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界“流俗”种种
2003-04-29贺承军
贺承军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仓禀实而知礼节"、生产过剩则消费文化丰富多彩,真正的消费文化繁衍推出了一个社会群体:有闲阶层。马克思的《资本论》中,称之为食利阶层。名称似乎有贬义,而19世纪的社会学家范布伦则更客观地名之为"有闲阶级",他有一本书专论这个阶层的闲暇与消费。
消费是与生产相对的概念。"生产"活动中的经典英雄,是那些挥汗如雨的炼钢工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扬帆出海的渔民等等,"生产"文明带出了一系列产业。中国近代以来的仁人志士,有不少就是希望以实业或产业来救国的,革命史证明这是偏颇的。毛泽东的成功革命,最重要的莫过于心灵与观念的变革,即对于"他人"的财物,如果是剥削者、反动派、坏蛋,就可以据其财产为己有或公有。这场革命真彻底,根本不关乎什么产业,到后来要促进产业,也必须通过"抓革命"来"促生产"。
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主导国家的由革命家变为经济与产业专家,专家治国,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于是乎,凡事都可归为产业。这也确是我国产业不发达的必然要求,教育要产业化,于是教师变得像收租子的;医疗要产业化,大夫变成拿刀子"宰"人财物的;房地产业更是产业化,房地产商便成为无视文化、环境、人类情感、空间美学的暴利追求者。这一切缘出于我们对产业的片面理解,以及对于资本经济、产业经济的利润、产值的狂热,尤其是,对于人类文明高级阶段的消费文化的极其无知。
在中国,主导意识形态笼罩下的哲学、心理仍然是"生产性"的,而仅由时尚报刊与其他媒体推动着"消费"。没有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来认真思考消费文化与消费哲学、心理学,于是乎,消费领域的观念土壤中,就长出了许多种剧毒或轻毒的蘑菇。行文到此,我终于触及本文之正题:房地产界"流俗"种种。
房地产业发展,因为密切关系到民生民情,所以,它不光是"产业"范畴的,很大成分,它依赖于"消费性"意识形态,因而艺术、审美、精神、情感、自我认同等领域的奥秘应该充分带出来,怎一个"产业"了得。近20年来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体现出了许多观念与意识,由于从概念上还没有、或者说也不可能得到高度的提炼,我姑且称之为"流俗"。
流俗之一种:时俗
典型的莫过于"欧陆风格"。对于这个概念,可谓人言言殊。据说上海外滩边金茂大厦举行国际招标时,欧洲建筑师就不知道什么叫"欧陆风格"。他们知道"希腊古典"、"罗马古典"、巴洛克、洛可可、哥特式、都铎式、新古典主义,这些都发源于欧洲的建筑历史风格,但不知道什么是"欧陆风格"。从西方人的角度看,上海外滩的老建筑,有点欧洲建筑的味道,但颇混杂,不好归于哪一宗,所以以地缘政治的标准来定义,统称为殖民地建筑风格。这本来带有侮蔑中国人的意思,但中国人似乎认了。
其实,当今所谓"欧陆风格",大抵就是西方人自己都不好意思再提的殖民地风格。房地产界还要求得更细哩,要英国式或法国式或意大利式等等,无非是英属殖民地风格、法属殖民地风格、意属殖民地风格。我们的大老板们提这种"风格"要求时,牢固地立足于一种"生产性"立场,就像当年我们买外国军舰一样,要什么式样,尽管拿来。而在消费领域,所谓"欧陆风格"就犯了两个大忌,一是概念不清,二是即使概念清楚了,也是歧视性、侮辱性的。
我自觉并非辜鸿铭式的国粹派,非要强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仍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一则这种不清不楚的概念,房地产商们运用得那么得心应手,二则时光间隔已经滤掉殖民地式的侮辱性成份,成为一个纯粹的商业符号。现在随处可见的"欧陆风格"住宅区,就证明它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经济学家茅于轼说:"欧陆风格"于学理说不过去,但老百姓喜闻乐见。提倡艺术要让老百姓喜闻乐见,既然大家喜欢殖民地建筑风格,我对所谓"欧陆风格",既不褒也不贬,称之为"时俗"罢。
流俗之二种:陋俗
地产界陋俗多多,最突出的莫过于讲"风水"。令人非常尴尬的是,我有许多房地产界或其他各界的朋友说起"风水"来挺得劲,因而我与朋友们之间聊天的选题必须慎重,"风水"是我思维中的"雷区",对之厌而且恶。
清华大学的陈志华教授是坚定的人文主义者,多有雄文驳斥一些老的少的学者所写的"风水"学著作。
依我的见解,从国外留学归来的"风水"学者,在学术上把"风水"当作一种社会现象、语言习俗,但为了取悦于大众,他们是不会明确地把这一点写在封面的。而无论是留学归来还是本土成长的"风水"学者的著作,封面上宣扬的是"生产性"煽情之辞:熟谙此道,可以趋吉避祸,为你带来财运、艳福、子运。
在此,我要再次说明对于"风水"学的一个恰当的比喻:讲究"风水"就好比要一个跑百米的女孩穿旗袍,为了提高她的百米速度,只好将旗袍的开叉开到肢窝里去了,倒不如把旗袍扔掉,一身短衫,现代速度装扮。这就是说,所谓"风水"中的科学性,早就有了地质、地理、结构、采光、通风、构图、布局等现代技术与审美学科的知识,还要"左青龙、右白虎"那个豁得厉害的"旗袍"干嘛?
这种"负阴抱阳"的老掉牙习俗,如果无害,倒也罢了,问题在于,"风水"往往严重地扭曲审美:如果将建筑做成尖楔形,"风水"学谓之为"刀",不行;建筑布局与构图设计成非对称形态,也不行,所以,"风水"盛行之处,绞杀建筑个性、干预建筑纯正语言的运用,是谓陋俗。
流俗之三种:恶俗
某市有个"新理想华庭",是恶俗的典型代表,外墙上贴金,倘若是"打枪的不要、悄悄的干活",倒也个人好自为之,无人干涉。然而,贴了金,是要放礼炮,引人注意的。开发商在此的用意无非两种:一是非常认同这种恶俗,谓之"帝王气派",这就是鲁迅所说的那些"做稳了奴隶"的暴发户,向那些"想做奴隶尚未得"的人招徕生意罢;二是明知其为恶俗,但偏要以此恶引来非议、标榜个性,达到促销目的。前一种恶的可怜,后一种恶而狠毒,两者俱备,则恶不可赦。
房地产业界的表现,于当代国人心态的浮华世相中非常有代表性。一种相异于"生产性"的健康的消费意识形态,有待专家和大众的共同酝酿培养。房地产业界人士要认真反思、思想理论界要将启蒙的课题拓展到消费文化的领域,移风易俗,当其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