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十年政府最主要的教育理想是促进教育公平
2002-04-29张力
张力
王湛同志在几次座谈会,上都非常明确地提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李连宁同志主抓基础教育工作,多年来对教育均衡发展一直十分关注,我们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按照王湛同志和李连宁同志的要求,做了一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研究。我谈三点体会。
第一点体会,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上有一个理论基石,就是教育的权利问题,或者叫教育的基本人权问题。这从我国的《宪法》和教育法律中、从江总书记七一讲话中、还有从一些我国签署的国际公约中都可以找到依据。但这个理论层面的问题,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不仅有些地方政府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老百姓也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所谓好学生上好学校、好学校招好学生,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科研人员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应该不上好学校,而下岗工人也不认为自己的孩子就一定上不了好学校。教育公平理念没有在理论层面上形成广泛共识。
我认为今后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制度安排来推进教育公平,首先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当然如果没有足够的共识就推进制度是很难的,所以山东寿光可贵之处就在于政府与社会已经形成了一致的意见,这是非常难得的,虽然在一开始可能会有一些反对意见,但能在这方面形成共识说明还是很有意义的。
这里惟一需要区分的一点就是平等的意义对不同层次的基础教育是不一样的。这里就有一个问题,目前,我们谈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要不要区分一下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当中的其他非义务教育?当然寿光现在在高中阶段已经有消除薄弱学校这么一个条件了,所以它可以讲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了。但是,其他地区要学寿光的经验,恐怕就要先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要强调我国《宪法》和教育法律所保障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平等机会。
有一次我给编制义务教育课程的专家们谈体会时说,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编制应该着眼于整个的学龄人口,而不是着眼于智力水平在前20%或者30%的学龄人口来设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给学生提供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应该是所有人都能够达到的一个基本标准,至少从国家意义上来讲,不存在智力水平的歧视:或者说,在义务教育阶段,也不给先富起来的人群以显示他的子女社会地位优越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宁可选择一个非常均衡的义务教育。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目的就是使大多数孩子学习愉快,没有挫折感,其中的确有一部分孩子可能屹不饱,也没有关系,政府应该关注的不是那些吃不饱的,而是关照绝大多数能学习孩子的需要。我觉得,按照这样一个理念来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点体会,是教育资源的短缺问题。事实上,我们的义务教育也好,基础教育也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么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资源供给的短缺总会存在的。一般来说,开始表现在满足基本教育机会的资源短缺,之后就是扩大和增加教育机会的资源短缺,再后就是接受高水平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的短缺。在不同的地区,随着普及义务教育质量的不断巩固和人口覆盖面的逐渐提高,这种情况是递进的。在研究寿光经验时,不能不加区分地把这三类短缺都比照寿光的经验来做,可能不同地区还要有所区别。比如西部欠发达地区,克服资源性短缺首先要满足能不能上學的问题;在中等发达地区,是考虑都有上学机会以后质量差异多大的问题,有没有薄弱学校的问题:而在相对发达的地区,是一定要满足学生受比较均衡的教育的问题。如果政府一下提供不了这么多优质资源给学生的话,至少应该在更大范围内做到有限资源共享。
第三点体会,是今后十年政府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方面要有所作为。在征求今后十年到二十年教育应当做什么的一个务虚会上,我就说政府要有理想,今后十年,政府最主要的一个教育理想就是促进教育公平。因为教育公平可能是市场机制所不能完全达到的,而且在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当中,最该关注公平的是政府,如果政府没有高举公平大旗的话,老百姓不能自然而然地求得公平。这里就有几个问题:政府决策者是否能够意识到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要再办什么重点初中、重点小学了?是否能在消除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的同时,坚持采取免试,就近入学的做法?是否能够确立教育现代化目标,而教育现代化目标是以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基石的?任何一个地区,如果政府没有做到地区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话,就不要谈什么教育的现代化,那都是做表面文章。
希望寿光的经验能够得到山东省教育厅的支持,能够在山东境内率先逐步推广。为什么提这个?因为在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出了很多全国性的经验,包括平度的农科教结合经验,烟台的素质教育经验,省政府和省教育厅都是非常开放的,敢于在全国开风气之先。我想,如果山东省能够按照不同县、不同地市的情况,把寿光的经验琢磨出一套推广的实施方案来,可能对全国具有更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