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自流
2003-04-25黄侨明
人民教育 2003年21期
黄侨明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得到体现。课堂上,实验老师一直在关注着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一直在张扬着孩子的个性,一直在呵护着孩子们幼小、脆弱的心灵,这一切都是正确的。然而,有一堂课却引起了我的思考。
老师非常大度地給了孩子至少三次喜欢怎样,就怎样的机会。第一次是阅读课文时,老师说:……你们喜欢用什么方式读就用什么方式读。第二次也是读,老师说:……你们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第三次是让孩子表演,老师说:你们爱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对老师来说,每一次都是满意的,因为她认为这是在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培养自主意识与能力;这是在促进孩子们的个性发展。然而,要是孩子们一直在这种想怎样就怎样,喜欢怎样就怎样的环境中长大,长大了还是想怎样就怎样、喜欢怎样就怎样,那还了得。
上述例子恐怕是由于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的误解或是实践中产生了偏差。自主学习应是相对被动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它要求学生对学习有正确的理解,要明确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问题是难以理解的。再说,无论是读书还是做其他事情,总得有个好的习惯或方法,总得有个规则。好的习惯、方法是需要培养的,规则的遵守是需要引导的,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实践中,应该真正理解自主学习、发展个性的意义,不能简单化为喜欢怎样就怎样、想怎样就怎样。要记住:自主≠自流,个性不能变任性,良好的习惯还是要培养;该教的,就是要教,问题在于如何教,而不在于不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