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伊拉克的石油
2001-08-13安维华
安维华
伊拉克石油出口问题一直闹得沸沸扬扬,举世瞩目。其实,人们可以往深处去想:假如没有伊拉克石油,国际市场会是什么样?
国际市场需要伊拉克石油
伊拉克是一个石油资源大国。据报道,截至2000年1月1日,伊拉克石油探明储量为153.45亿吨,占世界石油总探明储量的11.1%,占欧佩克总探明储量的14.1%,两项比重均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第二位。但由于联合国的制裁,伊拉克石油产量所占的比重无法“名符其实”。1999年,伊拉克的石油产量为1.3亿吨,仅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4.1%和欧佩克总产量的10%。在欧佩克中不仅低于沙特阿拉伯,而且低于伊朗,居第三位。但是,就是这第三位,也不可小看。
伊拉克的石油生产具有很大的潜力。海湾战争前,伊拉克的石油产量为每日350万桶,海湾战争后,由于战争破坏与制裁,石油产量一度降为每日30万桶。1996年联合国安理会实行“石油换食品”计划以后,石油生产逐渐恢复。1999年12月安理会发布第1284号决议,对伊拉克石油出口不再封顶以后,石油产量在2000年上半年已上升到每日254万桶,8月更上升为每日300万桶。除国内的消费量每日45万~50万桶,以及每日7万~9万桶经联合国允许用卡车运往约旦以外,其余均用于出口。
伊拉克每日这二百多万桶的出口量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作用是非同小可的。自1997年年底以来,国际市场油价出现几次大幅波动,1997年年末起油价大幅下滑后,经过欧佩克三轮减产,才使油价止跌回升。那时有人认为,欧佩克在控制产量、确定油价方面已经不再起什么作用了。然而,在这之后,又出现油价走高,虽经欧佩克三轮增产,油价仍在高位上徘徊。到2000年年末,油价又跌回23美元/桶。其原因之一是石油再次供过于求。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2000年第四季度和2001年第一季度世界石油日需求量为7750万桶。但由于欧佩克成员国和其他产油国大幅增产,10月份世界石油日产量已达7890万桶。经过欧佩克四轮减产,油价才逐步反弹。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影响油价上下波动的就是每日那么二三百万桶上下,而这个数字恰恰同伊拉克的石油产量大致相当。
由此可以看出,假如没有伊拉克的石油,国际石油市场的供应就会偏紧,或者至少供过于求的局面比较容易得到控制。但是这种局面对国际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会有什么影响呢?
对石油输出国(不包括伊拉克)来说,短时期内会较为有利。因为石油供应偏紧成为“卖方市场”,不仅油价坚挺,而且剩余生产能力可得到利用,石油收入会随之增多。因此,它们自然不会反对伊拉克退出国际石油市场。当然,石油供应一直紧下去,对它们来说未必就一定是好事。70年代两次石油价格暴涨以后,西方经济陷入“滞胀”,加之纷纷采取节能、开发替代能源、开发高成本油田等措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减轻,国际市场石油供过于求,导致油价走低。所以,石油输出国对伊拉克退出国际石油市场可谓喜忧参半。
但是,伊拉克退出国际石油市场对石油进口国却明显的不很有利。个中道理十分浅显:供应偏紧,油价坚挺,石油进口费用就会增加。不久前,油价走高,一些石油进口国便有些扛不住了,甚至有媒体提出是不是出现了“第四次石油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石油进口国,特别是西方进口国,包括美国,并不真的就那么希望伊拉克退出国际石油市场,或长时间地把伊拉克排除在国际市场之外。
“聪明制裁”出笼
出于国际市场对伊拉克石油的需要,也出于对伊拉克人道主义的考虑,国际社会近年逐步放宽了对伊石油出口的限制。联合国安理会于1996年4月通过了第986号决议,允许伊拉克在180天内最多出口20亿美元的石油,但收入的30%用于战争赔偿,5%用于联合国武器核查等开支,15%归伊拉克北部库尔德人,其余的50%才归伊拉克政府。这就是所谓的“石油换食品”计划。此后,这个计划的最后期限一再延长。去年12月5日通过的“石油换食品”计划已是第八次延长,而且对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不再封顶,即期限内,伊拉克可以尽其所能出口石油。
进口生产设备关系到伊拉克石油生产能力的扩大。近年联合国安理会对这方面的限额也在上调。安理会1998年6月规定的用于进口生产石油设备的费用为3亿美元/半年,2000年3月将此费用上调为6亿美元,12月规定除这6亿美元之外,再增加5.25亿美元的安装、维护进口设备以及培训等费用。随着这方面费用的增拨,伊拉克石油生产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美国在伊拉克的经济利益与政治考虑之间存在矛盾。从经济上说,允许伊拉克自由进入世界石油市场,有利于美国能源供应,美国的公司也可从在伊拉克经营石油开采中获益,但从遏制伊拉克来说,却又不能解下“制裁”这个“紧箍咒”。现在美国虽不反对伊拉克尽其所能出口石油,但要限制石油收入的使用。所谓“聪明制裁”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笼的。
并非想停止出口石油
从伊拉克方面来说,石油一直是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出口限额的取消,伊拉克的石油收入有所增加。据伊拉克石油部长说,在2000年5月底结束的第七期“石油换食品”计划期内,伊石油出口收入为85亿美元,比上期多了15亿美元。另据沙特报纸报道,伊拉克的石油销售额已接近战前水平,2000年出口收入有可能达到180亿美元。外汇收入增加了,但是伊提成比例变化不大,仍有相当部分的出口收入是伊政府所拿不到的。因此,伊拉克所谋求的是解除对它的制裁。
既然世界上不能没有伊拉克的石油,或者说至少伊拉克的石油出口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已产生重要影响,那么,控制石油输出,乃至停止一段时间的石油输出,自然便成为伊手中现成的谋求解除制裁的武器。停止出口石油并不是目的,而是达到解除制裁目的的手段。
现在,伊拉克的处境在悄悄地变得越来越宽松,解除制裁看来只是个时间问题了。在海湾地区,卡塔尔、阿曼、阿联酋和巴林均与伊拉克复交。在阿拉伯世界和发展中国家乃至一些发达国家,要求解除对伊拉克制裁的呼声越来越高。较为说明这种态势的是外国飞机冲破“禁飞区”,相继飞往巴格达的勇敢之举。
当然,解除对伊拉克的制裁还存在一些障碍。美国是主张坚持对伊制裁的强硬派,也是维持对伊制裁的主要执行者。此外,伊拉克同科威特、沙特的和解也是解除制裁的较为关键的因素。当然,做到这些并非易事。去年9月,伊拉克一家报纸说,过去十多年来,科威特偷采了伊拉克鲁迈拉油田和祖拜尔油田的石油,平均每日30万~35万桶。这使人又想起当年伊拉克入侵科时对科威特提出的指责,因而被认为是一种“不祥之兆”。
关于伊拉克在未来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地位和作用,还存在着一些难以估计的变数。就目前而言,伊拉克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仍然是比较有限的。去年12月伊拉克因在出口油价问题上与联合国制裁委员会发生分歧而一度停止过出口。但国际石油市场并未因此出现油价上涨的局面,反而有所下滑。从伊拉克方面来说,长时间不出口石油,怕是也扛不住。这一次,伊拉克虽然停止了“石油换食品”计划内的石油出口,但在这一框架之外对约旦、土耳其等邻国的石油出口照常进行,所以伊拉克使用这一武器,也有一定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