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驾护航”应当休矣

2003-04-29

领导文萃 2003年8期
关键词:本职保驾护航党政领导

炎 白

一种流行的说法,往往暗示着某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本质,隐喻着一种深刻的社会政治观念,"保驾护航"就是这样一种常常出现在政界与司法界的政治禅语。

什么是"保驾护航"?芽凡是在法院工作的人,尤其是负点责任的领导,大概没有不知道的。实践中,每当法院判决有不合政府意向之虞时,党政领导常常会找来法院的负责同志,语重心长但却不容置辩地告诫:法院要为党和政府的工作"保驾护航"。其中的深意和分量自是每个法院院长都能深刻理解的。结果,最后的判决大有可能成了"保驾护航"的文告,而法院也不知不觉地变为"保驾护航"的设置。

说起"保驾护航",很容易让人想起唐僧给孙悟空套上紧箍咒,然后动不动就念咒语的神话故事。两者实质很相似,而且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在时下许多写帝王将相的电视电影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保驾的情节,但那毕竟是很久远的事情,难道今天还要继续吗?芽况且,场合也绝不一样。更令人惊讶的是,党政领导去念这个咒语也就罢了,法院自己也常常自念其咒。所以如此,体制上的原因固然是一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恐怕是观念问题。我们讲了这么长时间的体制改革和法治国家,但"保驾护航"这个咒语的存在及其对法院工作的影响,就足以表明一种客观现实,即我国现今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法治观念还相当淡薄,司法机构本身还没有一个独立的、自我的意识。

让法院承担"保驾护航"的社会责任之所以令人惊奇,是因为它多少有些违宪的意味。我国宪法早就明确规定司法机关有不受任何党派团体干预,独立审判的权力,所以怎么能让其去为政府"保驾护航"呢?芽在一个现代国家中,如果没有法院的独立或审判的独立,就不具备法治国家的最起码条件。至于法院本身,就更不应该主动请缨为政府党派"救驾"或"保驾",因为那既非本职,亦非义务。当然,换一个角度讲,法院的每一个判决实际都是在"保驾护航",不是为了某个党政机关的政策、方法"保驾护航",而是为维护社会秩序、建设法治国家"保驾护航"。这种"保驾护航"是应该的、本职的。

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这意味着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在更大的范围内接受国际社会的法律规则,其中当然也包括司法规则。这使得中国的司法机关将直接面对严峻的挑战。其中,国外或是境外的当事人会越来越多地卷入各种类型的法律纠纷中,从而面对我们的司法裁判,但他们应该和中国的公民、法人享有同等的权利。在此情况下,我们的司法机关怎么能再谈为某一方当事人"保驾护航"呢?芽谈了恐怕也行不通。因为这样做会违背世贸组织规则,会影响我们法治国家的声誉和形象。所以,"保驾护航"至少在此意义上可以休矣?(田之宁摘自《法学家茶座》)

猜你喜欢

本职保驾护航党政领导
立足本职工作,发挥组织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图读懂《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
葆婴为亚运健儿保驾护航
新常态下党员干部创新工作对策研究
省农委召开纪念建党96周年大会暨“立本职、学精神、促发展”专题党日大会
加固技术创新,为桥梁健康保驾护航
法律为PPP保驾护航
京津冀党政领导纵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为新赶考保驾护航
一张图看懂生态环境损害如何追究党政领导干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