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睦邻”与“自固”的辩证统

2001-07-30文/刘

全国新书目 2001年7期
关键词:周边国家

文/刘 山

中国自古就有睦邻友好、协和万邦的民族美德,也有重视周边关系研究的优良传统。司马迁“稽其成败兴坏之纪”所修《史记》,就专列多卷为朝鲜、大宛、康居、安息等周边国家作传。往后各朝正史和各代《起居注》、《日录》、《实录》,无不将周边关系列为重要内容。司马光纂《资治通鉴》、马端临编《四裔考》,对周边关系议论纵横。及至近代,外患频生,国土沦丧,立志富国强边的莘莘学子,更是泣血陈词,论说周边危笃,因而使中国疆域和周边关系史的研究绵延不断。

新中国政府继承和发展睦邻传统,致力于发展周边关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但也应看到,在相当长时间内,我们对周边关系的综合研究开展得不够。其结果是广大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周边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不甚了解。这对于一个有着4万公里陆路边界和海岸线、有着多达21个周边国家的大国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大的缺憾。

近日接读刘宏煊教授主编的《中国睦邻史——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一书,感到由衷高兴。刘宏煊教授作为一名军校教官,十多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周边关系历史,并在此基础上邀请同仁,著成这一大作,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国家安全的强烈责任心、使命感。

《中国睦邻史》是新中国第一部系统阐述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著作,在学术上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以一个老外交工作者的眼光,我觉得此著主要特点有四个。

第一,着眼全局。周边安全,系国家之安危。处理周边关系,必须以睦邻友好为根本宗旨。本书以睦邻友好为根本宗旨,并以此作为阐释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使在述评一些自卫战争时也毫不动摇,体现了作者对党和政府的周边战略的正确理解。这对于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信赖和尊敬,对于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周边形势,争取和平的周边环境,维护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主题鲜明。在国家战略中,疆域统一和国家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坚持鲜明的爱国主义立场,坚持“睦邻”与“自固”的辩证统一,是本书的基本特点,也是其主要优点。

第三, 结构新颖。该著采取总、分结合的结构方式,新颖独到。首先专设总论一章,整体分析周边形势,阐述周边国家的对华战略和中国的周边政策,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尔后设四章分述中国与各周边国家关系。同时,由于当代周边国家逐渐呈现出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向,著者在后四章中也是先设一节分别概述中国与东北亚诸邻、独联体诸邻、南亚诸邻、东南亚诸邻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关系,然后分述双边关系。如此结构,使全书逻辑严密,分合自如,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浑然一体。

第四,详略得当。论述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是一个庞大而浩繁的系统工程,要想在约40万字的篇幅里讲清所有问题的来龙去脉是不容易的。为此,该著削枝强干,有详有略。如在纵向论述中,该著重点在阐述周边关系现状和当前中国政府的周边政策,并以此为基础对其发展前景做出预测。这种厚今薄古的阐述方式是适宜的。在横向论述中,著者对周边21国也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有所侧重。如对俄、日、印三国的国家战略(尤其是军事战略)、双边关系历史与现状、发展趋势及主要障碍,均各列三节进行重点阐释,对其他国家关系一般只列一节。另外,该著对人们比较容易了解的问题从略,而对于人们普遍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如领土争端、南海诸岛问题、钓鱼岛问题、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华侨问题,都作较多阐述,目的是让人们了解这些问题的真相。

本书气势恢弘,文体通俗,文字简练,语言生动,史料准确,裁减得当,做到了政治性、理论性、资料性、可读性的统一。它是高等院校进行国防教育的极好教材。我以为,它也是一般外事工作人员的必备工具书。

应该承认,我国对周边关系史的系统研究尚处起始阶段,本书在结构安排、问题阐释方面仍属一种尝试,其不成熟之处难免。这对于非外交专业的作者来说,似不应苛求。

(本文作者系原外交学院院长,此文摘自作者为《中国睦邻史》所作的序言)

《中国睦邻史》刘宏煊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 定价:24.00元

猜你喜欢

周边国家
云南会展区域国际化的路径研究
基于社会网络研究中国与周边国家经贸发展策略
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周边国家版权输出的价值
云南与周边国家高校学生英语学情比较研究
“传而不播”:《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个人看法
我国高校收藏中国周边国家文献
我国高校收藏中国周边国家文献
2001年—2009年中国及周边国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
中国周边国家自治制度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