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管理关键在于“理”
2002-04-25邢斌
邢斌
西亭高级中学作为江苏省改革试点单位,从1993年开始试行办学体制的改革即所有权仍属国家所有,办学权划归南通绣袁厂(今江苏综艺集团)。学校从此由吃皇粮走向了自主办学、自谋发展的道路。这一改革既给学校注入了发展的活力,也加大了自身生存的压力。十多年来,我校前后几任校长借鉴以人为本的赦能管理经验,坚持寓“管”于“理”,开拓创新,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益。学校规模扩大了4倍,总资产翻了5番,去年又以优良成绩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省级验收,并跻身子省文明单位行列。学校的管理体制被原省教委誉为西亭模式。
在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效能管理实践中,我们始终突出一个“理”字,追求着寓“管”于“理”、‘管在不管中”的理想境界。
与时俱进理思路
时代发展逼迫我们:必须盯着世界办学校,想着明天干今天。
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新时代,教育面临着国际性的严峻挑战,迫使我们必须盯着外部世界(国内外的教育大环境)办自己的学校,瞄准明天的事业办好今天的事情。因此,办学思路必须是前瞻的、动态的,必须与时俱进,这要求管理者经常为此深思热虑,运筹谋划。
1.居安思危谋思路。上世纪90年代初,主导基础教育的依然是计划经济模式,学校处于坐等皇粮的局面。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政府的投入必须向其倾斜,这使本来就发展缓慢的高中教育受到较大的制约。如果安于现状、照计划行事,暂时还无落伍之虞、淘汰之忧,然而学校的管理者清醒地意识到,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迫切需求和学校面临的发展危机,都要求学校寻求一条新的出路。于是,产生了校企联姻,经教结合的新思路,开始与南通绣衣厂联台办学。学校开办职业班为厂方培养人才,厂方为学校注入资金。正是这一思路的初步实践,为后来的办学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为学校办学开辟了新的途径。
2.审时度势定思路。办学权归属企业之后,实行学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拥有了更多的办学自主权,给学校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增加了自谋发展的压力。机遇和压力促成了学校办学思路的大解放、大转变。校领导审时度势,及时确定了改革管理体制,强化激励机制,推进市场化运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创建省重点中学”的发展思路。根据这一思路,学校借鉴现代企业效能管理的理念和经验,针对教育特点,遵循教育规律,积极而慎重地采取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改革举措,有效地充分释放了人的能量,提高了管理效能,顺利跨入了省重点中学行列。在此期间,校董会决定创建依托本校办学的民办初中——黄金中学,与本校高中相衔接,开始了中学六年一贯制的实验。毋庸讳言,这一思路的实施,在推进教改实验、优化高中生源素质的同时,也为盘活学校无形资本和有形资本,使之增值升效开拓了一条新渠道。
3.前瞻未来调思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和公民的教育期望值都快速增高,高等教育大众化已呈必然趋势,高中普及教育逐渐提到议事日程。针对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必须及时调整思路,调高目标,调节运作。进入省重点中学行列之后,我们随即调整了发展思路,即强化效能管理,优化资本运作,组合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创造经济效益,建设校园新区,扩大办学规模,提高目标档次,瞄准国际化,实现现代化,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按照這一思路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我们己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如今,校领导正在筹划向国际化迈进的战略思路。其重点是延伸、拓宽现有的绿色通道:中学六年一贯制理论与实践研究省九五重点课题).把绿色通道做长做宽,做强做优,为教育消费者提供多类型、多规格、多取向的教育服务项目,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促进学校发展。
革故鼎新理关系
市场规律启示我们:先进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科学的管理机制决定管理效能。
本着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调动每个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宗旨,1993年学校制定了《西亭中学内部管理改革试行办法》,出台了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等实施细则。经过试行,2000年8月又出台了新方案,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了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全体教职工都要参加岗位竞聘,择优录用。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津资分离,多劳多得,优劳优酬。通过定编、定性、定岗和末位淘汰、岗位竞聘和全面考核等一系列的制度改革,有效地调动了教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在制定和实施这些革新举措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核心,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处理好劳与酬的关系。从人的公平心理需求出发,坚持按劳取酬,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排除将奉献与公平报酬对立的传统观念,确立优劳优酬、多劳多酬是对奉献的认可和褒奖的观念。
针对教师劳动不易简单量化的特殊性,我们采取了量与质结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类操作,综合评估的办法。比如津资分离、重绩兼量等考评细则的提出和执行,都较好地满足了大家的公平心理,有效地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处理好岗与能的关系。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用其所能,扬其所长,固然是必须竖持的原则,然而在目前教职工队伍流动尚有诸多条件制约的情况下,学校现有员工的所长所能还不可能与岗位需求完全吻合。为了处理好这一局部性的矛盾,我们采取了不惜代价聘能人,不惜投入培能人,不拘一格挖潜能等一系列措施,逐步使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配置组合走向岗能匹配并不断优化的轨道。确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理念,加强岗位练兵,主张在其位,专其能,用则进。一些并非科班出身的教辅、后勤人员,在学习型组织构建和运作过程中,很快达到了专业化水平,继而成为小有名气的专家里手。
3.处理好激与控的关系。市场理念和运作方式的引用,管理体制、分配制度的改革,有效地激发了人们的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和发展意识。这种“激”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动力越猛越大越需要控制系统的调控,为此,我们在构建控制系统中主要着力于三控。
(1)制度它控。在管理条例中有明确的奖惩规定,但在相应的实施细则中,对可能出现的违规现象都有详尽具体的惩处条款。比如教师变相给学生加班加点,利用自习课授课或抄题解,未经批准滥发讲义,加重课业负担,擅售资料等都有计量扣分的标准。在可能的发病期,如开学之初和复习迎考期间,学校总要利用会议等重申有关禁处条款,同时教务部门加强检查监督。
(2)制衡互控。我们采取了大组分小组的办法,展开同行同项团体对抗赛,更有利于相互制衡,互监互控。这同时也促进了小组内的精诚合作,互帮互督。因为奖与惩都涉及全组的共同利益,如食堂、环卫等后勤部门,由独组承包到分组承包,从其品种、价格到服务质量都有了明显的优化。个体考核与团队评估相结合更利于互促互控,竞争与合作相济互动。比如某学科组有教师将出阵上公开课或参赛,本组全体老师无不竭诚相助,集体备战。
(3)道德自控。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突出了教职工职业道德教育,以此作为以德治校的重中之重。为此我校开展了我爱我行、爱生尽职等系列讨论、演讲、征文活动,以达成全体教职工的共识,即立足学生终身的生存与发展,着眼自己今天的教育与服务。从而自觉克服狭隘的个人功利主义,以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心自律自控。以自控为归宿点的三控,为竞争的客观性、公正性、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宽严相济理心商
效能管理要求我们;不仅要强化人心所向的凝聚力,而且要优化个体心理承受力。
所谓心商,即个体维持心理健康,调适心理压力,保持良好承受力、进取心的心理状态的能力。心商是智商、情高之母,是成功之根本。
繁重的工作,严格的考评,激烈的竞争,紧张的节奏,给教职工带来的心理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如今光有心齐已不夠,还需人心坚强。人的管理,归根结蒂是人心的管理。需要宽严相济,包括执行制度之严,也应严在情中,严中见情。
“理”心商,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1.情理,以情感理心态。即对人的尊重、理解和谅解。从人的本性理解人的多种需求欲望,创造条件尽量满足合理需求。在关顾群体共性需求的同时,注重需求的个性化,尤其是对一些弱势者、受挫者及时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让大家感受到制度如铁,集体有情,产生归属感、依附感,从而调整心态,平衡情绪,激发热情。坚忍不拔地奋发向上。
2.埋理,以理性理心能。也可称为理性情绪疗法。通过统一认知理念,建立与共同目标相一致的个人理想,克服自卑或自傲,强化自信和自强的心理品质,摆脱顾影自怜或孤芳自赏的心理,客观公正地认识自我,脚踏实地地完善自我,坚持不懈地超越自我。在竞争中不断充电蓄能,以智能才干创优质高效,以游刃有余获得轻松潇洒,用工作效能换取慰藉和愉悦。
3.事理,藉事件理心绪。即运用美国心理学家的合理情绪疗法中的ABC理论,以某些激发性事件为中介,调整理顺当事者乃至周围群体的心绪,借此提升心商。(A指外来激发性事件,B指个体不同的认知理念,C 指由外来事件引起的情绪反映及行为结果。)学校日常管理中有许多激发性事件都是理心商的载体,若疏而不理,不仅失去激励的契机,还会导致负面效应。
心商的整体优化、提升,形成了效能管理强有力的动力系统,促进了学校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