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认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

2003-04-29刘建设

企业文明 2003年7期
关键词:个人收入居民收入差距

刘建设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解决了2亿多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近年越来越大。因此,正确看待并妥善处理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居民收入差异的现状

改革前均等化程度高。改革开放前,虽然我国也存在着不平等问题,但总的看来,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均等化程度很高的社会。在改革之初,中国收入差距程度比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要低。在我国历史上,虽然没有系统的分配理论,但从古至今在影响巨大的分配思想中,却无处不体现着一个"均"字。"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对收入分配的实践产生很大的影响。

改革后收入差距趋于扩大。改革开放后,我国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改革政策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遗憾的是,共同贫穷的帽子我们虽然已经摘掉了,但共同富裕的目标还依然离我们很远。尤其是今天,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趋于扩大,已经成了深深困扰政府和社会的难题,也是当今我国面临的一个经济和社会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和关注。

居民收入差距增大的原因

国内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农民内部的阶层分化和收入差距、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同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同行业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等等。

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就总体而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分不开的。具体来说,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人们所拥有的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存在差异,竞争机会也就不均等,从而导致了收入水平也不均等。这种不均等虽然并非都出自个人原因,但从财产差别的角度来看,各种家庭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不同,每个人所能继承的财产也就不一样,这就使他们的竞争地位不公平,进而导致个人受教育程度和发挥才能的机会也相差甚远,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个人天赋和人力资本的形成。因此,有的人会处于较有利的竞争地位,可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此外,在竞争社会中,优胜劣汰是竞争的一般原则,但这一原则运用于个人收入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却是不适当的。因此,收入分配不公平已经被视为完善市场经济的天然缺陷。因此,居民的收入不能完全取决于市场分配机制,其中还应包含伦理和道德因素。

政府调节手段不健全。首先是财政体制不健全。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占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小,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也较小,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能力较低,削弱了从财政方面解决脱贫致富问题的能力。某些企业占有和使用比较优越的国有资源和重要生产要素,获得高额收入,而国家财政又未能有效地通过税收等手段调节这种收入,导致某些行业收入高,尤其是垄断性行业的企业,其个人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其它行业和企业,造成行业和企业之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

其次是税收体制不完善。表现为个人综合收入相等、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其税收负担往往不同;最高税率较低,不能有力地调节过高收入和抑制暴富;没有建立健全法人对支付个人收入的申报制度、个人财产登记稽查制度,个人收入的透明度很差,容易逃避纳税;单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很不完善,依法纳税意识淡薄;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很不平衡,使税收制度无法发挥调节过高收入的作用。

第三是政府对合法财产和合法收入的保护制度不完善。这一问题在农民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谁都能"巧立名目"向农民伸手收取财物,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受到追究。因此,尽管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但农民负担年年喊减,实际上年年加码。另外,有的政府部门和执法组织乱用职权,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乱创收,成了经久难治的顽疾。对合法财产的保护制度的欠缺,最让人痛心的例子就是公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这种流失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一部分人通过不法手段暴富,从而拉大了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特殊性。在经济转轨时期,收入差距的扩大经常是不可避免的,对我国而言,以下几个因素对收入差距的扩大有重要影响。

第一,改革力度的非均衡性。我国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改革的各个阶段,其侧重点和具体政策有所区别,对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经济、不同性质企业的改革力度,包括改革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平衡的。这是形成城乡居民之间、地区居民之间、不同所有制成员之间个人收入差别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很不完善。我国市场体系的发育程度还比较低,各类市场发育滞后,部门和地区的市场封锁与分割长期存在。市场主体、市场运行和市场调节的规则与制度很不完善,市场法规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混乱状况难以避免。

第三,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相对滞后,企业的收入分配体制和运行机制很不完善。许多国有企业尚未完全摆脱行政机构的束缚,没有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经营机制,抑制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有的国有企业虽然具有了一定的分配自主权,但自我约束机制不完善,企业内部分配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监督。此外,内部人控制问题仍然存在,有的国企业经营者和承包者,利用企业经营机制的不完善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采取各种手段蚕食国有资产,侵吞企业利润。通过内部人控制而使企业经营者获得高额收入,是形成收入差距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方面,还没有形成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出资的筹措渠道;享受社会保障的机遇不均等;体系不完善,保障效果不明显;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窄,保障立法滞后等等。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制约了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的功效和力度,主要是影响城乡生活困难居民的收入,不能从保障低收入方面来缩小高低收入之间的不合理差距。

第五,经济政策及其变化影响着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同原有体制下的"政策惯性"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是原有体制下的一种政策产物。改革以来一些政策有所松动和改变,但离根本性改变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对策

一定的收入差距是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的重要杠杆。但是,如果不加限制地任其发展,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也有可能发展成为影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问题。因此,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差距过大。平均主义是分配不公,差距过大也是分配不公。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正确处理和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是解决差距过大的根本措施。当前我国的各种利益矛盾、收入差距,都是源于落后的生产力,根源于国家还不富裕。我国现阶段的居民收入差距,是在加快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差距,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使国家早日富强,人民早日富裕,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才能更加有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各种利益矛盾,才能为缩小或解决收入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是解决区域差距特别是东西部差距的战略举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合理调整地区经济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部署,是解决区域经济差距特别是东西部差距的战略举措,也是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巩固国防的客观要求。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实施,一定能够推进西部大开发。同时,加快中东部地区发展,提高中东部地区发展水平,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

推进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治本之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在新的世纪,要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特别要推进税费制度改革,取消乡统筹、村提留和其它面向农民征收的一切行政性收费,切实把农民的负担减下来。同时,有计划地转移农村人口,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总之,要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千方百计地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让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税收制度的改革,是解决行业、职业收入差距的有效措施。要充分发挥税收作为社会收入分配的杠杆作用,尽快出台遗产税法,修改目前的个人所得税法,提高个人收入的透明度,加大代扣代缴的法律责任,加快银行货币电子化,切实强化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保护合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同时,要运用多税种来调节垄断行业的利润水平,加大收入的源头控制,理顺收入分配,规范初次分配秩序。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现存的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是历史和现实多种原因作用的结果,既有"先天不足"的因素,也有"后天失调"的因素;既有体制和政策的因素,也有自然条件的限制。因此,决不能把问题都推给改革开放。

(责任编辑:杨力斌)

猜你喜欢

个人收入居民收入差距
用手习惯对个人收入有影响吗?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我国遗产税的制度设计——基于法理和税收双益原则
计划生育是否提高了子代收入?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居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