要的有机酸、香料、复方维生素B、白糖等。

四、老年人、身体虚弱者、有发热及精神系统疾病史者都是容易发生中暑的人群。在气温31℃以上时,这些高危人群应加以预防。

五、对中暑病人要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他们对高温的敏感可能维持较长的时间,应避免短期内再接触高温环境。

猜你喜欢

先兆降温痉挛
动物降温有妙招
先兆流产,别害怕
先兆流产的三个药膳方
夏困当心中风先兆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页岩气开发降温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读一读吧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