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岁宝宝爱“烧”饭

2001-07-23

为了孩子(孕0~3岁) 2001年11期
关键词:洋洋玩具姐姐

第一次记录女儿的想象游戏是在她2岁5个月时,她拿了玩具小红碗,一边走进卫生间,一边自言自语:“我去接点水喝”。我连忙冲进去阻拦——这家伙又要干坏事了。等我赶过去,她已“舀”好水走出来,小手在碗里摆弄了几下,就请我喝水。我接过来一看,是个空碗,心里松了一口气,知道女儿这是在做想象游戏,也就煞有介事地端过来,还吹了两口气才喝。这第一次记录让我意识到:女儿又长大了,她已进入假扮游戏阶段了。

女儿想把道具充分利用起来,我们就得不停地“吃”她“烧”的饭;隔几分钟我们就得跟她说再见,她拎了篮、拽着我的包,要去“买菜”、“上班”;我在电脑前写文章,她就来敲“门”,我打开“门”,她就递给我一张折叠的包装纸,说是给我“送鲜花来了”……

(假扮游戏是孩子认知、语言能力发展、社会化过程中重要的一环。父母要及时发现孩子已进入这个阶段,以便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心理能力。)

我们很少拒绝孩子给我们安排的角色,总是积极配合她。我们对她想象力发展的迅速非常惊讶,同时也带着欣赏观看她的表演。如果她递过来的一碗“饭”,我们就会问:“你是面条还是米饭?”她会想一想说:“这是面条。”“里面放青菜了吗?我喜欢吃有青菜的面条。”她会把碗要回去说:“那我再给你放一点吧。”重新“做”好了端过来。

(由于是独生子女的缘故,父母成了孩子重要的游戏伙伴。如果父母能了解哪一种游戏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能积极参与其中,引导但并不干涉孩子的游戏,就会使孩子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东西。而且父母与孩子的游戏对话使得游戏的复杂性增加,锻炼了孩子的想象能力。)

三周岁前后是女儿假扮游戏的高峰期:她每天要花数小时在这种游戏上。十分幸运的是,我们的小邻居洋洋也非常热衷于这种游戏,她俩每天都迫不及待地等待相聚的时刻。只要两个人在一起,5岁的洋洋就充当导演、编剧,外带舞美设计和台词提示者,女儿心甘情愿地当演员、跑龙套。这种分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比较固定,而且她们会连着好几星期都玩同一个主题的游戏。和女儿个头一般大的布娃娃成了她们最喜欢的玩具。这个布娃娃被她们称为“大姐姐”,她们的游戏大都是围绕“大姐姐”进行的。一会儿是大姐姐丢了,一会儿是有坏蛋欺负大姐姐了,她俩的角色可能一天一个样儿,也可能一分钟一个样儿,可能此时是“大姐姐”的妹妹,几分钟后就是“大姐姐”的爸妈,但不管怎样变,条件是角色的变换要取得两人共同的认可。

(这是假扮游戏中比较典型的角色扮演。这种游戏使孩子身临其境来体验他人的想法,因而对他们了解别人是怎么想的非常重要。)

除了要求我提供一些道具外,她们俩很少会来邀请大人参加她们的游戏,偶尔也会把我们当作“妖怪”,在我们进入房间时她们会大喊:“妖怪来啦!”嬉闹着慌忙钻到窗帘后躲起来。大多数时候她们自得其乐,把大的方巾铺在地板上,两个人一前一后坐在上面,“呜”地一声就坐“魔毯”“飞”走了。洋洋会设计出来一系列情节,如会遇到怪兽、找到财宝等。我时常会被她们的游戏吸引,在一旁“偷”听、“偷”看。有的情节真是很精彩呢!

(父母毕竟不能代替孩子的同龄玩伴。在孩子喜欢玩假扮游戏的年龄,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伙伴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支持。在某种意义上,洋洋就是女儿心理能力方面的小“老师”。这位天然老师能比父母更有效地教会女儿学习知识,因为她在用女儿最能接受的方式实施她的“教育”。女儿的规则观念、与人合作、分享观念等都通过游戏得到进一步发展。)

由于大量地玩假扮游戏,女儿的玩具也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她过去的旧玩具被开发出新的用途。她会把一个迷你娃娃放进一个小筐子里,说这是小娃娃的家;她会把一串珠子给细长的花露水瓶子戴上,说是给阿姨戴项链;她会把一个小球放在积木上,说是恐龙蛋……本来我都想扔掉的一些陈旧玩具,她玩得津津有味。她开始进行一些以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有时几件简单的玩具在她的手下出现奇妙的创意,连我看了都暗暗叫绝。其次是我有意识地给她添了一些适合玩“过家家”的新玩具。我给她添的大都是以类别和主题为主的玩具,如一套厨具,一套医疗用品,乡村主题的鸡、鸭,交通工具类的车等。她最喜欢的玩法就是把几套玩具同时拿出来,和洋洋商量着(有时是争吵着)一人分一半,组合在一起玩,演出给鸭子看病、狼来吃鸭子等剧情。

(玩具在游戏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孩子想象力的载体和中介。有时玩具本身就是对孩子游戏的一种引导。在假扮游戏中,父母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类别性质、便于孩子任意组合或和生活场景有关系的玩具。这样能使其假扮游戏有一定的主题。)

3岁半前后,女儿的假扮游戏中出现一个新特点:开始自言自语地玩。2岁多时她也会边玩边自言自语,但那时她是把自己心里想的话说出来,现在则是以编故事为主。她可以手里只拿一件东西玩很长的时间。我有时会留意她说些什么。她坐在地板上,手里拿着一个塑料小圈,自言自语地说:“这是哪咤的风火轮……哪咤到大海里去了……他们打起来了……”道具少了,但想象的成分更多了。

(从以动作为主的假扮游戏发展到以想象为主的假扮游戏,这是幼儿心理能力进步的表现。在适当的时机,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多进行这种以想象以主的游戏。)

一位专门研究儿童心理理论的心理学博士曾说,假扮游戏是儿童发展其心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一环。虽然关于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还存在很多无法确定的结论,但比较公认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心理能力逐渐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从游戏方面看,最初的假扮游戏需要较多的道具、有较多的动作相伴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增强,假扮游戏更多地以头脑中的想象为主,有时只需要简单的道具甚至完全只借助语言工具来进行。对家长来说,一是要注意到孩子已经进入这个阶段;二是帮助孩子寻找合适的同龄玩伴;三是帮助孩子添置适当的玩具;四是帮助孩子设计合适的游戏。那些比较注重情景化、生活化的游戏,对孩子适应生活、认识真实的世界可能会更有帮助。

猜你喜欢

洋洋玩具姐姐
Cлово месяца
认识“黑”字
十声姐姐等
竭泽而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