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之爱别人无法替代

2001-11-29赵忠心

为了孩子(孕0~3岁) 2001年19期
关键词:夫妇条件家庭

●赵忠心

前些年,有一位经营房地产的老总,他们夫妇都在一个公司里上班,工作非常忙碌,还经常出差,简直是“来无踪,去无影,居无定所”,无法顾及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女儿。他们夫妇经多方打听,认为我家条件好,就非要把他们的女孩寄宿在我们家不可。

我们的一双儿女已经长大,也都搬到外面单独居住,我夫妇两人住着三居室的房子。我家里倒是有孩子居住的地方,可我是大学教授,不坐班,每天都在家写作,夫人身体又不太好。我们极力推辞,但他们夫妇死磨硬泡,不达到目的不罢休。没办法,最后我们只好答应试一试。

谁曾想到,这一试就是5年多!在5年中,孩子与我们相处得非常好,就像是我们的亲孙女,我们夫妇非常喜欢她。她很懂事,又很文静,没有影响过我的工作,也没有给我的夫人带来多少负担和麻烦,还给我们这个“空巢家庭”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我们这个临时组织起来的老少三口之家生活得十分愉快,她的父母也非常放心。

到了5年级,有一天放学后,那女孩正在做作业。突然,我发现她哭了起来,还哭得很伤心。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赶紧问:“怎么啦?身体不舒服?”她摇摇头,我摸摸她的头,一点儿也不热。我又问:“是谁欺负你了?有人欺负你,我去找他们老师!”她还是一个劲儿地摇头。那究竟是怎么啦?我很着急。经我再三追问,那女孩竟然哭泣着说出了这样一番让人震惊的话:

“我上幼儿园的时候,他们(指她的爸爸妈妈)就把我送到全托幼儿园,一个星期才能见到他们一面;现在,我上小学了,他们又把我送到了你们家,还是一个星期接我一回。”那女孩子觉得委屈得不得了。她稍稍停顿了一下,狠狠地说:“他们这样对待我,等他们老了,我也把他们送到敬老院,也一个星期接他们一次!”

这最后的话,几乎是大声喊出来的,足见这番话,是在她心里憋了很长很长的时间了,那天不知因为什么事而突然迸发出来了!

我赶紧给她的妈妈打电话,让她赶快把孩子接走。我郑重地警告他们说:“要是再不把孩子接回家,你们老了可就要遭罪了!”她妈妈一听,赶紧把孩子接了回去。

她的父母把孩子放在我的家里,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稳定的家庭生活环境,保证她能上学;我们把孩子接受了下来,同样也是为了孩子。万万没有想到,她的父母和我们夫妇,都是怀着一颗“好心”办了一件“错事”。

现在,有些年轻夫妇为了经商、求学,或是到外地,或是出国,也有的就是为了“享受生活”,把孩子寄养在自己父母家,或是寄养在别人家,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孩子有了稳定的生活条件,倒也没受什么委屈。可当父母的没有想到,不管帮他们代管孩子的人怎么爱孩子,也代替不了父母之爱。父母之爱,对孩子来说是精神食粮中的“精品”、“极品”,是别人不能替代的,是金钱买不来的。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许多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出现了许多孤儿,政府把那些孩子收容到一个条件非常好的孤儿院里。那里的工作人员对孩子都非常好,照顾得十分周到,物质设施也是一流的。孩子们在孤儿院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是当时一般家庭所不能相比的。然而人们惊讶地发现,那里的孩子身心发育状况并不太理想,与有家庭有父母的孩子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工作人员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后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那种不正常现象,是患了一种叫做“设施病”的罕见的疾病。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孩子“缺乏母爱”。可见,父母之爱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其他任何人的爱都不能替代的。

为了孩子的幸福和身心健康,做父母的有责任把父母之爱无私地奉献给孩子。你们要深造、要金钱、要享受、要实现“个人价值”,但不能以牺牲对孩子的爱为代价。

年轻父母们,如果只顾自己不顾孩子,你们会后悔的。

猜你喜欢

夫妇条件家庭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排除多余的条件
两地分居夫妇春节备孕、避孕有讲究
选择合适的条件
家庭“煮”夫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贵州遵义新蒲杨价夫妇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