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敬老爱老: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

2003-04-29侯雅丽

祝您健康 2003年7期
关键词:李洪儿女子女

侯雅丽

我国社会老年人口急剧增加,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03年,我国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如何让老年人安度晚年,是家庭、社会以及老人自身共同面对的问题。

一、老有所养不容易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如何呢?据有关部门统计,65%的城市老人,有离退休金作为生活保障。人到老年,儿女长大,经济上独立,老人的经济负担不再沉重。但在今天,一些收入偏低的老人,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或80年代离退休的老人,由于当时普遍工资待遇低,这些年虽然工资屡次有所提高,可总收入仍然偏低。要想“老有所养”还得靠子女的孝心。

1985年从某建筑公司退休的刘万龙就属此列。当时退休金170余元,经过几次调资,现在每月收入500多元。而刘万龙的老伴一直做家务,自然没有退休金。老两口500多元钱,生活就不太宽裕了,好在两儿一女都已成家立业,按月补贴他们父母150元钱。每提及此,刘万龙师傅一方面觉得“儿女有良心”,一方面又有点遗憾:原想着干了一辈子,老了有退休金不拖累儿女,没想到还是被儿女“养”起来了。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义务,但对老人来说,能够坦然接受子女赞助的是少数。随着福利待遇提高,大多数离退休老人都能靠自己的收入生活。

北京市某研究所退休的高级工程师何立新,退休后,很快便有多家乡镇企业来聘请,允以优厚待遇,并许诺不用天天上班,有问题时来一趟就成了。于是,何工便今日去某厂指导,明天去某校授课,“简直比上班还忙”。何立新的妻子是位退休的教师,老两口收人稳定,又有“外财”。于是,被儿女们看作“大财主”。前一段时间,小儿子说单位集资买房,要走1.5万元。结果风波骤起,两个女儿见老爸出手大方,全都伸手讨要,一日为您外孙买钢琴,一日家庭装修。口口声声:一样儿女、一样待遇。何工原打算能有一笔积蓄携老伴去趟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旅游,这下计划泡汤了。何工感叹:唉,都说是退休养老,我这整个一个拼命给儿女当牛做马的角色。

吃饱穿暖这一基本生存要求,对当今的老年人来说应该不算问题了。对大多数子女而言,赡养老人都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但是很多衣食不愁的老人仍然感到生活不完美。

在传统观念中,赡养老人就是要保证吃饱穿暖,至于吃穿之外,就很少顾及了。于是有的子女很委屈:觉得自己已尽了力,可还是不能使父母满意。

做了一辈子行政管理的李洪彬,退休后情绪波动很大,提起儿女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李洪彬退休后和儿子住在一起,老伴不善言谈,每日出去搓麻将,李洪彬在家料理家务。李洪彬说儿子、儿媳一天跟他们说不上十句话,无非是“您起来啦?”“今儿吃什么?”“我们走了。”有时,饭桌上聊起什么,李师傅一插嘴,儿子便说:“您都退休了,还操这闲心。”白天没处说话,晚上儿女回家插不上话。在一次单位组织的老同志活动会上,李洪彬自嘲:“老了,跟不上形势了。”据一些老年工作调查,老同志中有类似感受的不在少数。

此外,丧偶的老年人则更要多承受一份孤苦、寂寞。有些老人产生再婚想法,可由于传统思想作怪,往往遭到子女反对,使老人倍添伤感。据上海老龄委调查,上海35%的老人选择由配偶养老。这一方面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人的生存状态大大改善,不必依附儿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不为物质困扰的老人,渴望着精神上的自由。

如何从物质、精神上真正关心、理解老人,这才是老有所养的关键。

二、老有所为,白发人渴望实现“自我”价值

老年人不仅要安度晚年,还要在有生之年发热发光,有所作为。随着思想观念更新,老年人不再满足于买菜做饭看孩子、玩牌下棋、看电视等,做社会进步的旁观者,他们渴望参与社会发展,要把自己的学识技术发挥出来,创出晚霞尚满天的效应。

据北京市人才开发中心统计,有40%左右的老同志退下来后身体条件好,愿意重新工作。但要让老同志能够发挥余热,还有待于社会、家庭创造条件。

一位退休的小学高级教师说,她前年退休后一直闲呆在家里,去年她爱人也退休了,她的儿子是个经理,家中雇有保姆,孩子上贵族学校用不上她。她现在每月500多元的退休金,身体很好,很愿意再做做教学辅助工作。可一提这话,儿子就说:“缺钱您说话,这岁数了还出去当家教,您倒不闲得发慌,人家怎么说我呢?”

做了一辈子技工的刘永贵则戏称自己退而不休,她每天6点起床,做早饭,送孙子上学,回来后打扫卫生、洗衣服,为孙子和自己做午饭,接孙子吃饭再送去学校。下午略微休息一下,便该买菜准备晚饭。4点20分再出门接孙子。“咱没什么技术,也找不着合适的工作,只能当全天候保姆呗!”

老人们找工作都依靠亲朋,只有那些有较高文化、专业水平的人才去人才服务中心,人们在思想深处还是认为老年人已步入人生的秋末,与创造、拼搏无缘了。其实,老年人有其他人才不具备的优势。他们觉悟高、积累深厚、经验丰富。比如离退休科技人员,技术精湛、专业知识丰富,如果能让他们发挥用武之地,则无疑是社会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首钢总公司几位退休老工人就是这样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几位老师傅聚在一起,集资兴办了“北京市京琦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男性多功能接尿器和女性全功能接便器”,既为一些疾病患者解除苦恼,又实现了自己干一点事情的初衷。

老有所为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老年人渴望实现自我价值,为老人们创造条件,不仅能做到发挥所长、造福社会,还可以有益于老同志的身心健康。

三、老有所乐呼唤新天地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业余文化生活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就是他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目标。

近几年,由于社会的关心,老龄工作者的努力,老年人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了。夕阳合唱团、太极拳、木栏剑、大秧歌,加上棋牌乐,可供老年人娱乐消遣的活动日渐增多。但是大多数老人谈到消闲,都说可供娱乐的场所太少了。

扭秧歌在马路边,打拳练剑楼门边,这便是许多城市老年人日常文化娱乐活动的写照。一位退休在家的王玉山大夫,平素非常喜爱文体活动,唱京剧、打门球、跳交谊舞,可退休后不久,就改成晨跑和扭秧歌了,问及原因,他爽快地说:“没地方玩啊,歌厅、舞厅、台球室、健身房,那儿是年轻人的天地,没办法,因地制宜吧。”

给老年人一片空间,这是一个越来越强烈的呼声。过去还有个茶馆什么的让老年人凑在一起听书聊天,现在要是多有一些能供老年人放松消遣的场所多好呀!一位老知识分子甚至疾呼:应该为老年人多建些集锻炼、娱乐、休闲、聊天等功能于一体的康乐城!

老年人期盼有学习、娱乐的场所和条件,渴望自己能够“欢度”晚年。这同样需要子女的理解和支持,老年人有自己的思想观念,在待事待人上有很多地方和年轻人“说不来”,也需要在娱乐活动中加强群体意识,加强和社会及他人的来往,这样才会心情愉快。

张思勋就是这样一位,她退休后,白天为子女接送孩子,晚上和双休日就自己放自己的假,在楼前教人跳交谊舞,自带录音机伴奏带。她说:没有咱们的地方,咱们就自己找乐。如今,她家楼前的空地成了附近老年人的聚会之地,在一块聊聊家长里短,说说退休的苦和乐,彼此都有一种得到理解的放松感。

要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让老年人拥有一段金色的时光,还有待于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编辑祝健)

猜你喜欢

李洪儿女子女
权利行使与敲诈勒索罪的规范鉴别——兼及对李洪元案的回应
天山儿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种树老人”李洪占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江湖儿女
家有儿女欢乐多
白送少女70万!怪叔叔不愿你像一条来历不明的小溪(上)
爱难道只是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