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史学继往开来拓新域
2001-12-01京生
京 生
伴随历史迈进二十一世纪第二个春天的脚步,中央民族大学50年大庆之即,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也即将迎来她的第45个生日的庆典。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创办于1956年,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伴随中国民族史学科的发展,逐渐成长壮大,至今已成长为在海内外都有重要影响的民族史专业系科。
1956年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正式创办新中国第一个民族史和民族学本科专业并举办研究生班,由翁独健、傅乐焕、潘光旦、林耀华、王锺翰等著名专家执教。50年代全体师生参加了国家民委组织的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和民族识别工作,并参加《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的编写,开拓了中国民族史教学和研究的新领域;60年代,历史系部分教师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委托,相继整理了中印、中苏、中越边界资料(包括南海诸岛资料),并负责《中国历史地图集》东北部分的编绘工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边疆的巩固做出了贡献。 “文革”时期,历史系的建设一度遭到破坏,停止招生,学术研究也近乎停顿。“文革”之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恢复招收中国民族史专业本科生,建立了民族史研究所,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一支高素质教学科研人员,能培养历史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人员的多层次人才的系科专业。
过去40多年的岁月里,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在历任校、系领导和广大师生的不懈努力下,教学科研硕果累累。为国家培养出了大批的中国民族史研究的专门人才和民族干部。这些由历史系培植和孕育成长的花蕾,如今已成长为民族地区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材和骨干力量。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在培养民族精英、继承民族精神,发展民族经济,建设民族地区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40余年教学科研上的丰硕成果,对于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更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有力的促进作用。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历史系建系以来就有一大批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知名学者和教授执教,,如翁独健、傅乐焕、王锺翰、苏晋仁、郭毅生、贾敬颜等,为历史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们的带动和培养下,目前已形成一支专业素质高、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和科研队伍。目前历史系有教职员工24人,其中教授8人(含博士生指导教师4人),副教授副研究员7人,讲师8人,助教1人。其中: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现在系任教的教师中,包括著名的中国民族史、清史和满族史专家王锺翰教授;中国民族史专家胡绍华、李桂芝、姚念慈、达力扎布、陈楠、李鸿宾教授。他们专业基础扎实,研究成果丰硕,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中青年教师基本上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他们在老专家的指引下,相继在教学与科研中脱颖而出,已经成为历史系教学与科研的骨干力量。
建系近50年来,教师们在认真搞好教学的同时,还积极承担国家和省部委级科研项目,潜心钻研、辛勤笔耕,在史学研究特别是中国民族史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我国民族史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仅改革开放以来的10余年间,历史系教师承担国家和部委级科研项目20多项。目前正进行的有国家项目1项,省部级6项,“211贡程”项目4项。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共出版著作83种、译著3种,资料集20余种;发表论文686篇,译文40多篇。具有代表性的专著和论文集有王锺翰:《清史杂考》、《清史新考》、《清史续考》、《王锺翰先生自选集》,王锺翰主编:《中国民族史》、苏晋仁:《册府元龟吐蕃史料校证》、贾敬颜:《民族文化历史萃要》、费孝通、陈连开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陈连开:《中华民族研究初探》、陈梧桐:《朱元璋研究》、《洪武皇帝大传》、郭毅生:《太平天国经济制度》、《太平天国经济史》、《山海集》、王恒杰:《迪庆藏族社会史》、李松茂:《回族伊斯兰教研究》、胡绍华《傣族风俗志》、李桂芝:《辽金简史》、姚念慈:《满族八旗制国家初探》、达力扎布:《明代漠南蒙古历史研究》、陈楠、《藏史丛考》、杨楠:《江南土墩遗存研究》、李鸿宾:《唐朝蒴方军研究——兼论唐廷与西北诸族的关系及其演变》、尚衍斌:《元代畏兀儿研究》》、《西域文化》等;参加点校和整理的古籍文献有《清史稿》、《清史列传》、《宋书乐志校注》、《宋书百官志校注》、《通典》、《通鉴吐蕃史料》、《佛典文选》、《道书综目》等等。
这些研究成果和著作,赢得学术界的广泛好评,有的曾在国家和部委省市级的科研成果评奖中获奖,如王锺翰教授主编的《中国民族史》获第九届中国图书奖、国家社会科学一等奖、第四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吴玉章历史学一等奖,苏晋仁教授的《宋书乐志校注》、郭毅生教授的《太平天国经济史》及《太平天国经济制度》均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陈连开教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撰写的“汉族”词条和《中国民族史大事记》获国家民委优秀成果奖,陈梧桐教授的《洪武皇帝大传》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尚衍斌副教授的《元代畏兀儿研究》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达力扎布教授的《明代漠南蒙古历史研究》获第四届中国民族图书三等奖、国家民委社会科学奖著作二等奖。我系教师的论文《大藏法王考》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论文类优秀成果一等奖、《江南土墩遗存分布研究》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编写了大量教材,有国家教委重点教材《中国民族史概要》、陈楠教授的《历史文选》教学1996年获宝钢优秀教学成果奖等等。
完整的学科体系
历史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比较完整的教学和科研的学科体系。1981年历史系获得中国民族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中国民族史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1989年中国民族史专业被国家民委确定为重点学科(按1997年新学科分类现归属专门史)。2000年获中国少数民族史博士学位授予权(民族学)。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历史学“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8年在教育部基地中期评估中被评为优秀。1998年被列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形成了培养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人的完整的学科体系。
40多年来在改善教学条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 目前历史系资料室藏书丰富,现拥有各类图书3万册,期刊125种(外文期刊另有19种),保存有珍贵的50年代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及少数民族简史、简志及新版民族地区地方志,还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禁毁丛刊》、《中国图书综录》等古籍文献及大量新版专业书籍、并有部分光盘资料均可供研究生利用。丰富的图书资料方便了广大师生的学习和研究。为适应现代高科技教学发展的要求,历史系购置了大量设备,建起了自已的计算机房,(并配有外设:投影仪、扫描仪、刻录机、数字相机、数字摄象机等)并向广大师生开放。历史系的广大师生现在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来辅助学术研究,高科技的手段也为古老的学科注入了新鲜血液。
桃李满天下
近50年来,历史系为国家培养了历史学特别是民族史学的专业人才2000余名。其中,先后招收过本科生31届,共1783名;文化旅游大专班一届37人。改革开放前招收过两届中国民族史研究生班,共34名。改革开放以后,招收中国民族史专业与考古专业硕士研究生154名,己毕业130名,现在读24名;招收中国民族史专业博士生20名,己毕业10名,现在读10名。1996年在中国民族史专业设博士后流动站,己有2名博士后出站。共培养留学生13名。此外,本系还先后接受过多名外校教师的进修。历史系培养的毕业生,己遍布于全国各地,多数在边疆民族地区,从事教学、科研、行政、新闻等工作,许多毕业生工作业绩突出,已成为工作岗位和专业领域中的骨干力量。一部分在党政部门工作的,走上领导岗位,如中共中央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马启智;国家民委副主任文精;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副主任陈瑞清等。更有大批同志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不少人晋升为教授、研究员,担任硕士生或博士生导师,成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如宁夏社会科学院名誉校长、西夏学专家李范文;中国民族史专家博士生导师陈连开、元史专家史为民、满族史和清史专家刘小萌、定宜庄、姚念慈等等。
目前招收历史学、满文文史、文化旅游三个本科专业。文科基地班开设政治理论课、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断代史、国别史、历史文选、史料学、历史文献学、史学理论、外语、计算机等全国重点大学历史系均开设的基础科目。此外发挥自已的学科优势和特点,开设了有关中国民族史方面的必修课《中国民族史概要》,另外开设中国民族关系史、民族学概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国边疆历史地理、满族 史、蒙古史、回族史、藏族史、苗瑶史、辽金史、东北民族史、北方民族史、西北民族史、西南民族史、中东南民族史、中国土司制度、边疆民族考古等十余门选修课程。形成了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自已的特色。在基地建设中立足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在教学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史学基地的课程设置在保证培养基本能力、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压缩必修课课时,为同学提供更多的看书 时间,增开选修课,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方面,基地采取精练课堂教学、加强课下辅导、授课方式灵活生动等一系列措施,注重史学能力、实践能力两种能力的培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创办了专业性很强的、自编、自排的《史林学步》杂志以及《团刊》等,其内容和水平得到了广泛好评。每年进行学生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评比,优秀论文推荐参加全国历史学基地“史学新秀”奖的评选。我系学生在已进行的二届里获得“史学新秀”一、二等奖。反映了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还组织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调查,参加社会实践。对学生不仅注重教学实践工作而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并组织过多次大型活动,宿舍文化活动节、香港回归知识竞赛、民族知识竞赛等;85级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90级、91级获北京市先进集体、92级获北京市先锋团支部、团总支多次获红旗团总支并多次在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中名列前矛。
近年硕士生、博士生在国内公开出版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120多篇,各人专著1本,2000年有一篇博士论文被评为高等学校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本系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学科和教学体系。走进二十一世纪,面临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与挑战,历史系新的领导班子和各位老师将把过去四十几年的成绩作为前进的新起点,将把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取得更大的成果做为重要任务,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合格有用的人才而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