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方针的丰富发展和教育创新

2003-04-23姜树卿

人民教育 2003年8期
关键词:教育方针服务课程

姜树卿

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党的教育方针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在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础上,又把为人民服务”写入教育方针;在写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础上,又把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写入教育方针,使党的教育方针扩展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把“坚持教育创新”第一次写入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这对于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教育的需求,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育为人民服务。

新的教育方针提出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我理解是为了强调教育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教育的需求和愿望。在教育内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受到教育的基本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和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的制约,目前,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就必须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同时,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还必须优化教育资源,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在实施教育超前发展之后,一个时期乃至很长时期,劳动力资源与社会需求仍将存在着供大于求的矛盾,但我们决不能因为社会就业方面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暂时困难,就放慢发展教育的步伐。因为在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不是我们发展教育带来了社会就业困难,而是只有发展教育才能变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只有普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强人们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加快经济的发展,减轻社会就业的压力。

教育为人民服务,说到底就是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应该是为培养人才服务,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该是为学生服务。但传统的教育一直把学生单纯视为受教育者,认为学校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下一代和为家长教育后代,学生是为了学习知识才到学校来的,所以,既然是学生求之于学校,怎样教育学生就应由学校来安排,因而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就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认知、感悟中得到提高,情操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

教育为学生服务,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内容,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也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更新与转变的表现。只有坚持教育为学生服务,才能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战略任务提供人才保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做出贡献。

二、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认识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体现在认识问题的结果上,而且在整个认识真理的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以致用是教育的直接目的,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教育的全过程都应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否则,脱离实践的教育教学就培养不出高质量的人才。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们一贯所倡导的,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也必须得到全面的贯彻。但随着人类活动的丰富和实践的发展,人们学习知识与认识事物的渠道已不仅限于生产劳动,大量的实践活动,诸如社会调查、社区活动、志愿者活动等,都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等的重要环节。如果把实践活动仅限于生产劳动,也不利于文科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一些学校或专业就会简单地认为生产劳动与己无关,而忽视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影响学生的全面锻炼与发展。

把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写入党的教育方针,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范围,也有利于解决当前教育忽视实践教学的问题,使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有了方针政策的规范和保证。这样,就会加快解决传统教育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的问题,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育创新。

教育创新,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来的,这次又写入了十六大报告。可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只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才能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

进行教育创新,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搞好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党的教育方针统领下进行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创新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在提高国民受教育年限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处理好规模、效益、质量的关系,处理好国家、学校、学生的关系。坚持教育为学生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人的终身学习服务、为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服务、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为世界和平和稳定服务的思想观念。摒弃传统教育选拔式淘汰式的做法,改变让多数学生自弃并失去自信的状况。切实关怀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使每个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获得和谐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进行教育创新,必须进行教育体制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以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体制、布局、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理顺和调整。但也应该看到,教育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还显得步伐不够大、程度不够深入。就目前的情况看,教育体制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办学体制单一,管理体制过于集权,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办学管得过多过死,在管理中把握教育规律不够,学校办学机制不够灵活,等等。进行教育体制创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教育管理行政立法,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責、权,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调动办学主体的积极性,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要推进办学主体的多元化,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形成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进行教育创新,还必须进行课程和教学创新。课程和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只有进行课程和教学创新,才能落实教育创新。教育创新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所以,也只有进行课程和教学创新,才能达到教育创新的目的。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在搞好对教育创新全面规划的基础上,重视课程改革,加强对教学改革的研究,以课程创新和教学创新来推进教育创新。

目前,在全国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课程变革和教学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措施和重要内容。这次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等。应该说,这次课程改革的成功一定会使我国的教育创新大大地向前迈进一步。若不进行这样深刻的改革,教育创新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决不能忽视课程改革的深远意义。

课程改革会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学将由过去教师在课堂上的瞒堂灌”者,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进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创新和教学创新,不仅是基础教育的事情,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也必须进行创新。如果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不进行课程和教学创新,待尝试过并习惯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学生进入高等学校或职业学校后,就会感到那里学习乏味,认为想像中的高层次”实际上并不高。另外,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不进行课程和教学创新,不仅影响自身的创新,也影响着教育的整体创新。所以,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重视课程和教学创新,用课程创新和教学创新推动教育的全面创新。

猜你喜欢

教育方针服务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如何改变当前畸形的高效课堂
美国音乐课程改革的三个流派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
一种特色的教学理念的提出与讨论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