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科学玩具学科学

2001-11-29凌桂芝

为了孩子(孕0~3岁) 2001年19期
关键词:不倒翁长发水流

●凌桂芝

不少家长都喜欢给孩子玩玩具,如果能选购一些科学玩具的话,能培养学科学的兴趣。所谓科学玩具是指那些既具有娱乐性,又能表明某种科学现象,蕴含一定科学原理的玩具。如:不倒翁、万花筒、陀螺、望远镜、风筝、风车、降落伞、惯性车、磁铁玩具等。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玩具的伴随,玩具使孩子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给他们带来无限的快乐。引导孩子通过玩科学玩具来学科学,可谓“乐教合一”,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就拿“不倒翁”来说吧。无论人们怎样推,它都会经过摇摆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就是不倒,十分有趣。原来,它的整个身体都很轻,只是在底部有一个较重的东西,因此,它的重心很低。另外,不倒翁的底面积大而圆滑,容易摆动,当不倒翁向一边倾斜时,受重力的作用,它会绕支点摆动,恢复到正常位置。游戏中,孩子体验快乐之余,很可能产生好奇和疑问。“为什么不倒翁总也推不倒呢?”这时,成人可引导孩子打开玩具(在不损坏玩具的前提下),或用鸡蛋壳做一个“摇不倒”玩具,观察和探索玩具中的科学奥秘。家长不必给孩子讲解他们不能理解的科学原理,玩科学玩具的目的,就在于让孩子去体验。希望通过孩子反复摆弄玩具,感知更多的科学现象,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如用欢乐球在头发上反复摩擦,就可把它“贴”在想贴的地方;陀螺转得越快,它“站”得越稳;降落伞的伞面撑开后,它降落的速度就变慢……如果孩子长大后学到有关的科学知识时,会联想到儿时曾经玩过的有趣的游戏,那就是科学启蒙教育的巨大成功。

鉴于科学玩具在科学启蒙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建议年轻父母为孩子选购一些科学玩具,更提倡家长在闲暇之余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些简单的科学玩具。如,用两个包装酒的长方体纸盒及两块大小适宜的镜片,可制作一个潜望镜。用一块小磁铁做鱼钩,用各种材料剪成小鱼,卡上别上别针,即可玩有趣的“钓鱼”游戏。自制科学玩具在丰富孩子科学经验的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能力。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组感知“摩擦起电”现象的自制玩具。

(1)“钓鱼”——用薄纸剪成约2厘米大小的各种鱼的形状,用摩擦过的塑料棒接近纸鱼,就可将鱼“钓”上来。

(2)“转伞”——用一张薄纸制成伞面,架在铁丝弯成的支架上,同样用摩擦过的塑料棒绕纸伞移动,即可看到纸伞的转动。

(3)“翻跟头的运动员”——用薄纸剪成了一个双臂上举抓握单杠的运动员的形象,将运动员的“双手”沿一根细棍折过来,粘在“手腕”处 ,呈抓握单杠状。用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运动员并往前拉,可以使运动员沿着细棍“翻跟头”。

(4)“偏离的水流”——在一个塑料瓶底部打一个小孔,注入水后,使其形成细小的水流。用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水流,会发现水流向塑料棒一侧偏离。

(5)“长发飘飘”——用可乐瓶做一个长发娃娃的形象。用单面胶剪出眼睛、鼻子、嘴,贴在瓶子上,将若干根塑料绳固定在瓶口处作娃娃的头发,绳子被劈得越细越好。玩时,用手在“头发”上摩擦,待手离开后,即可看到“娃娃”的“长发”飘起来。

猜你喜欢

不倒翁长发水流
柔顺的长发
笨笨熊“说”不倒翁
可爱的不倒翁
长发三千泪万千
待我长发及腰
剪长发攻守战
为什么不倒翁不会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