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对民族地区的影响与对策思考
2001-11-22刘小珉
刘小珉
与东部甚至中部地区相比,民族地区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不仅仅是指自然地理的差异性,也是指文化的、历史的和发展的差异性。这些特殊性使入世对民族地区的影响也有其特殊之处。
(一)
从积极方面来看,入世将使民族地区获得特殊的机会,即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民族地区可以大力寻求国外的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人力支持和产业支持,从而迅速而明显地改变被动局面。这是入世对民族地区的正面影响所在,对民族地区的农业发展来说,尤其如此。
中国“入世”有利于推动西部农业的深层次改革。由于WTO规则对贸易体制的规范化有一定的要求,所以,中国“入世”会加快民族地区农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进程,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步伐,尽早实现农业现代化。
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大量廉价劳动力资源,具有发展资源开发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可成为外商投资的首选地区。中国的大草场、大牧场基本都在这些地区。可见,在民族地区的土地资源中,宜牧地比宜耕地多得多。据悉,在中国农业内部,畜牧业(除牛奶、羊毛外)将是贸易自由化和加入WTO的主要受益行业。这是因为贸易自由化提高了大部分畜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并且降低了饲料的国内市场价格,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可以预见,入世后,民族地区的畜牧业将得到空前的发展。而且市场开放程度越高,畜牧业受益就越大。另外,就种植业而言,加入WTO还意味着像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食糖料之类耕地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数量会增大,而像瓜果、蔬菜、花卉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则会增大,后者正是民族地区的比较优势所在。总之,中国“入世”对畜牧业和种植业的这两种影响,无疑将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的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和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内部转移,从而既有利于提高农牧民的收入,也有利于退耕还林发展园艺作物(水果、花卉等),或退耕还草发展畜牧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
入世还能在某种程度上推动非农产业的发展。民族地区非农产业薄弱的状况,很可能在入世后,借助于各种外部力量而获得突飞猛进的改变,从而使西部非农经济获得跨越式的发展,而无须从作坊式的、低层次的、小规模的阶段起步,慢慢地发展。此外,加入WTO可能会更深刻更迅速更全面地推进民族地区文化的开发。入世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普遍确立,民族地区各民族人民的市场经济观念将会进一步加强,他们将努力挖掘一切可挖掘的资源,特别是民族文化这种特殊资源,来发展经济。
(二)
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经济结构不合理。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些民族地区对外开放不具备外商要求的投资环境,开发资源缺乏经济实力,办企业没有管理技术等,由于这些原因,入世还可能对民族地区产生一些特殊的负面影响。
一旦入世,民族地区尽管自身起点很低,但也只能接受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所谈下来的进入条件,所以难免要受到比国内其他地区更大的压力,包括国外产品竞争的巨大压力。在国际上,中国是后发展国家,而在国内,民族地区则是后发展地区,这种差异是我们在讨论有关的影响时所不能忽视的。不少专家学者指出,入世以后,国有和集体工业将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民族地区的工业所有制结构的国有化和集体化程度较高。例如,截至1996年,在全国民族自治地方乡及乡以上的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的产值所占比重为38.8%,集体工业的比重为24.4%,两者合计占63.2%。近年来,由于民族地区的民营经济发展一直较为缓慢,这种所有制结构变化不大。这样一来,入世以后,民族地区的整个工业经济所可能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将比其他地区所面临的更大。
从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西部地区在入世以后还会面临一些特殊的难题。一方面,尽管这里的自然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给资源的开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约束,开发的成本会更高,风险也更大,一旦开发不慎,就会导致生态灾难。另一方面,民族地区还面临着人力资源量大而质不足的问题。在入世以后,廉价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固然是民族地区的一种人力资源优势,但高素质的劳动力的匮乏却是一种劣势。上面的分析表明,由于民族地区的种种特殊条件,入世的种种影响,无论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在这里都可能会被缩小、被放大或被转化。其具体效果,则取决于我们采取什么措施去因应入世对民族地区的各种特殊影响。无疑,这一方面将要求民族地区自身进一步加快改革和开放的步伐,加快所有制改革,加快教育的发展,大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并在广大民众中培育各种现代观念和意识。另一方面,从国家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让先天不足而又没有选择余地的民族地区承担全部压力和挑战,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认为,在民族地区积极因应入世的压力与挑战的过程中,国家应当在世贸组织的准则允许的期限和范围内,在政策和投入上加大对民族地区的倾斜力度,尽快缩小区域差距。例如,国家完全可以也有必要和有责任加大力度,支持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民族地区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这是使中国“入世”对西部民族地区的各种有利影响得以实现、放大,而不利影响则被克服被转化的基础条件。目前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点,就是大规模的基础建设。相信不久的将来,民族地区将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再如,国家还可以并且有必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解决区域间的利益再分配问题,包括在促进民族地区退耕还草、退耕还林的过程中,保证利益受到损害的群体得到补偿和必要的扶持,保障他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从而保证民族地区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