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施食炼度科仪
2001-08-06吴炳
(澳门)吴 炳
施食炼度科仪是道教建斋醮道场中作为济度亡魂的科仪。炼度科仪始于晋葛玄,而盛行于唐宋两朝,成为了黄碚必行的仪式,传承绵远,至今仍是最常行和最具代表性的度亡法事。
人死魂升魄降,但若魂魄不能升降,沉滞于昏冥之中,受尽饥渴黑暗之煎熬。因此道教通过施食炼度科仪中超度(幽)、施食(斛食)和炼度三项内容让三途五苦,四生六道的孤魂,断绝三恶五累,洗涤身心,享餐斛食,尽得沾濡,受炼更生,即超阴境,共登仙乡,托化成人。
当代道教的施食炼度科仪仍是广泛流布于各地,由于各地的风俗和习惯的差异,在施食炼度所采用的科典、仪式和演诵都各具特色,但殊途同归,皆自达到超度亡灵为目的。在各地的施食炼度科仪中大致可分为铁罐炼度、斗姥炼度及太乙炼度三大种。华北全真道例如:北京白云观、河北十方院等采用的是“萨祖铁罐炼度施食焰口”;江南正一道例如:苏州玄妙观、上海钦赐仰殿使用的是“先天斗姥炼度金科”;香港全真道例如:青松仙观、圆玄学院、蓬瀛仙馆等惯用是太乙炼的“先天斛食济炼幽科”;香港、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散居正一道课诵是水火炼度,铁罐甘露普济变食的“青玄炼度施食金科”;澳门全真道例如:信善坛及散居正一道例如:庆云道院等则铁罐炼的“玉山净供”、“青玄炼度”及太乙炼的“先天斛食济炼幽科”都俱用。下表为澳门庆灵道院收藏的施食炼度科┮牵邯
台湾地区流传的是“九宫八卦炼度”,按卦气的分布,炼魂魄以成形,集三元而道化,使九气以会神。
虽然科典和演诵方式不同,但是港澳地区及新马的正一道及全真道进行施食炼度科仪时法坛的设置大致是相同的。在法坛(寒林台)的中央放置一座或多座以木雕或纸扎作而成的毫光,毫光上的图案以龙、凤、仙鹤为主,伴以彩色祥云;顶部中央安放“三清”、“太乙天尊”或“五姥天尊”法像,主持法事的高功座在毫光之下,并以净洁的莲花环绕四周,全座毫光装上灯光,美奂夺目,高功头戴紫金冠,身披云鹤氅端坐其中,更突显高功的神化形象。法台的中央设有木刻或瓷塑的三清、太乙救苦天尊或萨祖的雕像,法像两旁以一对宝幡或宝幡配以五明降鬼扇各一相伴。法台上的布置还包括灯台、香炉、朝简、手炉、法铃、振坛木、水盂、米盒、幽包、万(炼)丹炉、八卦万丹盆、降鬼柱、符剑及供品(五供或十供)。以上的陈设已备有水火炼度所需的万(炼)丹炉和水盂及施食所需的用品。高功存想自己为救苦真人,施咒于法台上的水盂、米盒及幽包中,普施甘露法食,以一变十,十变百,百变千,千变万,万变恒河沙数,足令六道四生,无不歆享,充盈饱满,死魂受炼,南宫变形,逍遥十极,托化更生。此外,法台前还挂上绣有仙松云鹤的桌围。整个法坛的布置极显庄严而绚丽,更使信众们对施食炼度科仪的凝聚,这也是放食炼度科仪传承绵远和流布广泛的原因之一。
文牒符篆是炼度道场中不可缺的。榜文和意文表述了举行炼度道场的地方、建醮者姓名、原因、正荐及附荐者名称及资料、祝愿词等内容。太乙表、追魂文牒、普召牒、十伤牒、生天宝篆、往生牒、护送关天医符、焚水溺死伤符、开通符,五帝符,变炼仙衣符等文牒符篆都会在不同炼度科典,按经文内容而宣表焚化。
法坛外还设有鬼王案,案中央为慈航普渡观音大士人化身为面目狰狞鬼王的纸扎法像或丹青绘像,作为管理幽魂们秩序的将员,鬼王头顶上为观音法像,右手则持一把写上“分衣施食”的大扇子,整个鬼王的造型突出了“莫谓狰狞面,原来菩萨心”的形象。在港澳新马等地进行中元盂兰胜会或大型万缘法会时更安放高度达二三十NFD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