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凉山建成经济发展明星州和民族团结模范州

2001-11-22张作哈

中国民族 2001年11期
关键词:全州农业发展

张作哈

过去五年是我州经济发展最快的五年,基础设施变化最大的五年,农业连续丰收的五年,扶贫攻坚成效显著的五年,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五年。五年的成就是来之不易的,是全州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克服前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心同德、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结果。

今后五至十年,是我国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的重要时期,也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努力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牢记小平同志:“实施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的教导,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州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促进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团结奋进,加快发展,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把凉山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明星州和民族团结的模范州。

“十五”期间,我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预定为:到2OO5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力争达到22O亿元以上,年均增长9%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5%以上、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3%以上、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2%以上。2OO5年全州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O00年全省平均水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130元,到2005年超过2000年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切买解决4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坚持“围绕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科技兴凉、改革开放‘六篇文章,实施稳定一个基础(农业),调整三大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所有制结构),培育壮大五大支柱(烟桑、两色、水电、旅游和轻工食品)”的经济发展思路,牢牢把握和突出抓好关系全州发展全局的几个问题: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跨越式发展的先导,努力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从凉山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不断完善发展的思路,加快富民兴州步伐;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坚定不移地进行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努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医药卫生体制、农村税费、财政体制和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促进“两个根本转变”;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努力改善对内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环境,以大开放促大开发、大发展。

二是牢牢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按照积极进取、量力而行、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要把抓机遇落实在抓项目、抓政策上,争取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全州要把2001年作为“项目推进年”,以此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各项重点项目的建设,为实现凉山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市场导向、效益优先的原则,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努力调整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城乡结构,充分发挥我州资源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培育壮大具有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稳固财源。2005年,全州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调整为32:33:35;城镇化水平达到18%。

四是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凉”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着眼于提高国民经济的科技含量和全州各族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科学技术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努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大力培养各类人才,增加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五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体现特色的原则,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到2005年,安宁河五县一市人均国内生产总产值超过当年全省平均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甘洛、盐源、越西、喜德、普格、雷波六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00年全州平均水平,买现追赶型发展。昭觉、布拖、美姑、金阳、木里五县要加快发展,力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2000年全州平均水平。

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继续巩固和加强农业,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稳定农村基本政策、稳定基本农田面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充分发挥我州丰富的光热和土地资源优势,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依靠科技,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一是要确保粮食稳定增长。二是进一步优化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三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要在质量和效益上狠下功夫,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烟、丝、糖、果、菜等优势产业,加快酿酒葡萄、中药材、花卉、白魔芋、蓖麻、胡萝卜、芦菩、西番莲等新项目发展,培育壮大一批流通型、加工型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把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搞好机制创新和结构调整,实现第二次创业。积极抓好劳务输出,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四是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认真实施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安宁河流域农业资源开发世行贷款项目、新增耕地48万亩的国土资源开发项目和以工代赈项目等,扩大能粮能经、能水能旱的稳产高产基本农田面积,提高农业抗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气象服务、农村能源工作。五是加快推进以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科技培训和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加强农产品流通组织建设,引导农民生产优质农产品进入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

第二,加快工业改组改造,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点在工业、难点在工业、亮点也在工业。要坚持发展、创新、提高的方针,充分发挥存量资产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特色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为重点,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做到抓大铸大、放小促活、进而有为、退而有序,促进工业快速健康发展。“十五”期间,全州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以上。一是要加快发展两烟、两色、轻工食品等支柱产业。二是大力培育企业集团,发展“小巨人”企业。三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四是不断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

第三,进一步加强交通、水利、通信、电网、广播电视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突出战略性,采取新机制,”通过贷款兴建、收费还贷和引进国内外投资、引入民间资金的办法,制定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促进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发展。要把公路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实施好“通达、联网、通乡”三大工程。

第四,全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人口和资源管理。深入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管理、计划生育等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是坚持保护和发展并重的方针,实行综合治理,努力实现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目标。二是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逐步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努力提高各类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三是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稳定现有生育政策,努力降低生育水平,重点做好农村人口、流动人口和城镇特殊群体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确保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健康发展。

第五,大力发展以旅游、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一是按照保护资源、统筹规划、有序开发的原则,立足独特的民族风情、地域文化、航天高科技景观和秀美的山川、宜人的气候,建树品牌,大力发展凉山特色旅游。二是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三是在广泛的领域里积极采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积极推进政务、金融、财税、证券、旅游等行业的管理现代化,加强对农业、社会事业和公众的信息服务,努力扩大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和各类信息资源。

第六,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积极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鼓励国有企业积极实行股份制,继续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凭、承包、股份合作和出售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按照有进有退的原则,让国有经济逐渐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集中有限的国有资本投入基础性、公益性产业和优势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国有商贸企业要逐步退出控股和持股。要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来抓,大力倡导、积极扶持、加强服务,放宽市场准入,取消对民间资本不合理的限制,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个体、私营经济、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快速发展,使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州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较大提高。

第七,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要认真贯彻“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注重实效、有序推进的原则,进一步扩大西昌城市规模和提高城市的综合水平,加快各县县城发展,抓好17个省定试点镇建设,逐步在基础条件好、经济发展潜力大的地方合理规划建设一批小集镇。争取用 1O年时间把西昌建成4O万以上城镇人口的中等城市,充分发挥西昌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

第八,进一步抓好扶贫攻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扶贫攻坚仍是全州一项重要的经济任务和政治任务。必须坚持以稳定解决农村贫困群众温饱问题为中心,把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国土资源开发、计划生育、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结合起来,继续巩固、完善、提高形象扶贫工程,抓好移民扶贫工程和形象扶贫新村建设,买施好2001—2010年18.5万人口移民扶贫总体规划,通过山、水、田、林、路、电综合治理,努力改善贫困村、贫困户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继续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扶贫,把扶贫攻坚落实到特困乡、特困村、特困户。

第九,全面实施科教兴凉战略,努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围绕我州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把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作为工作的重点,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加速科技创新的步伐。

切实加大教育工作的力度,加快人才培养。要认真贯彻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和州委、州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决定》,坚持把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重点扶持,巩固和发展寄宿制教育,改革和完善双语教学体制,努力提高聚居区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

进一步深化城镇医药卫生改革,加强农村基层防治网络建设,重点抓好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卫生事业,采取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措施,切实解决农村缺医少药和防病治病难的问题,使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第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切实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一是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二是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发挥政协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联系。三是加大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工作力度。

2001年是进入新世纪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保持我州经济增长良好势头、乘势前进的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2001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预定为: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第二产业增长12%、第三产业增长 1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 5%;粮食增产 300O万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 12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灿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或略高于去年水平。

“十五”计划为我们展现了美好的前景,让我们迎着新世纪曙光,伴着新世纪脚步,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谱写更加壮丽的篇章,为实现凉山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全州农业发展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区域发展篇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