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边富民”潮涌彩云之南

2001-11-22

中国民族 2001年8期
关键词:富民边境民族

郭 锟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山区省份,边境一线共有8个地州,25个边境县(市),123个边境乡镇,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占全国内陆边境线约1/5;边境8地州中,有6个是自治州,25个边境县(市)中有22个是民族自治地方;边境25个县(市)共有546.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6%,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于全省,全省52种民族成份在边境一线几乎都有分布,还有16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边境一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多彩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区位优势,在云南实施建立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建设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受特殊的社会、历史、自然等因素的影响,边境民族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加快边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使边境各民族群众尽快富裕起来,不仅是边境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实现“富民、兴边、强国、睦邻,巩固祖国万里边疆”的迫切需要。云南省委省政府充分认识到开展“兴边富民行动”不仅是帮助边境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的重大政治问题,是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

活动伊始,省委省政府就高度重视,把开展“兴边富民行动”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书记、省长亲自和国家民委领导进行座谈,交换对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工作的意见,省委省政府领导还多次深入到边境民族地区,调查研究,对“兴边富民行动”给予具体指导。为了研究解决独龙族的发展问题,省委书记令狐安同志亲自率领省民委和省扶办的主要领导,跋山涉水,翻越海拔3400多米的风雪丫口,来到地处中缅边境线上的全国56个民族聚居地中唯一不通公路的地方——贡山自治县独龙江乡,深入独龙江乡的三村十寨,走遍了独龙江乡的山山水水。在令狐书记的关心和重视下,独龙江整体脱贫工程于1999年正式启动。为了解决基诺族和布朗族的发展问题,省政府在西双版纳召开现场办公会上,专题对基诺族和布朗族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制定了这两个民族主要聚居的,基诺山和布朗山两山整体脱贫的发展规划;为了研究苦聪人的脱贫问题,省委副书记王学仁亲自组织协调,由省民委牵头,组织省级十多个厅局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完成了金平者米拉祜族乡“155扶贫工程”。分管民族工作的李汉柏副省长对“边境民族教育三免费”十分重视,多次进行督查落实。

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兴边富民行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省民委领导更是责无旁贷,按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深入到边境民族地区,认真落实“兴边富民行动”各项工作,各有关部门对“兴边富民行动”也给予了积极的支持,为“兴边富民行动”的深入开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坚持从边境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确保“兴边富民行动”的有序开展“兴边富民行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为了保证活动的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我们从边境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动方案,确保的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是提出了“兴边富民行动”的工作思路,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突出发展和团结两个主题,以解决温饱为重点,以科技教育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关键,实行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实施四大工程。

二是根据中央有关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围绕“七个重点”,全面推进“四大工程”的“行动”规划。“七个重点”即:一是以解决温饱为重点的扶贫攻坚,对居住于云南边境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布朗、阿昌、普米、怒、独龙、德昂、基诺等7个人口较少民族实施重点攻坚,各个击破,最终实现整体脱贫的目标。二是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25个边境县市村村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的“四通”工程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增强边境民族地区的发展后劲。三是普及基础教育和推广先进生产实用技术,实施边境免费教育工程,对口岸学校校舍建设给予重点扶持,加大电脑农业专家系统推广力度,实施边境县市农业技术改造工程等,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四是以加快周边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边境贸易为重点的对外开放,采取特殊政策措施,放宽边贸政策,扩大对外开放,使边境沿线成为我省重要的经济增长带。五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形成特色经济为目的的产业结构调整,从边境民族地区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有市场前景和旅游资源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六是以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为宗旨的文化设施建设,加大对边境民族地区的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有效的医疗保障,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建立乡村文化站、图书室,丰富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七是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建设工程,实施以天然林保护为主的开发性项目,切实改变边境民族地区生存条件困难、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状况。“四大工程”即边境扶贫温饱工程、边境免费教育工程、边境科技扶贫工程、边境文化扶贫工程。

三是做好试点选择工作,除了确定麻栗坡县和绿春县为国家民委在我省的试点外,我们又立足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的特殊边情,决定不以县为单位确定试点,而是以乡为单位,先后确定了12个乡镇为我省“兴边富民行动”的首批试点,即:金平县者米乡、贡山县独龙江乡、勐海县布朗山乡、景洪市基诺山乡、勐腊县关镙镇、澜沧县竹塘乡、江城县曲水乡、河口县桥头乡、富宁县田蓬镇、潞西市三台山乡、沧源县班洪乡、腾冲县猴桥乡,这12个乡镇覆盖了我省的8个边境地州、5个人口较少民族和毗邻的越南、老挝、缅甸三个国家,具有较强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四是是建立一个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组织网络,在省民委成立“兴边富民行动”领导小组,全省八个边境地州和25个边境县也都成立了“兴边富民行动”领导小组,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五是把行动内容列入全省及各有关部门的发展规划之中,特别是纳入了全省“十五”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兴边富民行动”取得实效。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兴边富民行动”在云南真正成了一项社会各界热情关注,边境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行动。到目前为止,仅从云南省民委所撑握的资金渠道,投入“兴边富民行动”资金就达2.2亿远。由省民委为主牵头开展的四大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边境扶贫温饱工程。根据云南边境民族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实际,我们把解决群众的温饱,提高生活水平作为一个重点,组织实施边境扶贫温饱工程,把突破口选择在边境一线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7个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和几个发展滞后的民族或其支系聚居的地方,按照一族一策、一山一策、一族多策的办法,采取特殊的政策措施,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帮助制定整体脱贫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实现整体脱贫。这项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使者米乡拉祜族同胞尽快摆脱贫困,省民委牵头组织调研,制定“155”扶贫温饱工程。三年来主要以省民委为主,共投入资金近500万元,帮助这个解放多年来还以游牧、采集为生,居住在深山老林中的称为“若聪人”的拉祜族支系,建盖安居住房,兴修农田水利,帮助他们定居定耕,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在者米拉祜族乡实施温饱工程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逐步向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全面启动,省州县派出民族工作队,驻村帮扶,按照“近抓畜牧、远抓林果、以草养畜、以畜换粮、退耕还林(草)”的发展思路,计划投入3000多万元,目前省级有关部门投入项目资金已达500多万元,其中省民委投入达300多万元,独龙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已明显改善,特别是投入近1亿元的独龙江公路已修通,为这个全国最后一个尚未通公路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打开了致富的道路。由国家、省和地方投资7000多万的西双版纳基诺山和布朗山的整体脱贫工程已全面启动。今年开始,我们又把其余四个民族,即德昂、阿昌、怒、普米族的整体脱贫工程列入工作重点,由省民委领导带队,深入这四个民族聚居的地区进行调研,帮助其制定发展规划。同时我们还会同省扶贫办开展联合调研,这7个人口较少民族的整体脱贫工程已列入全省十五扶贫纲要,这几个民族聚居的主要乡镇,已被列入全省第一批重点扶持的特困乡。

边境免费教育工程。兴边富民,希望在教育。为了提高边境少数民族的素质,省民委每年专项安排255万元的边境教育补助费,用于25个边境县(市)建立特困学生基金;从去年开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定》,由省民委每年安排1800万元专款,对25个边境县(市)123个边境乡镇的在校小学生实施三免费(教科书费、杂费、文具费)教育;提高寄宿制、半寄宿制学校学生补助标准,分别由每月补助5元、7元提高到25元和12元;同时参照内地举办“西藏班”的做法,为布朗族、基诺族等边境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和一些发展滞后的民族或其支系在昆明举办了大中专各一个班共计100人,每年每生补助3000—4000元;云南省民委还引进上海市等发达地区对边境民族教育进行对口帮扶,在者米拉祜族乡建盖希望小学,并每年解决边境贫困地区10个教师的困难补贴。边境免费教育得到了边境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各地除按省里的统一布置认真落实好边境免费教育经费外,还加大对这项工作的投入。通过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云南形成了小学有免费教育,中学有寄宿制,大中专有特殊班的边境民族教育体系。

边境科技扶贫工程。为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滇”战略,从1992年开始,云南省民委引进国家863计划支持研制的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先后在澜沧等边境县进行试验,收到明显的增产效果。“兴边富民行动”开展以来,我们在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把电脑农业专家系统推广列入“兴边富民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先后在边境15个县(市)开展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今年我们又把其余10个边境县(市)也列为电脑农业推广县,至此,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在边境全线展开,在我省边境民族地区掀起了一股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今年我们在边境科技扶贫工程上的又一项重要举措是在边疆民族地区33个县(市)组织实施传统农业技术改造工程。在原有投入不变的基础上,从科技经费和农业经费中每年专项安排3000万元,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开展以电脑农业、种子工程、适用技术工程、人才培训工程、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等,由省民委、省科委、省农业厅共同组织实施。

边境文化扶贫工程。边境地区的贫困,同时也表现在文化的贫困,通过在边境民族地区实施“边境文化扶贫工程”,加强边境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去年,省民委安排了140万元的专项资金,为全省25个边境县(市)的296个乡镇,订购了6万多册书刊杂志;同时还在全省广泛开展“捐一本好书、献一片爱心”活动,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群众为边境民族地区提供精神食粮,丰富了边境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云南省民委还协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工程”,省民委所属的民语委、民族出版社、云南民族报社和《今日民族》杂志社等单位,以边境民族地区为重点,加强民族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加大文化宣传力度,开展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反动腐朽文化活动,抵制境外敌对势力渗透。

猜你喜欢

富民边境民族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MINORITY REPORT
让富民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实
传承 民族 文化
时政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