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润格”

2001-06-14西安:吴晓丛

收藏 2001年3期
关键词:润格文字

西安:吴晓丛

“润格”又称“润例”、“笔单”,其词虽不见于《辞海》、《辞源》,但行内人士皆知其意,即书画家出售作品所列价目标准之谓也。其源起于哪朝哪代,难以确考,然从字面推测,无疑应在“润笔”一词行世之后。所不同者,在文人雅士的书面语言中,“润笔”至今还常与“爬格子”写文章所得稿费混用,而“润格”一词则专用于书画篆刻之属。

“润格”多为书画家自己开列,其写法有种种不同。今人出“润格”,或只列价目,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或前缀作者自我宣传推销文字,犹如广告。此类“润格”,无甚深意存焉,达意而已。如载于《收藏》杂志总第86期今人顾元先生之“润格”:“国画小品80元,四尺对开150元,书法50元(不点题)”。而纵观近代以来,文坛书画界诸名流大家所列“润格”,价目之前往往冠以诗文,藉以抒胸臆、吐块垒。余初以为,按中国传统,君子自古耻于言利,所谓“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也。书画名家,文化匠师,博雅君子者流,开口谈钱,多少有辱于斯文。但其实不然,好的“润格”,阅之如新篁修竹,品之如金银丹桂,不仅不闻铜臭,反觉满颊溢香。而且,由于书画家各人阅历境遇、涵养心态、旨趣文风不同,诉诸笔端,或质朴清隽、直白无华;或幽默诙谐、妙语连珠。春兰秋菊,姿香殊异,却每每构成文苑奇葩、绝妙好词,细细咀嚼玩味,使人获益良多。

余所见“润格”文字,以黄炎培先生所撰最显潇洒、泼辣。任之先生是晚清举人,一生历满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阅尽人间沧桑、世态炎凉,故文虽不长,堪称警世通言。文曰:“渊明不为五斗折腰去做官,我乃肯为五斗折腰来作书。做官作书何曾殊,但问意义之有无。做官不以福民乃殃民,此等官僚害子孙。如我作书言言皆己出:读我诗篇,喜怒哀乐情洋溢;读我文章,嬉笑怒骂可愈头风疾;有时写格言,使人资儆惕。我今定价一联一幅一扇米五斗。益人身与心,非徒糊我口。还有一言,诸君谅焉。非我高抬声价趋人前,无奈纸币膨胀不值钱。”

近代文人郭守庐先生也写有一则“润格”,取名《卖文小启》。这篇风格颇似元代杂曲小令的短文共分四段:“一、大不能为盗为寇,小不能为窃为偷。士生今世,本来命里该休。发甚穷愁,想出风头;二、笔不会挑事拨非,口不会称王道霸。闲空文章,自问也难值价。摆甚臭架,招人笑骂;三、妻不会卖乖鬻俏,子不会得势拿权。一支秃笔,与我生命相连。及甚新鲜,为的金钱;四、当不上旧式名流,交不上时髦政客。没字招牌,哪里有人认得。管甚黑白,出张润格。”这篇文字与黄炎培先生润例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牢骚太盛,文字略嫌辛辣刻薄,有失平和中庸之道。当然,可以理解,民国时期,政治腐败,社会黑暗,作者郁郁而不得志,于是,玩世不恭之态也就溢于言表了。

抗日战争后期,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也曾出过一则“润格”。其时,先生在昆明西南联大执教。由于国统区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他虽身为著名教授,其微薄的薪金,仍难以养活一家八口。正所谓“亲旧孤孀待哺多,山人无计奈他何。”于是,在诸位学者同仁梅贻琦、蒋梦麟、唐兰、朱子清、沈从文等人的鼓动下,遂以挂牌刻章治印换取升斗之资,聊补家用不足。当时开价为:石章每字1200元,牙章每字3000元。边款每五字按一字计算,过大过小加倍。这个价格,听起来不低,但就先生学贯中西、声名远播的身份和地位衡之,也绝非漫天要价。据张恨水先生回忆,抗战胜利前夕的西南后方,物价飞涨,一盒重庆产的华福牌高级香烟竟售价1000元。如此看来,先生所开价目,也只能算是微酬薄润了。

与上述黄炎培、郭守庐先生的“润格”不同,闻一多先生的“润格”文字并非亲撰,而是由浦江清教授代拟。且文体风格亦与前者迥然有别。文曰:"秦玺汉印,雕金刻玉之流长;殷契周铭,古文奇字之源远。自非博雅君子,难率而以操觚,傥有稽古宏长,偶涉笔以成趣,浠水闻一多先生,文坛先进,经学名家,辨文字于毫芒,几人知己;谈风雅之源始,海内推崇。斫(zhúo)轮老手,积习未忘;占毕余暇,留心佳冻。惟是温馨古泽,徒激赏于知交;何当琬琰名章,共榷扬于并世。黄济叔之长髯飘洒,今见其人;程瑶田之铁笔恬愉,世尊其学。缀短言为引,聊定薄润于后……”这篇文字,通体以骈体写就,不仅对偶工整,词采富丽,而且广征博引,融古籍诗文词赋佳句于其中,又不见雕琢痕迹。虽无愤世嫉俗、痛责时弊的尖刻,但却体现出一种敦厚博雅的儒家风范。至今读来,仍依稀感受到汉魏六朝骈赋佳构之醇醇遗风。

名人出“润格”,无疑是属文化雅事,但推之原委,多是生活环境所迫,乃不得已而为之。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年逾古稀,曾出“润格”:“余年七十有余矣,苦思休息而未能,因有恶触,心病大作,画刻日不暇给,病倦交加,故将润格增加。自必叩门人少,人若我弃,得其静养,庶保天年,是为大幸矣。白求及短减润金赊欠退换诸君,从此谅之,不必见面,恐能病急。余不求人介绍,有必欲介绍者,勿望酬谢。花卉条幅二尺十元,三尺十五元,四尺二十元(以上一尺宽);五尺三十元,六尺四十五元,八尺七十二元(以上整纸对开);中堂幅加倍,横幅不画。册页,八寸内每页六元,一尺内八元;扇面,宽二尺者十元,一尺五寸内八元,小者不画。……刻印,每字四元,名印与号印,一白一朱,余印不刻。金属、玉属、牙属不刻……”这段文字,反映出大师终年画债高筑,忙于应命,致使身心疲惫的窘况。几多辛酸,几多无奈,于此可见一斑。

当今时代,市场经济,商品社会,字画收藏已成时尚,久热不衰。投资保值者,鉴赏怡情者,附庸风雅者,无不以得到名人寸缣尺幅以为幸事,或辗转请托,或登门求索,遂成名人大累。既然大思想者卢梭都说过,用作品捞回创作时的伙食费是天经地义的事。名人们出张润格,明码标价,待价而沽,也就顺理成章。比如平凹先生,小说大家,蜚声文坛。近年来,随着声名日隆,想必登门求字者踏破了门槛。于是也就临池不辍,研墨挥毫。渐渐地书画竟出落的很有了些模样,别具一番苍劲与古拙,索性在书斋中也挂起了“润格”,文曰:“自古字画卖钱,我当然开价,去年每幅字千元,每张画仟五,今年人老笔也老,米价涨字画价也涨。一、字斗方仟元,中堂仟伍;二、匾额一字伍佰;三、画斗方仟伍,条幅仟伍,中堂贰仟。官也罢,民也罢,男也罢,女也罢,认钱不认官,看人不看性。一手交钱,一手拿货,对谁都好,对你会更好。你不舍得钱,我舍不得墨,对谁也好,对我尤其好。生人熟人都是客,成交不成交请喝茶。”虽说是价格不菲,但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倒也符合公平交易的原则。不过,先生声明是社会将他弄成了个书法家,纯属“逼良为娼”。诚哉斯言,戏而不谑。虽说是润笔高过稿酬,卖字胜于卖文,但书法毕竟不是先生主业。相信先生绝不会因副业而废主业。近来其大作《怀念狼》的问世,庶几为明证也。

余读名人“润格”诗文,华翰七八行,妙语百余字,虽为短笺小品,而非长篇大论,但或庄或谐,或文或白,皆能雅俗兼得。它不仅是作者文化底蕴的显现和情愫的流露,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书画家阅世从艺的观念与心态。我想,如有人刻意搜求,编辑出版一本《名家润格集成》,必定畅销,获大利焉。毕竟,对于书画收藏者而言,读字、读画、读“润格”,都是一种艺术与美学的享受。

责编亚军

猜你喜欢

润格文字
The windmill trend
文字的前世今生
申晓国
李 明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打乱的文字
夸奖
夸奖
润格,一个扑朔迷离的角色