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送给孩子一件“护身服”

2003-04-25李美荣

人民教育 2003年21期
关键词:罪犯事例情景

李美荣

儿童少年是一个弱势群体。虽然家庭、学校及社会都在尽力保护他们,但他们由于受年龄、体力、经验、能力等条件的限制,常常是非难辨、良莠不分,很容易受到干扰和侵害。自古至今,不少居心叵测的人都爱在儿童身上打主意,如拐卖、诱骗、敲诈勒索甚至杀害等针对儿童的犯罪时有发生。怎样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试一试。

一、披露犯罪伎俩,提高辨别能力。我们要告诉孩子,罪犯在实施犯罪时,往往使用哪些手段,如诱骗、恐吓等。因为儿童辨别能力差、好奇心重,所以几句恭维话、一个小玩具等小小诱饵就可能使儿童上当。还有些坏人故意装出一副可怜相,编造种种谎言,说什么迷路了,口渴了到家中讨杯水喝……一旦时机成熟便凶相毕露。这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司法机关的帮助,请他们来作报告,我想那些血的教训,一定会引起孩子们的重视,从而提高警惕性和辨别能力。

二、讲授遇险自救事例,增强应变能力。遇到危险时,儿童少年往往会惊慌失措,因此我们应多讲些遇险自救的事例供其参考。比如《童区寄传》里的故事,司马光破缸教人的故事等,当然最好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實的事情。

三、假设情景,锻炼自我保护能力。儿童少年经验少、阅历拽,往往想像不到犯罪分子如何狡猾。因此平时我们必须联系现实,假设一些比较常见的犯罪情景,让孩子置身其中,靠自己的努力想办法脱险,在模拟表演中达到锻炼自我保护能力的目的。比如:如果你发现罪犯已经潜入家中,怎么办?方便的话可以拨打110;不方便的话,表面上要做出服从他的样子,不要轻易反抗。因为罪犯也很紧张,他人室多是为了抢劫财物,不一定想伤害人。若是你反抗了,他可能会伤害到你。当然你也可以想办法先稳住他,再慢慢往门口靠,趁机逃走。但要出其不意,不能让罪犯看出你的意图。总而言之,在活动中要集思广益,以达到锻炼孩子们遇事镇静、见机行事能力的目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一步不离地保护孩子,不如多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给孩子穿上护身服,只有如此,他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潮中安全地自由驰骋。

猜你喜欢

罪犯事例情景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例”后有“析”方可取
楼梯间 要小心
把美留在心里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开放状态下的书面表达
聪明的罪犯
抓罪犯
狡猾的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